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小吃节,吃出生活新滋味

2006-03-26 00:00:00    作者:杨星/文 任仁/摄    来源:今日高邮

美食节,这个涵盖着美食商业与美食文化的词语,如今已成为各地、各商家争相笼络“民心”的绝招。对于这样的商业“杀手锏”,在高邮的商家自然不会错过。本月16日,由高邮苏果超市主办的“高邮首届中华名小吃美食节”在苏果瑞和广场隆重开幕。

开眼界,饱口福
云集了天津狗不理包子、新疆羊肉串、绍兴三味脆皮臭豆腐、云南过桥米线等百余种全国各地名小吃的美食节,实属开邮城美食节之先河。市民们不但开了眼界,也大饱了口福。
往美食广场上一瞥,你不难发现,每个摊位中都有一些穿着民族特色衣服的营业员在一边熟练地做着与自己装束相应的典型小吃,一边竭力地吆喝着、叫卖着。如此浩大声势,还真把新鲜的美食节装扮得有模有样。难怪,众多市民拖家带口争相去凑热闹呢。据某商铺业主介绍,连日来,生意一直红火。特别是到了下午高峰期,偌大的广场显得格外热闹和拥挤,许多摊位前毫无立锥之地,业主们都忙得措手不及。一位李小姐告诉记者,首届美食节开幕以来,他们一家连逛了三次,不仅在家门口就能品尝、享受到全国各地的名小吃,而且热闹地参与互动,为休闲娱乐提供了新方式。

办节,商机无限
地方办节,它有利于促进国内与国外、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以及社会经济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贸易合作,同时为推广和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供了契机,起到传播信息、知识、观念的作用,并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辟通道。政府通过办节,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还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不仅扩大了地方的知名度,增强了人的凝聚力,激发了城市活力,而且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
同样,商家办节也潜藏着无限的商机,可以视为政府办节的缩略版。正如这次“高邮首届中华名小吃美食节”,不言而喻,是苏果超市向大众展示自己实力的一个超级平台,同时,也是聚集人气的大好机会。据苏果超市高邮店长姚晓鸣介绍,美食节开幕几天来,苏果如愿以偿迎来了近期最旺盛的客流,自然,日销售额也进入持续增长态势,有效提高了苏果在高邮超市业的竞争力。另外,对各小吃商家而言,美食节也是他们谋取利润的绝佳契机。
难怪,时下各种节是遍地开花,风起云涌。但究竟如何办好节,如何放大“办节经济”效应,这还得需要商家作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经济与文化,孰轻孰重?
“高邮首届中华名小吃美食节”轰动一时,这究竟是人们的新鲜感导演了这一切,还是美食节上的美食真的极具吸引力?
据几位尝“鲜”者介绍,这些美食大多都外形诱人,吃起来却不怎么样。特别是一些山西泡馍、天津狗不理包子、四川担担面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吃,在众人面前显得那么陌生和无味,失望成了“尝过鲜的”共同感受。究竟是哪些不到位呢?业内人士分析说,各地名小吃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在它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繁衍、生长了特定的民间文化果实。如果这种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文化也就会凋零、失落或者畸形。就像美食节上的小吃,虽然有相似的外形,但如果原料、配方、工艺不够地道,自然无法达到形神兼备。目前,各地纷纷炒作美食节,名义上讲这是个具备商业性以及文化性的公众活动。实际上商家更多的是看中其中的利润空间,他们只一味地把美食节看作是谋取利润的最佳契机,而忽略了其中的美食民俗文化,忽略了美食节是市民们接触美食文化的重要渠道。这样依葫芦画瓢的办节方式只会使办节违背初衷,失去生命力。

下一届美食节,人们热切期待
“高邮首届中华名小吃美食节”于本月21日落下帷幕,市民们似乎早已忘却了其中的缺憾,更多的是热切期盼下一届美食节的到来。
随着人们对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丰富业余生活,成为社会一大热点课题,于是,应运而生的美食节等诸多经济节庆当仁不让地闯进了市民休闲生活,并受到热捧。但是什么样的美食节才能让百姓更满意呢?对此,大家众说纷纭。
美食节上应该提供百分之百卫生、健康的食品。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吃得放心,才能吃得开心。想必每个在美食节上亮相的小吃业主如果没有卫生许可证的话,消费者是绝对不能答应和原谅的。同时,在当今倡导健康饮食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理性人群加入拒绝“油炸食品”的行列,他们要求,美食节上应少供应炸臭豆腐、炸薯条等油炸食品,减少可能致癌的危险。
一些老人说,在这次美食节上,朝鲜打糕的现场制作场景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很喜欢这种民俗小吃。希望
美食节要多保留这些传统特色的小吃,比如黄桥烧饼、蛋方酥等一些有悠久历史的食品也可以加入展示队伍。一来可以满足大家的怀旧情结,同时也不失为弘扬民俗文化的好方法。
另外,还有人建议,美食节应量力而行,不要贪大求全。每届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种特色即可。如围绕草原特色,搞一届尽显旷野味道的小吃节;根据四川风味,办一次川情辣味的美食展……尽量能拓展主题,把每种特色发挥尽致一些,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形似神不似。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