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2004我们骄傲我们辉煌

2005-01-19 00:00:00    作者:本网记者联合采写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
过去的2004年,全市人民在高邮精神的鼓舞下,上下一心,团结拼搏,各行各业捷报频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当2004年成为过去,成为一段历史,再回首时,每个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细细回想曾经走过的路,共同分享高邮的进步给每个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喜悦,从而满怀信心地向着“干05,冲百十”新的奋斗目标迈进。

【关键词:地税收入】
地方税收入净增3166.87万元

2004年,我市共征收地方税12717.07万元,比上年净增3166.87万元,增幅33.16%;征收地方事业发展基金2521.21万元;征收教育费附加802.07万元;征缴社保费16828.73万元;征收其他基金费475万元。征收总量达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5737万元,同比增幅20.8%。       
仲崇文(市地税局局长):在组织收入过程中,市地税局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税源控管手段,进一步稳固现有税基,牢牢抓住流动税基,强化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征管。2004年,入库企业所得税1568.57万元,比上年净增550.66万元;入库个人所得税1812.61万元,比上年净增404.57万元。
2004年,随着大量民资和外来资本的流入,我市新落户企业日益增多,大大丰富了高邮的地方税源。同时,地税部门还开展了各种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金融保险、农水口单位、驻邮垂直事业单位、汽车行业、交通运输业等五大行业开展税收检查。共检查188户,查补税款707万元,实施罚款67.3万元,加收滞纳金2.3万元;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屋、挂靠经营实施重点检查,共查入库税款16万元,组织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陈爱明 吴天真)

 【关键词:国税收入】
 入库工商税收增加5440.74万元

2004年,全市共组织入库工商税收37738.84万元,比上年增收5440.74万元,增幅达16.8%,完成市局计划的111.6%,超计划11.6个百分点。其中“两税”入库34189.88万元,完成市局计划的110.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68%。其他各税入库3548.96万元。

蔡年青(市国税局局长):2004年,国税部门在征管方法上重点强调“管、评、清、查、堵、调、退、引”八个字。“管”是严格管理,加大征管力度。通过严格管理,月入库税款由2400多万元增加到3200多万元;“评”是评税,扎实做好纳税评估,对全市1527户一般纳税人纳税情况、税负情况逐一进行评估,补申报税款784万元,确保了行业平均税负到位。“清”是清欠税款,对2002年以来的欠税力争全部清回,共清理欠税486万元。“查”是稽查和检查,严厉打击各类偷骗税行为。“堵”就是堵塞征管漏洞,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调”就是加大免抵调力度,督促纳税人及时上报有关资料,确保及时到位。“退”就是认真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严格掌握和控制各类退税。“引”就是积极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防止税源外流。(陈国民 吴天真)

【关键词: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8.9亿元

人民银行高邮支行最新资料表明,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7.4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0.5亿元,比年初增加8.9亿元。
        
刘玉林(北海新村居民):2004年,对居住在北海新村二幢的刘玉林一家来说,是个可喜可贺的丰收年,全年家庭总收入6万元,储蓄存款4万元。刘玉林兴奋地说:“这是我们家近年来储蓄额最多的一年。”几年前,刘玉林夫妇双双从市服装厂下岗,靠着几百块钱的下岗补助,生活过得很是拮据。为了供小孩读书,几乎花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看着空空的存折,夫妇俩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们踏上了艰辛的打工路。可不论是做保安、搬运工,还是做售货员、服务员,两人月收入加起来还不到八百元。这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更甭是储蓄了。近年来,高邮的服装加工业蒸蒸日上,不但老板盈利,工人也受益匪浅。前年,精通服装制作的刘玉林夫妇在一家私营服装企业干起了技术指导,家庭经济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两人月薪不断上涨,有时多达2500元。去年,红红火火的服装业给他们夫妇俩带来了6万元的收入。手捧存折,刘玉林喜笑颜开:“2005年我们的收入会更高,储蓄额会更多。” (杨  星)

【关键词:农民增收】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2.1%

据市农经部门统计, 2004 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20元,比上年增长12.1%,成为“九五”、 “十五”期间增幅最高的年份。            
   
