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心系凌芳

2005-12-12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谁都以为今年又是一个暖冬,谁知,冬天又似乎来得太突然。就在这严寒的冬季里,许多认识或不认识凌芳的人,都在关注她、关爱她。截至发稿时止,社会各界为救助凌芳已捐款13万多元。

盈盈亲情

凌芳7月26日收到淮海工学院录取通知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那天,全家沉浸在幸福之中。可是,次日凌芳在姑姑家感到头疼发热,在市人民医院检查身体时,医生建议立即送上海就诊。后经骨髓穿刺诊断,凌芳身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厄运突然降临在凌芳家人的身上,他们为挽救凌芳携手并进,并取得一致意见:即使花去50万元,我们大家扛!
凌芳在上海治疗的两个多月中,四五天要输一次血。而在上海有钱买不到血,必须以血易血。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凌芳的父母、叔叔、姑母、姑父、表哥、姨哥……10多人次为其献血,有的还不止一次献血。
随着时间的流逝,凌芳的身体时好时差。有一次凌芳如厕不慎跌倒,经医护人员的大力抢救,才从死亡线上挽救回凌芳年轻的生命。为此,在以后的日子里,家人轮流值班陪伴凌芳。炎热的夏季,他们蜷缩在廊檐下、卫生间或厨房内,顾不上蚊虫叮咬,顾不上舒坦地睡个囫囵觉,惟一期盼的就是凌芳能够康复。
12月8日,在高邮城区某校任教的凌芳的姑姑随市邮政局团委、工会领导赴苏州一同看望凌芳。
凌芳由于口腔溃烂,说话十分艰难,但她恳请姑姑带她回家,并请姑姑劝劝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变卖家里的房子和药店。凌芳贴着姑姑的脸颊说道:“爸爸、妈妈和你们为我治病已用去40万元……我不能再拖累更多的人……”
凌芳的爸爸和妈妈从没有与凌芳谈过治疗用去多少钱的事,而细心聪颖的凌芳却记下笔笔费用。
凌芳和她的家人在煎熬中的心灵历程让人深感亲情盈盈……

汩汩友爱

凌芳久病不愈的消息,慢慢地在亲朋好友中传开。当大家得知必须尽快为凌芳进行骨髓移植方能挽救生命时,都禁不住问上一句:“要花多少钱?”答“花50万元。”闻者,无不为之倒吸一口凉气!
凌芳的父母和亲属为凌芳治病已用了30多万元,再需50万元,已不是凌芳父母和亲属所能承受的。凌芳的父母迫不得已,向社会各界发出呼救。
市妇联、市食品药监局以及横泾镇妇联、团委、关工委和教办纷纷发出倡议,吁请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拯救花季少女凌芳的生命!
横泾初中教师陈德全曾是凌芳的班主任。他说,凌芳是以“正取生”的资格被扬大附中录取,因此,得知她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时,我们感到很正常。可是当得知她身患重病时,大家心里都很焦急!
伤残军人朱桂凤,妻子王粉英都是侠义热血之人。朱桂凤为帮助同乡凌芳一家人度过难关,他主动义务为凌芳爸爸照料药店的业务,并在此期间完成了GSP的认证事项。朱桂凤谦和地说,他每年享受国家几千元的救济,也要为社会作些奉献。而他的妻子则愿为天下需要骨髓移植者提供骨髓。这对夫妇的赤诚之心令人敬佩!
横泾蛋品协会会长杨连才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而且为了募集救治凌芳的资金,不顾目前正值蛋品销售旺季,四处奔波,联络社会各方热心人士。目前横泾的个体私营业主杨连才、刘均基、林华进、朱定、朱玉勇等17人共捐款20000多元;个体工商户及居民捐款近万元,横泾在城区工作的人士蒋安和、林荣岩、夏志平、黄宏才、陈荣富、刘志年、朱大臻、朱大禹等共捐款10000万元;凌芳衣胞之地水产村的乡邻们共捐款13000余元;横泾在苏州工作的董海金、董国荣父子捐赠6000元;横泾镇的党员干部也捐赠了15300多元。横泾镇党委书记胡行球委托镇关工委对凌芳要多加关爱。据悉,横泾镇关工委等部门将于近期赴苏州看望凌芳。
凌芳的母校扬大附中师生的捐款也十分感人。校学生处李岚主任表示,校方正积极地与凌芳的同学多方联系,希望他们也参与到救治凌芳的行列中。
与凌芳素不相识的许多热心人,与凌芳的家乡和母校的人一样,也都十分关注、关爱她!据市食品药监局告知,这几天,新亚药业和新协和医院全体员工,分别捐赠2395元、1000元。另外,康卫、日欣、商城、民康得药店也为其捐款。
12月,正是邮政部门最为忙碌的月份。而市邮政局局长徐庆淦从《高邮信息》中得知凌芳的病情后,立即要求局团委书记倪欣莉向团委青年发出倡议,“拯救凌芳 奉献爱心”。
市邮政局不久刚组织大家为本单位一名身患重病的职工捐过款,但是,当人们得知局团委是为拯救一名花季少女生命在募捐时,许多早已退团者也纷纷捐款。后来,市邮政局城区单位和局里部、室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其中。
据悉,目前扬州、苏州等地媒体对《关注凌芳 关爱凌芳》的报道十分重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祈盼奇迹出现、祈望凌芳早日康复。
12月9日《新华日报》B1版报道,白血病患者宋德国得益于台湾同胞捐献骨髓康复出院。但愿凌芳也像宋德国一样,走出病房,跨进校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