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当年参加高考时……

2005-07-22 00:00:00    作者: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人生有四大快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眼下,又到了各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众多莘莘学子历经12年寒窗之苦,终于金榜题名。借此时机,记者与诸位读者一道分享3位不同年代的大学生期盼录取通知书的心态及其高考前后的真情实感。

邵长泰,年近花甲,现为市卫生局主任科员。他是江苏省兴化中学1965届高中毕业生,同年参加全国高考。那时,全国高校招生数仅为15万人。大学生,在那个年代可谓是风毛麟角,而高等教育也是名副其实的精英教育。
对40年前的往事,邵长泰记忆犹新。
他们的考点设在江苏省泰州中学。考试的前一天晚上9点多钟,由兴化乘轮船至次日凌晨抵达泰州,上岸后马不停蹄地奔赴省泰中学生宿舍,自己动手,挂帐子、铺席子……尔后去熟悉考场。由于前一夜几乎没有睡觉,大家很想在高考前的晚上睡个踏实的安稳觉。谁知,暑热难耐,躺在床上浑身淌汗。好不容易熬到下半夜,刚刚才有点睡意,却被睡在上铺的同学一个辗转反侧,让睡意顿失。
        邵长泰说,到泰州参加高考,是他人生第一次外出,对食宿深感不适应。第一天上午考数学又遭遇滂沱大雨,心情实在是糟透啦!
        那时的高考试卷不分文、理科,共考七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作文。其中数学有20分附加题,其余各门试卷均为100分。邵长泰还记得作文是两篇题目:一篇为“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另一篇是“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选择一题,字数不限。邵长泰选择了第一题,他饱含深情地、洋洋洒洒地写了篇千字文。邵长泰说,那时的感情是真挚的,语言多为豪言壮语。一气呵成。90分的考试时间绰绰有余。
1965年是“文革”的前夜,政治高于一切、压倒一切。邵长泰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学校领导大力号召他们学习董加耕(董加耕是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他立志在农村,放弃高考回家乡务农),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邵长泰调侃地说:“随他们唱什么高调,我当时就是一心一意考大学。”
邵长泰一心一意考大学是凭个人实力在抵制空洞的政治高调。他是班上的化学课代表,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同学中传阅。俗说“代数繁,几何难”,可他一点不感到繁,不感到难。他每晚9点钟前就上床睡觉,他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因此,他十分渴望能跨进大学殿堂,去探求更多未知的知识。
那时,考后查不到分数,即使考取大学也难以知道自己的分数。但是邵长泰胸有成竹,自信自己笃定可以被高校录取,只是担心落入第二志愿。到了8月10日左右,已有些同学陆陆续续地收到录取通知书。一些亲朋好友便来串门,关心地询问邵长泰是否也拿到录取通知书。
        那几天,邵长泰为避免“打优”,他约了几名好友离开兴化城下乡游玩。8月15日傍晚时分,他从乡下回来,一人欢天喜地告诉他:“你被南京大学录取啦!”
邵长泰他们全班40多名同学,14人考取大学,而且全班8名女生就有3人考取,实属不易!
1970年,邵长泰在“文革”的“斗、批、改”阶段与200多名大学生分配到高邮。经过一年的劳动锻炼后安排到水利局工作。他早已是位有着兴化口音的高邮人啦!


