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两地情 一颗心

2006-02-27 00:00:00    作者: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沈阳寻亲人员视频交流记实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朱震邀请沈阳、抚顺、鞍山等地寻亲人员回故乡省亲。任仁 摄

2月25日,市新闻信息中心、“今日高邮”网站与沈阳华商晨报社通过视频,帮助在沈阳、抚顺和鞍山寻找亲人的朱艳菊、王国宾他们40多位在辽宁的孤儿同家乡人民作了一次亲情沟通。
是日,北国重镇沈阳飞雪漫舞,南方小城高邮春雨飘洒。两地相隔千山万水,两地气候遥相呼应,两地口音千差万别,两地同仁同胞心心相印。
原定在上午9时开始的见面会,由于沈阳气候恶劣,使来自抚顺和鞍山的寻亲者未能准时到场,然而,大家都在耐心等待。其实,8点30分左右,双方早早开机等候,荧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图像,可是音响效果不佳。情急之中,双方一边用QQ发文字交流,一边互通电话,终于让图像与“配音”配合默契。
10时整,“来辽孤儿寻亲会”正式开始。“我是朱艳菊,现居住沈阳,寻亲编号001,47岁,1959年10月5日生……”“我是李继红,现居住在沈阳,寻亲编号008,47岁,生于1959年2月5日”。“我是张颖,现居住在抚顺,寻亲编号011,46岁,生于1960年2月25日”。“我是王国宾,居住在抚顺,46岁”。“我叫周杰,现在鞍山”。“我叫林梅,也居住在鞍山”……沈阳、抚顺和鞍山,共有45名寻亲者冒雪来到华商晨报社参加“来辽孤儿寻亲会”。
寻亲会主持人规定每人讲话1分钟,可是,他们知道时间的宝贵,几乎每个人讲话的时间都没有超过20秒钟的,有的仅仅是几秒钟。他们要把十分难得的机会让给他人。
他们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是,他们都十分真诚地感激《华商晨报》和家乡媒体为他们寻找失散亲人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朱震向在华商晨报现场演播厅寻找亲人的朱艳菊、王国宾等老乡介绍了40多年前那场天灾人祸给家乡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灾情,系统地简述了家乡40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家乡取得突飞猛进的喜人成果。
朱震还与华商晨报社常务副总编辑许丽通话,对《华商晨报》与我地媒体架起空中桥梁,帮助江苏去辽孤儿寻找失散的亲人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代表家乡人民,满怀真诚地邀请“去辽孤儿”在阳春三月之际,回到阔别将近半个世纪的家乡,听一声乡音,喝一杯家乡水,尝一口家乡小吃……
许丽对高邮媒体与华商晨报为寻找亲人,两地开展互动报道表示满意和感谢!她十分希望在两家媒体的互动中,能为寻亲人员圆梦。
来自三垛的吴广茂也与去辽孤儿通了话。他饱含深情地说道:“家乡早就不像40年前那样一穷二白,今天家乡的农村也早已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比城里差多少,有的还比城里好!”


来辽孤儿在沈阳华商晨报前合影。闻英奇 摄


吴广茂有个叫根妹的小妹妹,在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丢失。他强忍泪水:“请你们千万不要怪罪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在那个想起来就让人心酸的日子里,把你们丢弃,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请你们原谅和理解,也不要去责怪那个年代。那时,我们的国家还年轻,国际环境又不宽松……当我得知家乡的媒体为让你们回家乡看看而在积极奔走时,十分感动,欢迎你们早日回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故乡探亲。”
在高邮经纬纺织有限公司工作的张金礼有个小舅舅也在那个令人心酸的年代丢失。25日早晨,他刚下夜班,顾不得吃早饭,就急匆匆地来到市新闻信息中心。他还随身带齐了本地媒体从1月19日开始报道寻找亲人的新闻报道,并在每篇报道上都注明相关事项。
张金礼告诉记者,他想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些寻找小舅舅的细节:原来,他小舅舅全家10口人,当年去上海时只有4个人,即张金礼的外祖父、母亲和大舅舅及小舅舅。外祖母并没有随他们一道去上海。
在食品药品监督局工作的刘先生,清晨也早早来到市新闻信息中心。他说现在比任何一个时候都关注《高邮信息》和“今日高邮”网站上的信息,就盼能早日得到佳音。刘先生表示,只要有一个人能喊声“爹和妈”,只要有一户人家能团聚,就是我们大家的团聚,就是我们大家的幸福与快乐!他十分希望能有更多的媒体也介入到寻亲行列中,为创建和谐社会出力。(据悉,《宝应信息》已在本月24日整版刊登寻亲信息)
也就在“来辽孤儿寻亲会”会后不久,《华商晨报》寻亲报道组记者赵矫健打来电话,提供寻亲新线索。她说,在寻亲会上,有10多名孤儿有一共同特征,即在腿的外侧部位,有种牛痘(注射免疫天花针剂)的疤痕。愿知情者提供信息。


图为朱艳菊(左一)代表在辽40多名孤儿向张颖的养母韩玉林(中)献花。闻英奇 摄


当天在华商晨报举行的“来辽孤儿寻亲会”上,朱艳菊代表得到养父养母抚育长大成人的孤儿们,向孤儿张颖的养母韩玉林敬献鲜花。韩玉林支持养女张颖寻找亲生父母的义举,深深地感动了大家。在辽孤儿深深地感谢沈阳这第二故乡,他们集体向养父养母谢恩!他们还在“来辽孤儿寻亲会”的条幅上签名留念,欲把这条幅在3月份带到故乡高邮。
“来辽孤儿寻亲会”在11时结束。可是,双方谁也不愿首先关闭视频,都在互道“再见”!
高邮、沈阳两地情意浓浓,大家都有个共同的心愿,期盼40多年前丢弃的婴幼儿,能对自己的父母喊声爹和妈,也期盼他们在草长莺飞的烟花三月下江南省亲观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