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8 00:00:00 作者:吴孜进/文袁慧/摄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中学高三毕业生潘璐是一位只有17岁的沉静的女孩,今年她的高考总成绩为670分,是我市未额外加分考生中的状元,单科成绩分别为:语文125分,数学125分,英语130分,物理149分,化学141分,其中理、化均为全市第一名。面对这样的成绩,此前一直以为“考砸了”的潘璐舒心地笑了。27日上午,潘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了她这些年乐在其中的学习生活。
温馨家庭:成长的港湾
潘璐的老家在八桥镇,父亲潘绪稳是镇农经保障中心的负责人,母亲则一直在家中打理家务。虽然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很高,家中经济状况也不优越,老潘却一直十分重视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尽可能地从物质和家庭氛围上给女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潘璐有一个大她7岁的同胞姐姐,叫潘海燕。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潘璐觉得姐姐是当之无愧 的启蒙老师。小时候家住在村里,每天姐姐放了学就会边带她玩,边告诉她学到的一些新东西,时间一长,她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比同龄人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潘璐回忆说,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让他们做二位数的加减法,别的同学做不出来,她却很快给出了答案,是因为姐姐教会了她竖式计算,这个经历产生了的优越感和成就感让她至今难忘。姐姐不仅帮她不断拓宽知识领域,而且以自己的行动、经历影响着潘璐的性格。潘海燕1999年考入安徽财经大学,成为潘家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件事,潘璐深受鼓舞。此后,姐姐的成稳、耐心等品质也逐渐从她身上显露出来。2002年,潘璐以全市中考状元的身份告别八桥中学,来到邮中校园。
看到小女儿潜质日趋显露,老潘乐在心里,并想方设法呵护女儿的成长。潘璐性格内敛,不喜群居。虽然家中经济不宽裕,他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给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间,用于学习起居,并为她配置了电脑。三年当中,妈妈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潘璐觉得妈妈特别温柔通达,不论是一、两次考试失败,还是她闹情绪时发起小脾气,妈妈都是置之一笑,从不给她加压。在父母为她营造的港湾中,潘璐很懂得珍惜,从开始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学习:沉潜其中 融汇贯通
潘璐的班主任吴宝明老师认为,潘璐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佳绩,除了天赋之外,能够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刻苦钻研是更重要的原因;若是仅仅凭借小聪明,她是不会有今天的。
虽然刻苦钻研是老生常谈之辞,然而从潘璐的自我介绍中,还是可以验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规律。潘璐告诉记者,平时她并未一味扎在题海里,而更加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各门学科的机遇内蕴。其间的理解接受过程亦不是一帆风顺。比如化学中的勒厦特列原理就曾令她颇为困惑,虽然这个原理的表述并不复杂,但若结合具体题目就让她感到费解。潘璐说,当时想到,这才高二上学期,将来还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岂能对困难听之任之?于是她静下心来一遍遍地揣摩、思考,终于有所领悟。物理学中有一条楞次定律:当闭合线圈的磁容量变化时,线圈就会产生一个阻碍其变化的电流。潘璐发现,楞次定律与勤厦特列原理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当平衡被打破时,便会产生一种维护原有平衡的抑制现象,自然科学中有许多原理是交叉的,有共性的。正是通过这些思考、发现,潘璐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能够从对各学科的融汇贯通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老师的鼓励很重要
潘璐选的是物化班,虽然每天的生活内容几乎都被数理化、英语、语文占满了,她不但没有厌倦的感觉,而且觉得游弋在数理化的海中其乐无穷。
然而也正由于她一直是年级里的领跑者,这无形中对她产生了一定压力,以至于考试名次略有下降时,她的情绪也会产生了较大波动,尤其是高考前一个月,两次模拟考试的接连不理想让潘璐十分焦虑。班主任吴老师和兼高三化学老师的张天若书记发现这一情况后,帮助她梳理情绪、调整心态,告诉她挫折是难免的。潘璐觉得,这些鼓励给了她很大的精神力量;正是老师们的循循诱导,使她很快恢复了饱满的情绪,能够在高考中有正常的发挥。
在采访过程中,内敛的潘璐逐渐显露出活泼、健谈的另一个性格侧面。她说自己童年时更加好动一些,随着年龄渐增,这种生命热情逐渐向内转,给人沉默、安静的印象。正是因为内心的充实,名牌服饰、手机、MP3对于潘璐没有什么诱惑力,她爱读中外名著、练习书法,喜欢上美术课,喜欢听钢琴曲。在老师眼中,潘璐是个很内秀、品位不俗,很有潜质的优秀学生。
眼下,北大和清华都已经同潘璐联系,表示愿意录取她。潘璐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做一份有挑战的工作。潘璐的老师认为,她的愿望极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