召亮(化名)城区某星级高中语文老师。
    “文革”后恢复高考那年,召亮上高一。1978年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那时高中、初中学制均为二年),他报考文科,5门科目是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共得271分,未进入录取工作线。而同学中有名是城镇户口的,总分260分却被扬州一所大专院校录取。召亮为自己是农村户口,虽然高出11分却不能被录取而深感苍天不公!却又深感无奈!
召亮虽然想再读一年,但由于家境不宽裕,只好忍痛回乡扛锄头,去“修地球”。然而,有位老师对他另眼相待,写了封信给他尚能识文断字的父亲,其中两句直白浅显的话语打动了召亮的父亲―――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于是他父亲毅然决断,让召亮再考一次。
召亮弟兄三人,他是长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召亮复读的上学期,他上午、下午在大队宣传队挣工分,傍晚时分到学校旁听,直至深夜才回家。他家距学校约有10华里,“月出行人稀”。召亮为给夜行壮胆,总是一路豪歌,每次到家都是汗流浃背,到了下学期,他才正式插班上课。
1979年高考增加英语,但不计入总分,考生可考可不考。召亮总分为314.3分(专科、本科录取工作线分别是300分、317分)。召亮有些遗憾地说,由于那时农村中学师资匮乏,他们学校就缺少数学老师,因此数学仅得14分,是总得分的零头。不然,进入本科线是大有可能的。
314.3分在专科录取工作线上已是高分。可是到了10月份,苦苦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召亮仍然得不到一点信息。召亮说,当时已有些心灰意冷,众亲友也为他找了两份活计:一是到大队做会计;二是做代课教师。由于一心想“鲤鱼跃龙门”,所以召亮就选择了做代课教师,打算边教书边复习,以便来年再考。
就在召亮准备第二天去上班的头天黄昏时分,他站在自家屋檐下帮父亲“拾漏”,此时,由远渐近地传来锣鼓声,一行人嘻嘻哈哈地敲锣打鼓地就来到召亮家前,他们围着他父子贺喜。召亮说,那时压根就想不到高校还再发录取通知书。因此,就问他们喜从何来?直到领头的从口袋里掏出信封时,才恍然大悟!召亮被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文学院)中文专业录取。
召亮被高校录取后,心情顿然放松。一天被几名好友约到镇上看电影。几个人口袋掏掏钱,也不够买全几个人的票。召亮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却又抵御不了电影的诱惑,就与另外两个人翻墙头进去看电影。谁知那两个腿脚快,他却被逮住。工作人员要他写份检查,欲贴在大会堂门前警示他人。十六七岁的召亮诚心诚意地悔过,当他写下“召亮”二字时,工作人员惊喜地问道:“你就是那个考上大学的召亮?”召亮害羞地点了点头。几名工作人员宽宏大度地说说,大学生嘛,想看电影跟我们打个招呼就行啦!何必翻墙头,跌伤了可不是玩的!你可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啊!
那时,一个公社(乡、镇)能考取一名大学生犹如古装戏中中了举人、状元般隆重。召亮那样的礼遇,今天恐怕难以企求了!


吴伟,1999年考取镇江医学院,现供职于西北工业大学瑞斯医电研究所,从事健康调查社会活动。
吴伟大学的经历远不如邵长泰、召亮那两代人那么跌宕起伏。但是,他从填报志愿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这段时间,父母为他的付出,却令他终身难忘。
吴伟出身于医学世家,祖父、大伯父、二伯父及堂姐等都从事医疗工作。吴伟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名中学数学老师。但他们两人满心满意地希望儿子报考医学专业。可是吴伟的兴趣在计算机方面。究竟谁服从谁,上什么专业,进哪所院校,一时间,三个人各抒己见。
吴伟的父母为了说服吴伟放弃报考计算机专业,他们引经据典,博引旁证,循循善诱,苦口婆心。他们从吴伟成绩的实力,到吴伟体质和性格,以及从事医学和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利弊诸方面与吴伟进行平等的开诚布公的对话。
有时吴伟厌烦了他们的说教,他们便采取迂回的方式:“吴伟,你给自己定个位,你的性格是内向性,还是外向性?”未等吴伟开口,他们便侃侃而论,如果说是内向性呢?学习计算机整天与它打交道,与人缺乏沟通,容易导致性格内闭。再说计算机这个专业,医学专业也开设计算机课程,而且,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而医学专业知识性强,必须进行系统的严格的学习和训练……
有一次,吴伟的父母与他“摊牌”:现在计算机是热门专业,填报这个专业的人很多,实力也很强,你对计算机感兴趣,我们既理解也支持,但你有把握吗?填报志愿既要结合个人爱好,也要脚踏实地,还要考虑到今后就业的难易。
吴伟说,父母对他填报什么志愿,真是煞费苦心。他终于迫于父母的良苦用心而违心地填报了医学专业的志愿。当高考分数可以查询时,全家人为此倒吸了口凉气―――仅比录取工作线高出6分。能被录取吗?一家人心中忐忑不安,尤其是听到这个同学或是哪个同学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心中更是心急火燎。
8月底的一天傍晚,他在一名同学家玩,父母把电话打过来:“你被录取啦!”吴伟接过电话,就与同学往家赶。吴伟说,其实父母比他还高兴。到了那晚,爸爸、妈妈才真正地睡个踏踏实实的好觉。
走上工作岗位一年有余的吴伟感慨地说,现在想想,还是父母为自己的定位准,这辈子可真要好好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任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