杨定祥(司徒镇曹张村村民):司徒镇曹张村 40 多岁的村民杨定祥一家,种 7 亩麦稻净收入 12000 元,出栏肥猪 120 头,净赚 24000 元,木工装潢收入 4000 元,开机耕地收入 3000 元,妻子在服装厂务工劳务收入 8000 元,全年合计收入 51000 元。
杨定祥夫妇发家致富的经验,可归纳为三句话:勤劳善学,潜心科技,机灵会算。
杨定祥懂棉粮,7亩麦稻科学培植,季季高产,去年又赶上国家减收 3 个点的农业税和水稻直补,一亩田平均比上年增收 70 多元。近年养猪又成了他的新产业,他注重学习,对防病打针自有一手,他家的猪饲料都是他来购原料他来配方,有板有眼精打细算。杨定祥养猪,百日出圈,一年三趟。平时,他为别人家开机耕地或为周围人家搞木工装潢,总要抽空蹬着自行车,赶回家为猪儿添水加料,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杨定祥心灵手巧,还会开机器,做得一手木工好手艺。夏收夏种季节,杨定祥开着拖拉机为村民耕地耙田,犁地一路,村民们夸他耕地下犁稳实,深浅均匀。不少农户见他开机作业质量好,待人心肠好,纷纷同他达成机耕协议。他农闲不闲,为村民居室搞装潢,一路总留下好名声。
杨定祥的妻子在服装厂务工,下班回来,也是起早贪黑家里田里不得闲。大忙时,运草堆垛,脱粒扬场。两口子配合默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韩粉琴  吕立中 )

【关键词:投资创业】
利用市内民资增长45.5%

据统计,2004年由高邮人自己投资兴建的项目(市内民资项目)已达367个,总投资额12.8亿元,目前已用款1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5.5%。投资的规模大了,总量多了,结构也更优了。2004年是实实在在的投资创业丰收年。
       
张宏斌(天润食品厂经理):张宏斌曾是市元件六厂的技术骨干之一。乐于接受新挑战的他1996年便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尝试个人创业。他办过山鸡养殖场,曾被誉为“山鸡王”而名噪一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还是亏了不少本。去年,老张另辟蹊径,立足高邮特色,做成了风味独特的真空包装蒲包肉,取得了初步成功。正当老张苦于企业资金短缺难以发展之际,全民创业给他送来了东风。此后,在市委书记王正宇的亲自过问帮助下,张宏斌获得了8万元贷款,解了他创业的燃眉之急。如今,他研制的真空包装蒲包肉已出现在高邮及周边县市超市货架上,喜人的势头让张宏斌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吴孜进)

【关键词:住房】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0.8m

2004年,我市有172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同时,有46户人均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双困户”拿到租金补贴,有10户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双困户”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据统计,2004年我市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0.8平方米。
       
何卫东(康华园廉租房住户):家住复兴街87号的何卫东一家去年总算搬进了康华园的新房。尽管新居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实物配租,每月只需交50多元的租金,但老何一家还是很高兴的。新居不仅有厨房、客厅、卫生间,还有一个9平方米的车库。
        何卫东家原来的房子只有长长的一间,不到20平方米,房屋不但低矮,且终年不见阳光。夏天还好,冬天走进去冷嗖嗖的。何卫东夫妇和两个女儿,再加上其岳母,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屋。何卫东早已从布厂下岗,靠在工地上做小工挣钱养家;妻子贩鱼做小买卖挣点家用。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搬进新房是他们全家人最大的梦想。
        去年4月份我市出台了《高邮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根据社区推荐和层层把关,何卫东成为享受市首批廉租房实物配租10户当中的一户。住进新房中的何卫东一家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朱玉霞)

【关键词:旅游】
 市民外出旅游消费在1500万元左右

吴平(退休教师):2002年,吴平从市第一中学退休,她的老伴也从市教育局离了岗。退休后,她琢磨着要去北京旅游。“以前,由于自己忙工作,老伴也有自己的事业,孩子还在上学,想去北京,就是没时间。退休后时间有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可以,于是我便和老伴商量去北京的事,老伴非常赞同我的提议。”吴平告诉记者。
为了了却多年的夙愿,2004年10月29日,在高邮走四方旅行社的组织下,吴平和她的老伴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第二天,她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北京。在北京,吴平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游览了故宫……“以前了解北京,都是通过书本、电视、报纸等,对首都印象不是很深。此次去北京,对首都的历史、文化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感觉。”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他还和老伴到长安街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天安门的夜色。
吴平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己的身体也挺好,想在有生之年多出门走走,既能锻炼身体,陶冶性情,也能增长见识。(周雷森)

【关键词:私家车】
全市新上牌私家车680辆

据市车管所统计:2004年,全市新上牌的私家车达680辆(不包括外地挂牌)比去年增长28%。
 
胡明 朱国祥(汽车经销商):我市2004年私家车市场温而不冷,私家车购买者大都集中在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大企业的营销人员,而且有特色经济的乡镇居多。明大汽摩城总经理胡明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车在灯具之乡郭集就占40%,在液压机械之乡汤庄约有30%左右,价位在10-30万元的车比较好销。
风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祥说, 2004年高邮的私家车市场总体与全国市场一样,温而不热,主要受国家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不能像过去30%首付,就可以把车开回家,因为贷款比过去难。60%的有意向购车者被制约,加之国内汽车市场进一步放开,关税调整、车价降低,受买涨不买降心理的影响,许多消费者持币观望。但他坚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到位和汽车市场的逐步规范,私家车销售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陆业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