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们

2005-12-19 00:00:00    作者:袁慧/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92年,面向全市招收聋哑、弱智残疾学生。学校有教职员工15人,聋哑教育班4个,学生44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共有3―15周岁可接受教育的聋哑、弱智儿童近800人,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认识不足等多种原因,目前真正能够正式进入课堂的只有极少部分儿童。这些就读于我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学生,他们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又是怎样呢?笔者走进他们一天的生活中―――

老师是学生的半个父母

凌晨6:00,新的一天开始了,值班的老师进入宿舍开始“叫”孩子们起床。
40多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住宿生,其中有一半是生活还无法自理的儿童,每天“叫”住宿生起床、给他们打扫卫生、教他们整理宿舍是生活老师们上的第一堂课。在生活老师的引导和影响下,高年级的学生在自己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后,都能自觉地去帮助那些比自己小、对学习和生活什么也不懂的低年级同学。
学生陆续起床后,像照片中看到的和上文介绍的一样,稍大点的孩子开始帮助生活老师给小同学穿衣服、叠被子,生活老师说,学校就是要让学生们养成这种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习惯,同时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
学生们吃完早饭去上课了,生活老师仍在继续忙碌。笔者在学生宿舍碰到当日值班的于老师,她手里正拿着一个盆准备去给学生们洗被褥。进入寒冬了,住宿的学生们都换上了厚被褥,换下来的薄被单的清洗工作,就是生活老师的份内事。还有学校为照顾那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富裕的学生,就实行大、小星期的放假制度,在只放一天的小星期里,所有学生洗澡、理发、洗衣服都是由生活老师一手操办,不少家长都夸赞他们说,他们就是学生的半个父母。

大家都看着我

上午10:20分,第三节课,笔者随该校的黄老师到她教授的三年级去听语文课,小小的课堂内只有8名学生。
只见黄老师一边在黑板上粘贴上当日所教授的内容,一边不断地打手语让同学们保持安静、认真听讲。一节课下来,黄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来,大家都看着我”。洪亮的声音、标准的手语、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生动的表情,这些教学手段在特殊教育中是缺一不可的。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上,每位老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学生心中的疑问。
在讲到黑板上图片中的老爷爷带着他的孙子去看展览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携带”的意思,黄老师将这个词“拎了”出来单独讲解,当看到同学们仍然十分费解的神情后,黄老师特地叫上一名学生,然后用手挽着他带他向外走,并不断地用手语表示,这就是“携带”。就这样,普通学生仅仅需要1分钟左右就能学会的一个词语,在特殊学校的课堂上却用了近10分钟。
回答问题时聋哑儿童与普通学生一样,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小手举过头顶,有的甚至从位置上站了起来,都希望老师能点到自己的名,让自己来“回答”问题。老师叫了这个同学,下一个问题就一定要让别的学生回答,因为他们都渴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肯定自己。
        40分钟很快就过去,笔者发现这一节课的时间,黄老师仅仅教授了一篇文章中的两段,所有内容加起来也只有4句话,可黄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却非常满意。她说,特殊学校学生的课本虽然已经比普通学校的课本浅显很多,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聋哑儿童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时候,老师引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盯着老师看,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很难长时间安静下来听讲,这时就需要老师不停地去提醒他们,这就使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比教普通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长大要象S.H.E一样”

为了迎接国际残疾人日,学校排练了不少节目参加市里的比赛。下午4:00整,第二节课下,学生们开心地在操场上跑来跑去,老师们则在讨论让参加多项兴趣课的学生先上哪门课。
4:10分,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兴趣课开始了,课程有电脑打字、手工制作、书法等,每一个教室里都有学生在专心练习。学校舞蹈队的学生们却是在学校100多平方米大的操场上练习,只见一张张小脸被凛冽的寒风吹得红通通的,但他们的动作却依然是那么标准,神情是那么投入。
一间十三平方米左右的教室,半个玻璃墙壁,两根用来压腿的长杆,还有刚铺好地砖的水泥地面―――这就是荷花塘特殊学校的学生们用来练习舞蹈的教室。说白了,这里只能让学生在平时或是阴雨天气用来做一些压腿等简单动作,那些难度大又有规模的舞蹈,都只能在室外练习,不论天气有多冷,也不管天气有多热。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生们一样认真、用心地排练。他们编排的舞蹈《盲童与鸽子》等节目还多次在我市及市级以上的活动中获奖。
今年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传唱市歌《高邮之歌》时,特殊学校的学生们也结合这首歌编排了手语版的舞蹈《高邮之歌》,在蝶园广场8月份举行的周末舞台活动中,这个节目在观众当中产生了轰动,很多人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观众的掌声让老师和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因为他们的舞蹈排练是十分艰辛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动作,特殊学校的孩子都是几遍、十几遍、几十遍地练。
学校的黄老师含着泪对笔者说,特殊学校的学生很多是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在练习舞蹈时完全是靠老师的手势和地面的震动。有时,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老师的动作和意图时,老师还要一个个、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为止。为了一个动作,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跺脚,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学,腿上跌得青一块、紫一块是常有的事,但学生们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舞蹈队一个叫姜冰的小女孩,她微弱听力让她比别的孩子多了一些了解“有声世界”的机会,爱好唱歌和舞蹈的姜冰最喜欢台湾的乐队组合S.H.E,她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够像S.H.E一样,给许多爱她、喜欢她的朋友和老师们唱歌、跳舞。
下午5:00,笔者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在同学们的再见“声”中,穿过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准备离开,学校墙上的校训―――“我们也要飞翔!”这六个字深深触动了笔者。是的,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们,他们不会用口头语言表达,但他们可以用心体会,就像他们用七彩画笔勾勒出的、小巧剪刀裁剪出的、用废弃物品重塑出的美丽世界一样,他们渴望着这个五彩的世界平静地接纳他们,盼望着能与普通的孩子一样在这美丽的世界中放飞自己的理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