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6 00:00:00 作者:吴孜进 来源:今日高邮
“空巢”是近年来颇为突出的一种社会现象,环顾四周,即可发现,我市的“空巢”家庭可谓比比皆是,且有日趋增多之势。生活在“空巢”中的人们易于出现感觉孤单、落寞、身体亚健康等问题,这些也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和老生常谈的话题。
当然,事情并不总是绝对的。“空巢”给一部分家庭带来烦恼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懂得生活的人们从中发掘了诸多乐趣,为自己和他人营造出快乐生活。记者近日通过对数个此类家庭的了解,发现虽然这些家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这些中老年人皆保持了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因而对于他们来讲很多烦恼就不复存在。这些家庭给记者的感触是,人生风景无处不在,“空巢”中亦然。
在“两栖”生活中找乐
家住珠湖小区的老戴夫妇可称得上“空巢”资深人士。10年间,他们的一双儿女一个移居加拿大,一个在苏州工作。孩子们希望给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为二老在苏州买了房,后来由于在高邮的老房子拆迁,老戴夫妇便将户口迁了去,完全定居苏州。
对于繁华都市与农村小镇二者,老戴觉得这两种生活方式各有优点,当然也各有不尽人意之处。苏州的生活节奏特别快、娱乐花样多、商业气息和现代气息浓郁,这些可以帮助中老年人了解讯息,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也有让人觉得压抑的地方,比如街道拥挤,空气不好,住在高楼的单元房里,不但邻里之间不怎么往来,而且住久了自己也觉得憋闷。
相比之下,在农村,人们之间的交往就更加简单淳朴一些。另外,除了卫生条件比较简陋之外,农村的清新空气和令人身心放松的田园风光,实在令人感到愉快,尤其是对做过十几年农民、与土地有深厚感情的老戴来讲,每年有一半时间归居田园是非常令他向往的。
于是,如果在苏州呆腻了,感到不适应了,老两口就回高邮转转,在甘垛的老本家那里小住一段时间,与亲朋老友叙叙旧。最近这段时间,老戴就呆在老家度夏,日读古史,夜数繁星。老两口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两个地方都转转”的“两栖”生活,并从两种生活方式中获得了很多乐趣。
以创业填充“巢”空
还有一部分家庭,在子女“单飞”后,通过创业来重新确立生活目标。家住佳禾巷的焦立新夫妇就属于这样的一种类型。
两年前,他们的女儿出国伴读,且一去就是5年,其时夫妇二人不过40来岁,又双双下岗,更增添了他们的落寞之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调整,老焦决定通过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充实生活。
老焦夫妇原先都在商业系统工作,有一定的市场销售经验。他们便从老本行入手,开设了一家针织品专卖店,几年下来,生意做得很红火,两个人忙不过来,还需雇人帮忙。平时他们一面隔三岔五去外地进货,一面打理店里店外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谈起创业的感受,老焦说,以前常闷得慌,如今有个店在手里盘盘,不但收入增加了,人精神也焕发了。过去总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都围着她转,这几年客观上与孩子强制分离后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大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做父母的也应该调整思维,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总结自己这几年的心得,老焦如数家珍地谈起了他从专家那儿得来的建议――做到“一、二、三、四”。即“一个中心”,以自助、自立为中心;“两个基础”,生活得宽容一点,潇洒一点;“三乐”,自得其乐,自娱自乐,助人为乐;“四老”,有老伴、老巢、老底(经济储备)、老友。由此一来,“空巢”也会其乐融融。
变“空巢”为“雅巢”
家住复兴路的黄女士夫妇则堪称优雅生活的代言人。老两口皆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却是鹤发童颜,清新脱俗的气质令人过目难忘,与他们交谈,更是令人如沐春风。
黄女士的独女在南京工作已有10年,10年期间,女儿的事业蒸蒸日上,如今已是一家企业的部门总管;黄女士也将自己的生活营造得简单温馨。
黄女士的家庭如一座微型世外桃园。几间古雅的老房子,古铜色的木质门窗散发出静谧。一个草木葱郁的小院落,院中还有一口老水井,石头井栏旁青苔丛生。黄女士平时就汲井中之水浇灌院子里的自栽的花草和果蔬。
平日里,黄女士的生活内容与一般老年人也没什么两样:清晨与老伴出去散步,上午一同买菜做饭,午后看看电视,尤其爱看科教频道的节目。她也喜欢听音乐,书架上放了很多女儿为她买的碟。黄女士自称虽活了大半辈子,人际交往方面却仍是外行,感觉游离于密密匝匝的人际关系之外,但也是正是这种游离,令她始终保持一种单纯的心态,享受着这份怡然自得的韵律。
黄女士给自己总结的生活特点是:低能耗,不烦恼,心态调整好,快乐自己找。具体来讲就是物质消费上尽量收敛一些,比如她嘱咐女儿,不穿的衣服一定要带回来给她穿,以免浪费;尽管她和老伴的退休收入并不算低,但她认为资源总的来说是有限的,不能因为自己有钱就恣意挥霍。对于遭遇疾病医疗费如何解决等老年人的敏感问题,黄女士认为,其实也没那么多值得忧虑的,关键在于自己注意平衡心态,保护好身体,老年人小病小痛自然是正常的,即使万一身体情况不妙,坦然面对现实也不失为一种理智态度。
在对待女儿的家庭问题上,黄女士的观念也同样豁达。女儿已经30好几,因忙于事业,仍然处“丁克”状态,黄女士和老伴对此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从不催着要抱孙子。他们认为,孩子们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父母不应当干涉,这是当代中老年人应该具有的起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