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4 00:00:00 作者:李国耀 任仁/文 张元奇 李国耀 任仁/图 来源:今日高邮
6月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的“高邮当铺”榜上题名。至此,我市继盂城驿和龙虬庄遗址两“国保”后又添一“国保”。在一个县级市中拥有3座“国保”实属稀有,我市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高邮当铺的昨天
虽然近年来在我市又出现“典当”行业,但由于这一行业在新中国成立时就作为“专门收取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而被取缔。因此,一般年轻人对此行业仍感陌生。而坐落在市区人民路19号的“高邮当铺”,恰恰为人们认识研究“典当”这一行业留下了宝贵的遗存。
我国的典当行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寺院,兴盛于明清,消亡于解放初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初,市文物部门通过调查考察,在高邮城北门外的人民路,发现了一座规模较大,保存基本完整的当铺遗存。后经进一步了解,这座当铺开设于清代中期,是高邮一带规模最大的当铺。从现在当铺遗存看,当铺的平面近似方形,房屋布局基本呈五纵五进式。东西长60米,南北宽约55米,占地面积3300平米左右。据说,原有房屋80多间,其中柜房3间,客房3间,首饰房24间,号房30多间,另有更房、厨房、生活用房等20多间。
根据《高邮州志》(三续)记载,乾隆时高邮有当铺6家,同治时增至11家,光绪后又减至5家。分别为高邮城区两家,临泽、界首、三垛这三大镇各一家。位于人民路19号的当铺,就是“高邮州”规模最大、经营时间较为悠久的当铺旧址。
据传说,这座当铺是清朝大贪官和 或其爪牙的私产。和 倒台后,当铺转为民当,并数易其主。民国初年,爱国绅士马士杰成为这座当铺的最大股东(马士杰,清末举人,曾任清朝内阁中书。民国1至3年,先后任江苏都督府内务司长、民政司长、江苏省代省长。在家乡高邮创办江苏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抗战时期,两度拒绝大汉奸殷汝耕要他到伪政府任职的邀请。邮中1946届校友,原国防大学副校长周尔昀将军是马士杰先生亲属)。
民国十六年(1927年),当铺遭到军阀孙传芳部下的抢劫而破产歇业。几年后,原当铺的多名职员筹资,惨淡经营至日寇占领高邮城后不久彻底关闭。
当铺这一行业,决定了当铺的建筑在雷同于居民住宅防火、防盗、防潮湿、防霉变的基础上,更要强化这方面的功能。从现存的当铺中心位置的二层“存箱楼”(又称首饰房)看,其结构是一栋平面呈“回”字型的二层楼房,俗称“走马楼”。这座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由前后两进厅房和东西厢房组成。中央为长方形“天井”,“天井”外设廊,前、后厅正中置大门,东、西墙各开边门一扇。
“存箱楼”共有房屋24间,是存放金银首饰和贵重物品的重地。整个楼房四周有高大的风火墙围合,东、西留有宽大的巷道,与两边房屋隔开。
当铺的客房和柜房紧靠“存箱楼”东边,具有苏北地区小四合院的风格。客房保存基本完好,梁架上镂空的浮雕十分精致,是典型的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建筑模式。
当铺内现存石井栏小口水井5口,均匀地分布在当铺四周。这里的水井主要功能是防火而非作饮用水之用。
许多专家学者在考察过高邮当铺后形成的共识是――至今保存如此完整的较大规模的当铺,全国少见。它为人们了解研究江苏地区当铺的规模、设施以及经营管理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也将对研究我国古代典当制度和典当业与经济社会关系以及今后典当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邮当铺的今天
新中国成立之后,高邮当铺就由隶属交通局的搬运合作社的第三中队所有(其时共有5个中队),尔后又加入了“高邮城镇锚链社”作办公和生产用房。在使用的过程中,少数房屋的结构有所改变。
目前,“高邮港务处有限公司新巷分公司”还在当铺办公。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平均年龄45岁,他们仍从事搬运装卸的“传统”活计。公司在当铺临街的大门两边设有办公室,在有20多米的过道上停放一溜排的大板车,此外还设有一个生产车间。
据分公司经理杨玉华介绍,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三中队有员工二三百号人,每人使用的大板车都存放在这里。三中队(当铺)“后身”空旷宽阔,不仅有篮球场,还有供二三百人吃饭的食堂。在“文革”初期,这里还是某一派别的“司令部”,门口堆放着高高的沙包、沙袋,房屋上架起警报器,里面屯集了上千名的“造反派”。
至今,在当铺的一些墙壁上还遗留“文革”时期的“墨迹”
“三中队”,其时十分显赫
随着“文革”两派武斗硝烟的弥散,“三中队”由纯集体办公用地,陆陆续续地开始有职工搬进来居住。现在,当铺内共有住户20多家,七八十人。
对当铺的保护和利用,市委、市政府及市文物部门十分重视,极为关注,如今,正积极着手制定当铺遗存的总体保护规划和详细的修缮方案。拟先期修复当铺的精华――存箱楼和门厅,并筹办当铺博物馆。逐步修缮当铺古建筑群和北门明清古街,使之形成与南门古街、盂城驿遥相呼应的北门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在当铺的居民,欣闻当铺升格为“国保”后十分高兴,他们也十分期盼早日搬出“国宝”之地,为高邮的旅游开发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