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修复整治城河建设生态水城

2006-05-17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宋朝诗人杨万里称赞高邮“城里城外四通水”,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中说“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乡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而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更是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大淖河的宽阔和美丽。如今,大淖河又如何?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又如何?
高邮依水而建,缘水而兴,江河之水孕育了高邮的文明,见证了高邮的繁荣。水是高邮的灵气所在,也是高邮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载。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邮城市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高邮昔日碧水荡漾的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少数河道甚至已断流,成为污水沟。城市水环境的恶化,不仅直接威胁到古运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制约了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严峻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水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城市水环境建设和整治已迫在眉睫。
从去年4月开始,市水务局河道管理处的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对城区大小共计26条河、沟逐一进行了实地查看和了解,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城河的分布与现状。在调查了解中,他们发现市区里的大部分河道如穿心河、新河、东门大沟、马饮塘河等正变得越来越狭窄,河床变得越来越浅,河水变得越来越臭,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几乎所有的河道都被各种垃圾填满。而这些只是城河存在的表象。据了解,目前我市城河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河道淤积严重;二是河域侵占普遍;三是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四是两岸缺乏造绿通道;五是市民乱扔垃圾,环保意识薄弱;六是河道灌排引蓄等功能俱遭破坏。面对城河存在的种种问题,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立即对城河治理进行“会诊”,梳理出城河存在的具体问题达16项27条之多,提出了清除河道障碍、控制污水排放、实施活水工程、强化组织管理、制定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整治等6方面的手段和22项具体措施。因此,针对城河的现状,市政府按照逐步修复城河、努力建设生态水城的思路,初步拟定了城河治理的步骤:首先是解决一个“通”字,对城区所有河道实施清保合一,落实“河道三员”(保洁员、管理员和执法员),确保引排畅通;其次是解决一个“活”字,兴修水利工程,争取让城区内的部分断头河能够引入运河水源,有效改善城河水质;最后要解决一个“美”字,结合城市规划,利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高标准地建设城河骨干网络,打造城河水景观,实现“水清、岸绿、流畅、景美 ”的终极目标。
围绕治理目标,市水务局从去年5月份开始,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先后进行三次招投标,对琵琶河、护城河、玉带河、武安支、万斤河、长生大沟、蝶园大沟、东营大沟8条河道实施清保合一,即由中标人组织人员实施长效保洁,经验收合格后,再由中标人明确专职人员实施长效保洁。共有3投标人中标,他们明确了7名专职保洁员从事城河保洁。同时,对清保合一的8条城河配备了河道管理员和河道执法员,并设置了“河道保洁公示牌”,加强社会监督。据水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河道管理员每日巡查管理河道2至3遍,检查面上保洁情况;河道保洁员每天保洁,保持河道内无行水障碍,水面无漂浮物和水生植物,河岸无乱堆乱放现象;河道执法员每日巡查,及时制止河道管理范围内各类违章行为,维持河道正常管理秩序。这个管理方法运行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今,8条城河水面开始清洁、排水有所畅通,水环境也逐步朝好的方面转变。
今年初,市政府又花大力气对万斤河进行了美化靓化。治理过的万斤河不但恢复了往日的洁净,而且沿岸的美景又为邮城增色不少,受到广大邮城市民的一致称赞。然而,仅对几条河道实施整治和长效管理显然不够。今年4月14日,市政府召开会议,向全市发出了“关爱城河”的号召,呼吁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爱城河,还城河以洁净。目前,“关爱城河”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责任分工稳步向前推进。市水务局拟草了《致市民公开信》、《保护城河倡议书》,制作了20多条宣传标语口号,对东门大沟实施了清淤;市“三创办”和城管办则组织力量深入社区进行宣传;环保局已对市区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排查;工业总公司已要求相关企业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自觉爱护城河;教育局已在各中小学开展了“关爱城河”绘画比赛,新闻信息中心、广电局已展开了颇有声势的舆论宣传,开发区已在辖区内的城河沿线设置了垃圾箱……我们坚信,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鼎力配合下,我市的城河定能再现碧水绕城郭的美景。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