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富祥涧”的故事

2006-03-30 00:00:00    作者:刘才甫 吕立中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在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官路村 “万庄涧”公路桥的桥栏旁,出现了一块由当地农民自发用水泥嵌砌的题名为“富祥涧”的连体石碑。3个刚劲挺拔的红漆隶字,尤为醒目。“万庄涧”为何更名“富祥涧”,这儿有段缘于扶贫的感人故事。
2002年春,高邮市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对全市5个经济薄弱村开展新一轮的结对帮扶,经济拮据的官路村被列其中。市“两会”明确副理事长李乃祥挂钩驻村,实施 “确定5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官路村有15个村民小组,753户,2600多人口。李老入村后通过调研,抓产业结构调整,发现有一条2100多米长牵连4个村民小组、120多户800余亩良田的“万庄涧”成了粮食生产的瓶颈。这条上连广陵王汉墓的神居山,下达水天一色的高邮湖丘陵洼地的溪涧,解放后虽多次兴修水利,但未能摆脱渍患。长年处于 “地面低洼受水渍,灌溉不畅水流失,水稻要水留不住,小麦地里潮湿湿”的“万庄涧”,成了水稻亩产400来斤,小麦亩产三百多斤的低产田。挚爱“三农”、爱人如己的李乃祥,面对这道难题,和当地干群一道拿出“万庄涧”破腹治理规划,经过专家评估需要60万元方可动工。怎么办?李老拿着“方案”,向市“两会”理事长任金富作了汇报。两位老同志十万火急,为解除“万庄涧”的水患殚精竭虑谋方略,不谋而合寻外援。任老主动与扬州市 “两会”领导人黄书祥联系,一齐向省和扬州市水利部门请求列项支持。得到专项拨款30万元,高邮市“两会”从自己办的经营实体中拨款15万元,加上地方筹集,终于将治水费用如数凑齐。镇水务站当即组织3台大型推土机紧张施工。 “万庄涧”机器轰鸣,人来车往。历经5个月,动土10余万方,耗用3000多工日,一条2100多米长、16米宽,惠泽800余亩良田的排水爽快、蓄水随意、灌水自如、水随心走的崭新的“万庄涧”终于如愿以偿。过去灌溉需要经过高邮湖、常集站、万庄站至进田4级提水,每亩水稻耗用水费近百元;现在一步到位,一亩地水费只需5.8元,每亩减轻负担近百元。而且给沿途村民生活用水也带来福音。800余亩庄稼地摘掉了“低产田”帽子成了稳产高产田。韩庄组村民韩凤朝种的10亩地,去年小麦亩产760斤,水稻1010斤,要在过去只能有一半产量。
“除患不忘治水人,丰收不忘市‘两会’”。见识独到的当地庄稼人提议在任金富、李乃祥两人名字的后面各取一个字作为渠名。由此,“富祥涧”演绎出“消除田间水患,喜报丰收吉祥”的感恩故事,成了流传于当地扶贫治水的佳话。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