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兴趣 信念 执著

2006-04-29 00:00:00    作者:吴慧梅    来源:今日高邮

 ――葛玉明的“创新三宝”

前不久,我市一位农民发明家葛玉明光荣成为扬州地区惟一一位“省十佳专利发明人”获得者。作为高邮人,我们深深地对这位发明了6项农机产品,获得20多项专利权,累计产生社会效益达200亿元的农民发明家感到崇敬和自豪。
是什么促使一位普通农民在农机发明道路上孜孜以求,无怨无悔呢?当记者带着这个疑问采访葛玉明时,他告诉了笔者他的“创新三宝”:兴趣、信念和一个“专”字精神。
  
兴趣是创新的摇篮 
     
从小,葛玉明就特别热爱学习,但因为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后,他就放弃了学业,边种田边做木匠。艰苦的生活不仅没有磨灭他对学习的热情,反而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即使是做木匠,他也酷爱在细节上面动脑筋。照村里人的话说,他造的犁,就是比别人的好耕田。当时,他是一个追星族,著名的蒸气机发明家瓦特则是他崇拜的“偶像”。
发明道路上来不得一丝马虎,葛玉明坦言,至今我不知道什么是玩乐,应该怎样玩乐。但这并不代表我的生活缺少乐趣,在我看来,发明农机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在发明成功或农机得到群众应用和认可后的那份喜悦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比拟的。就在他获得“省十佳专利发明人”之后,他也非常谦虚地说,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一位发明家,发明的道路太长,我还没有走到那一步。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那就是我非常热爱农机创新,会沿着农机发明之路一直走下去。
 
信念是创新的原动力

葛玉明始终认为,一个人哪怕他只发明一样东西,但只要那样东西能在群众中推广开来,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当过农民的他吃过种田的苦,看着乡亲们都得弯腰低头在田里忙活,他发明农机产品、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意念更加强烈了。同时,在葛玉明的心中,更有一种要将中国农机发扬光大的远大抱负。他说,看见外国的农机产品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他会萌发出一种危机感。他决心要发明更多、更实用的农机产品,使中国人用自己的农用机器种田。
当记者问他是否觉得自己是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时,他很自豪地说,我一直就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我从事农机研究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是为了农民着想,为了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投身到经济建设大潮中去。

执著是创新的必胜法宝
       
来到葛玉明的接待室,满满一书柜的荣誉证书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每张证书都记载着葛玉明对农机事业的贡献,蕴涵了他对农机产品创新的执著信念。从他17岁制造木制铲机起步,迄今已近40年。期间,葛玉明当过临工、正式工,农机研究所的副所长,后来又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当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会在政界大展鸿图时,他却激流勇退了,一心扑到了他所热爱的农机研究上。照他的话说:“我不想做官,只愿搞研究!”现在,在他和儿子合办的高邮市开沟机厂中,他也仅仅是一名技术顾问而已。
他自始至终都将眼光聚焦在农机产品研究上,截至目前,葛玉明共成功研制了化肥深施器、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农田开沟机等6项农机产品,获得20多项专利权,累计产生社会效益达200亿元。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化肥深施器,只有2公斤重,由十几个零部件组成,却完成了打洞、施肥、盖土三大步骤。就是这件“小东西”,凝聚了他多年反复试验、反复完善的心血和汗水。在生产开沟机时,他对每一个部件都反复试验,光其中离合器所使用的那种刀片,就经过若干次选择和试验后才最终确定下来的。现在,看到我们高邮水产养殖户清理鱼塘非常不方便,葛玉明决定从现在开始,致力研究清淤机,解决渔民清淤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发明家,他认为科技研究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他希望更多人认识到这一点,都能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同时,他也希望社会大众能对科研工作者们多一些支持和关怀,为他们扬起一张帆,让他们在科技海洋里行得更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