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4 00:00:00 作者: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诞生85周年纪念日之际,在中共高邮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之时,我们编辑专刊介绍我市党组织的早期发展和领导高邮人民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业绩。并以此激励新时期83万高邮儿女,在中共高邮市委的领导下,在高邮新一轮追赶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星火燎原
民国16年(1927年)下半年,高邮一些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和工人,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家乡开展活动,发展党员。同时,灌云、泰兴以及湖南等地的一些共产党员也先后受党组织派遣,来到高邮传播共产主义,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民国17年(1928年)下半年,建立了临泽党支部(支部负责人郑洪)和三垛党支部(支部负责人姚建忠)。次年春,成立中共高邮县委。县委以下先后建立4个区委和27个党支部。
民国20年(1931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上海大夏大学学生、共产党员王为雄(即徐平羽,高邮人,他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从事党的文化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四军工作。50年代任上海市政府秘书长;1959年任上海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60年代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1989年去世)以组织员身份来到高邮,进行地下工作。不久,建立菱塘桥党支部(支部书记先后为钱薇阁、华士林)。民国21年(1932年)初至次年4月,建立高邮城党支部(支部书记夏普天)。
民国19年(1930年)2月,县委常委夏凤山暴露了身份后转移到上海。另外,县委书记郑洪和县委其他成员先后脱离革命,党的组织处于瘫痪状态。
至民国28年(1939年)9月下旬到次年6月,中共苏北临时特委派党员到高邮,秘密建立中共高邮县工作委员会。此后,马奔庄、临泽、高邮县中学、界首乡师等地和单位先后建立党的支部。
民国30年(1941年)下半年,新四军开辟高邮抗日根据地以后,党的组织有了进一步发展。当年10月,建立中共高宝工作委员会。民国31年(1942年)1月重建中共高邮县工作委员会。7月,成立中共高邮县委。
抗日战争胜利时,全县90多个乡基本都建立了党支部,党员3000多人。在惩奸反霸、土地改革运动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全县党员人数猛增到7500多人。
民国35年(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高邮,他们残酷杀害共产党人,中共党的支部所乘无几,到次年初,全县只剩下中共党员110人(也有许多中共党员随我军北撤山东等地)。
然而,中共高邮县委紧密依靠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党员队伍又逐渐壮大。民国37年(1948年)8月,党员人数发展到1408人。到了新中国成立时,全县党支部达到162个,党员4801人。
不屈不挠
党组织在高邮,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民国16年至22年(1927-1933年),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宣传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秘密组织群众,准备开展武装斗争。
民国28年至30年(1939-1941年),宣传党的救国十大纲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当高邮抗日根据地开辟后,党务工作的中心转入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大规模地组织武装抗日斗争。
民国30至34年(1941至1945年),全县各级党组织不断发展地方抗日武装,逐步形成了县有独立团、区有游击队、乡有民兵基干队、村有民兵分队的抗战格局。同时,还建立了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等各种群众性抗日团体,并发动广大军民结合水网地区的特点,开展了在河中打坝、荡中筑路和破坏交通为主要内容的对敌斗争方式,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
民国35年10月至38年1月(1946年10月至1949年1月),在我军主力撤出高邮后,中共高邮县委领导高邮人民和地方武装转入地下武装斗争。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斗争。
随着我军实行战略大反攻,到民国37年(1948年),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全县各级党组织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反复田倒租、反捐税、反抓丁的斗争;一方面积极组织军民开展反攻,攻占敌人据点,摧毁敌政权。
民国38年1月19日(1949年1月19日),国民党反动派终于夹着尾巴逃跑,高邮全县解放,这片洒下烈士鲜血的热土,又一次回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的怀抱中。
英勇业绩
中共高邮县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武装斗争。在抗日战争中有著名的“三垛河口伏击战”和“高邮战役”;在解放战争中有“拔除三郎庙据点”、“三打临泽镇”和“粉碎‘腊八’暴动”等。
三垛河口伏击战:
发生在民国34年4月(1945年4月),我党领导的高邮县独立团配合新四军十八旅五十二团和三分区特务团等主力部队,在三垛河口布下长约4公里的“口袋阵”,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共歼敌1800多名,其中击毙日军240多人,伪军600多人,俘获山本顾问等日军7人和伪军少将团长马佑铭,中校、副团长韩永恩以下958人。
高邮战役:
1945年12月19日,我地方武装与华中野战军在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和八纵司令员陶勇的指挥下,向盘踞在高邮城内拒不向我军投降的日伪军发动攻击。26日凌晨1点多钟,日伪军缴械投降。
此战役共击毙日军200余人,生俘日军892人;击毙伪军500多人,俘获伪军3493人。这一战役现已被国内外许多军事院校列为优秀战例。
拔除三郎庙据点:
民国37年(1948年)7月18日凌晨,高邮县地方武装与苏北军区二分区六团一个营,打响了拔除三郎庙的战斗。
此战俘敌120余人,全歼西成乡自卫队。解除了国民党反动派对临南、临东地区的威胁。
三打临泽镇:
临泽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解放战争期间,我党为占据临泽这一重镇,发动了三次进攻。于1948年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是役歼敌15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
延安电台首以甲级新闻报道临泽解放。
粉碎“腊八”暴动:
民国38年(1949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八),高邮、宝应、淮安、姜堰等地同时发生了以先天道为主、一贯道、同善社、大刀会等参加的反革命暴动。中共高邮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组织武装力量进行镇压。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当场抓获王国年等3名先天道的“元帅”和500多名道徒以及受蒙蔽的群众,有力地保护了新生的革命政权。
(根据1990年版《高邮县志》摘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