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来自大洋彼岸的爱

2005-04-15 00:00:00    作者:陆学智    来源:今日高邮

―――美国半边天基金会22名义工团来邮纪实


 联欢会在刚建成的“国际儿童之家”举行

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4月9日一早,天空不时下起阵阵春雨―――是在为前几天来邮的美国义工团成员洗刷连日的辛劳?还是为他们不远万里来邮奉献爱心的义举感动落泪?上午8:30分,在义工团下榻的弘升大酒店门前的广场上,22名来邮的义工们心情格外激动,因为他们的愿望和梦想,通过几天的辛勤劳动终于实现了 ,今天就要告别他们领养的孩子们的家乡了。前来送行的市儿童福利院的倪院长怀着感激之情与他们一一握手话别,他深情地说出“有机会我们会去美国看看我们的孩子”时,车上车下立刻响起一片掌声。同时,从不同的座位上传出生硬的中国话“谢谢!再见!再见!谢谢!”不少义工满含热泪推开车窗一个劲地向车外摇手。在一片“再见”声中,汽车徐徐向北驶去。美国义工团成员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高邮―――带走了对高邮人民的热情友好、文明向上的印象,留下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爱的种子。

爱心是没有国界的

4月8日下午,是来邮的义工们在高邮的最后半天时间,也是他们最感欣慰的时刻。在由他们辛勤劳动、刚刚油刷一新的“江苏省国际儿童之家”里,所有参加“祖母育婴中心”、“小姐姐国际班”和“江苏省国际儿童之家”三个项目建设的美国半边天基金会22名义工,高邮的6个模拟家庭和来自省内外的教师、“祖母”等100多人欢聚一堂,在这里举行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娱乐party(聚会)。尽管国籍不同,肤色不一,语言不通,但人人心中都有一颗挚爱的心,个个脸上都挂着真诚的笑容。“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在所有人的心中产生了共鸣。当珍妮・博文在联欢会上,通过翻译说出了此行的目的―――看看我们的孩子家乡,同时尽我们努力再为孩子家乡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时,全场响起阵阵掌声。
据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倪永岭介绍:今年,美国半边天基金会与省民政厅合作,决定资助福利院开展四个项目,经过半边天基金会执行总监珍妮・博文女士在省各福利院考察后,决定了其中三个项目在我市儿童福利院实施。他们为了这三个项目建设共捐助100万人民币,主要用于楼房改造和室内外装修及家电、家具、儿童玩具、教具、人员工资等。义工团成员带着一颗爱心,不图任何回报,自费来邮参加项目建设。他们在邮工作期间,节奏快、作风实,效率高,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木工、油漆工、清洁工什么活都干。
在party(聚会)结束前,负责此次项目施工的女队长首先在室内雪白的墙上,深情地签上了自己的英文名,随后,所有义工团成员和福利院领导都纷纷怀着激动心情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这面充满爱心的墙上。几名随团在中国领养的孩子也先后认认真真地在墙上留上名,有的还在自己名字旁细心地画上了一个心形,半边天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张志荣(翻译)最后用中英文在墙上题写了“带着爱与希望,为孩子们建设乐园!”,她的留言代表了所有在场人的共同心声。


