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金墩村灾后实录

2005-08-10 00:00:00    作者:陆业斌 /文 陆学智/ 摄    来源:今日高邮


金墩村部分受淹房屋。

界首运河西堤下的金墩,是高邮镇辖区内的一个小渔村。村子不大,268户渔民,800多人。由于受洪涝灾害和今年第九号台风“麦莎”的影响,最近这里又成为省市关注的重点和社会各界援助的重点。10日,记者专程采访了金墩村。
上午9点45分,记者来到界首运河码头时,就看见与往日的不同情景。由运西运往运东的鱼货特别多,码头弥漫着浓浓的鱼腥味,船帮水网是挂拖的、船头竹筐装的都是鱼货。一位渔民苦笑地说:“围网都漫了,鱼蟹都逃了,这些鱼都是从外围捕到的。只能小贴贴。”而向运西输送的是毛竹、鱼网等生产自救物资。
等了近20分钟,10时许我们终于乘船过河踏上运河西堤大圩,举目西望,暴涨的湖水白茫茫一片。离湖堤近的围网已露出水面,而远处的仍然在湖水下。风一吹,湖浪汹涌,一个浪花追逐一个浪花。堤坎下,南北走向的金墩村,房屋大部分浸泡在湖水中,浅有10多厘米,深达近1米。湖堤上,渔民们顶着烈日,冒着高温,川流不息,扛毛竹、抬围网……忙得汗流浃背。组织村民生产自救的村党支部书记孙存根伤心地告诉记者:“目前,全村灾情比较严重,全村渔民下水房屋就有360多间,4.2万亩围网养殖基本被淹,鱼蟹大量逃亡,预计损失1500多万元。”


洪水围困的村庄。


说起这次灾害,渔民们都说有些措手不及。7月11日之前,湖区围网养殖形势特好,风调雨顺,望着一片片围网,渔民们心里乐淘淘的,多数人认为今年丰产丰收是铁板上钉钉子―――不会变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为了缓解淮河流域防洪抗洪压力,自7月11日起三河闸以5000多立方米/秒的大流量开闸行洪。顿时,高邮湖水快速猛涨,大片围网淹没。为了应对涨势较快的湖水,村里迅速组织渔民加固围网,抗御了8米多的水位,保住了围网养殖区域。孙支书介绍说,“为了保住围网,全村每根10元的毛竹用了6万支,每斤10元的网片就用掉了3吨”。正当渔民们想松一口气的时候,第九号台风“麦莎”又横扫了围网养殖区,湖面刮起了9、10级的大风,倾泻了如注的大雨,台风掀起的湖浪一夜之间就把全村4万多亩水面的围网全部摧毁,养殖遭到了灭顶之灾,渔民们寝食不安,泪水洗面。


 省灾后调查组一行冒高温来到被淹的保麦圩实地察看。


灾害发生后,牵动了各级政府的心。9日下午,扬州市副市长纪春明代表扬州市委、市政府专程来到该村察看灾情,慰问渔民,要求立即转移、安置危房中的渔民,对受灾群众开展生活、卫生等方面的救援工作。记者现场看到,民政部门拔付100顶救灾帐蓬,10日上午已先期到达40顶,并分发到渔民家中。在村部南面的圩堤上,金墩组渔民王林松一边平整地面一边对记者说:“这帐蓬送得太及时了,全家不再露宿船头了。”他指着圩堤已被湖水淹没的房子说:“几天前就进水了,不能住了,年迈的父母只能临时住在船上,儿子送到运东界首镇上女儿家住,我和妻子只好搬上圩堤睡在上岸待修的小渔船上,无遮无挡,日晒风吹雨露,蚊虫叮咬,生活十分不方便。有了帐蓬,心里踏实多了,真感谢党和政府。”


市民政局紧急抽调4万斤大米和100顶帐蓬用于灾民的吃饭和转移安置住宿。图为救灾的大米正及时送往灾区。


据现场组织抗灾救灾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金传臻介绍,镇党委、政府对金墩灾情十分重视,市人大副主任、镇党委书记吴平权台风过后就迅速带领工作小组深入村里灾民家中调查灾情。镇卫生、动物防疫等部门专门派人来到金墩村,搞好卫生消毒,畜禽防病,确保灾民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高邮市农林局、民政局等部门领导在灾后第一时间内赶来村里指导生产自救,开展生活救助。除了帐蓬而外,市民政局调集了1.4万斤救灾大米已于10日上午送到渔民手中。据民政局社救科科长徐金宏介绍,双兔米业总经理徐卫东9日下午接到民政部门急需4万斤救灾大米消息后,紧急调度,突击加工,并免费先期送达1.4万斤大米到界首运河码头,解决了渔民们生活之需。
中午12点,记者采访返回时,发现圩堤上已经支起了一顶顶蓝色救灾帐蓬,一缕缕饭香也从渔民们午餐桌上飘散在大堤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