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6 00:00:00 作者:陆业斌/文 陆学智/图 来源:今日高邮
最近,高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特别忙,上扬州,跑宝应,到江都,赴仪征,来回奔波,操劳不疲。他忙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局:牵头筹建扬州市养鸡协会。
百只鸡起家 挫折中奋起
高志曾下放农村10多年,为了生活,他学过木匠,做过生意,干过长途贩运,到江西深山老林中做过苦工。1979年,高志回城被安排在高邮肉联厂。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高志敏锐地从农村改革中看到了希望,激起了创业的强烈欲望。1985年春,他买了些杂材、竹子,自己动手制做了10个鸡笼养了100只鸡,开始了养鸡生涯。
一年下来,高志看到养鸡的收益比上班多好几倍,信心更足了,胆子也更大了。1986年春,他决定扩大规模,养500只蛋鸡。他抓回了1250只苗鸡,满怀期待着更大的收益。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因用炉子加温,煤气中毒,一夜之间死亡1200只,几乎“全鸡覆灭”。全家人被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下子打懵了。要强的高志,咬定养鸡不放松,当机立断又补栏了500只母鸡精心饲养,不仅补回了损失,还当上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尝到甜头的高志,养鸡信念更坚定。可是更大的挫折接二连三地发生,使他受到更大的损失。1987年饲养的4000只蛋鸡,因饲料中毒,损失过半;1989年的一次防疫失误,使快生蛋的8000只母鸡死亡6000多只。
几遭打击,高志清楚地认识到:干事业,光有执著的精神和苦干的意志还不够,还应该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高志一方面夜以继日地扑在鸡舍里实干,另一方面参加了农业函授大学,如饥以渴地学习畜牧兽医知识。两年时间,就获得大专文凭,取得了畜牧兽医师资格,被省家禽协会破例特邀为理事。
凭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心以及科学养鸡的技术,高志先后创办了八里松鸡场、十里尖鸡场、蚕种场鸡场,曲折地完成了日后创大业的原始积累。
志存高远 面向未来
1992年,高志在全市一次重要会议上作了题为“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争办苏北最大蛋鸡场”的发言,表示自行投资450万元,建设存栏5万只的现代化蛋鸡场。当然这一举动在畜牧界和社会上都引起了轰动。
许多专家对高志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胆敢规划如此大规模生产感到怀疑;社会上人说他高志吹牛不打草稿,图一时口福,夸下这样的海口将来是收不了场的。
可是,高志心里非常清楚,5万只鸡场算不了什么,国外比比皆是。但对自己来讲,确非易事。为此,他利用各种机会与国内外专家、同行交流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理论、超前理念。并自费去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学习,利用科学理论指导生产,使鸡场的经营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水平。
1993年,在大家的非议声中,高志在邮城东郊征用了近40亩土地,并在南京农业大学和省家禽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开始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蛋鸡场。1994年,高志投入200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存栏蛋鸡达到2万只,全年产蛋50万斤。到1998年,已完成600万元,存栏量达到6万只,年产鲜蛋150万斤,实现了办苏北最大蛋鸡场的目标。最近几年,高志鸡场规模又翻了一番,正常存量蛋鸡12万只,年产鲜蛋280万斤以上,产品远销安徽、上海、浙江、广东等地。8月30日,记者走进鸡场,只见十几栋近百米长的宽敞又明亮的鸡舍,整齐排列,鸡舍内,只只蛋鸡羽毛丰满,蛋糟内粒粒鸡蛋排成一排。鸡舍内,光照、饮水、清粪、消毒、喂料,全部实现了自动化。高志高兴地说:“没有10多年前的决心,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做大产业 引领扬州
高志鸡场规模越来越大,在华东地区名列前茅,在全国蛋鸡养殖行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04年被农业部、财政部、中国银监会确认为扬州地区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家禽养殖企业。鸡场注册的“志兴”牌鸡蛋已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自2003年以来,高志先后注册投资组建了扬州双扬工贸有限公司、扬州江海粮油贸易公司、扬州宏大饲料有限公司、宝应友映粮油购销公司、高邮银珠米业有限公司和高邮华泰物资交易公司。去年,高志又联合全市养鸡大户发起成立了高邮市养鸡协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推进全市养鸡业走上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之路。他要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扬州鸡业献出毕生精力,带领广大养鸡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