 来自爱德华州的商标设计师派丝(译音)和9岁的高邮小孩高旭愉快地在记者镜头前合影留念。

    半边天的故事

美国半边天基金会创立于1998年。创始人珍妮・鲍雯女士是一位美国学者,一直研究意大利瑞吉欧教学法。1995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们来到广东中国儿童福利院。在参观过程中,她看到福利院6个月至6岁的女孩很多。出于女性善良和天性,她动了收养孩子的念头。就在这一年,她真的收养了她的第一个中国女孩。之后,几个领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形成共识,创立了基金会。会名得名于一句中国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她的使命即通过在福利院内建立育婴中心,提供早期幼儿教育,使这些孩子们生活丰富多彩,未来充满希望。
半边天基金会经费来源主要是在中国领养过小孩的家庭捐资。该会不仅收养了中国孩子,还收养了来自韩国、印度、越南的孩子。截至目前,基金会已在合肥、重庆、上海、常州等地的22个福利机构中设立了育婴中心和学前学校,为几千名福利院孩子提供了服务。高邮即将建成的“祖母育婴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在邮的7天时间里,半边天义工们不但亲自参加项目建设,还为我市及省内外培养了一支“祖母育婴队伍”和幼教师资队伍。这些祖母和教师们爱护关心孩子,视这些孤儿如同亲生子女,与孩子建立起纽带和依恋关系。半边天基金会为孩子们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小姐妹祖母育婴”计划,给婴儿创造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空间,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小姐妹学前学校”项目,采用了是意大利“瑞吉欧”教学模式,立足于孩子的兴趣,师生一起确定主题,在教学中融入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寓教于乐,使孩子在充满新奇的环境中自由、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世界,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该模式与我国传统的分科教育模式完全不同。目前,“瑞吉欧”教育法已在国内5个省中推广应用。
参加半边天基金会在市社区中心举办的“祖母育婴中心”和“小姐姐国际班”的省内外培训人员,深深被义工团成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打动,对“瑞吉欧”式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兴趣。学员在培训中,个个学习认真,积极思考,富有爱心(美籍教师詹妮丝・考顿评价)。


在市社区中心举办的培训班。

    高邮是个好地方

此次来邮做义工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17岁。13个家庭中有6个家庭领养了高邮小孩。随团带回高邮的只有两个家庭。因他们这次来邮时间较短,而且每天都要劳动,不可能有大量时间来接受记者采访,所以采访只能在劳动现场,只能有针对性地作些简短采访。记者问及他们此行的最大感受和对高邮最深印象是什么,来自华盛顿的石智锐、邓康新(中国名)夫妇兴奋地说:高邮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过去不知道,现在看了才知道―――很了不起!她有很久的历史和文化,还有闻名世界的双黄鸭蛋。我们走在街上,看到人们对我们都很友好、热情;人们脸上都带着笑容,充满了自信、快乐。他们就是利用每天早上或傍晚时间上街体验异国风土人情,从她那发音不太准的语调和肢体语言的示范中,我们知道了他们去过农贸市场、逛过商场,还步行到了盂城驿。
今年41岁的邓康新(中国名)女士是这次来邮的义工团成员中汉语说得最好的,性格也很开朗。说到自己的中国名时,她颇有几分得意地介绍:邓小平的“邓”,健康的“康”,新旧的“新”。他的先生今年34岁,在美国国家环保局工作,是位高级环境政策分析专家。她和他在一起工作,因工作关系先生常到中国来,对中国有所了解,也很感兴趣。她本人于1984年专程在南京大学学过5个月中文,现在忘了不少。他们结婚时就已商量好,将来领养一个中国孩子。“这次能到高邮来,真是太幸运了。我毕生的愿望和梦想终于实现了!”说到这里,她的脸上荡漾着满足的笑意,两眼放出喜悦的光彩。见她如此陶醉,记者趁势追问:“为什么这么喜欢高邮小孩。”“高邮小孩漂亮、聪明,也很健康,特别是心理很健康,我们真的很喜欢她。”“你说的心理健康指什么?”“这里的阿姨(指福利院)很好,很有爱心,经常将小孩抱在怀里给她关爱,和她沟通,这对小孩健康成长很重要,其他地方的小孩没有高邮的健康。”邓康新一脸真诚,动情地回答着问话。“你们下一步或是将来对(高邮)小孩教育有何打算?”夫妇俩对视后大笑起来,“没有考虑过,只要孩子生活开心愉快就行―――不过,我们很注意她的中文学习,今后不管她干什么,中国话她是不应该忘的。尽管她现在英语讲得比中文好,但我们每周都要把她专门送去学中文。”
这对夫妇的感受和对孩子今后的教学等安排,使我们听到了义工团成员的心声。其实,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是在东方、西方,爱心是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感情。


《高邮信息》报上刊登了义工团来邮照片,义工团成员们很兴奋,争相传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