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三个“省保”又为文化古城添彩

2006-06-12 00:00:00    作者:李国耀 周同 任仁 /文 张元奇 任仁 /摄    来源:今日高邮

继日前“高邮当铺”晋升“国保”后,我市的菱塘清真寺、周邶墩遗址和净土寺塔(俗称东门宝塔)于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菱塘清真寺


菱塘是我省惟一的少数民族乡,居民多为回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菱塘清真寺位于菱塘回族乡北部的清真村,而不是乡政府所在地的那座雄伟高大的清真寺。
据记载,清真村的清真寺,是由传教士薛琦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所建。原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呈前后三进、两厢三院。寺前有照壁、寺后有花园。寺内建筑有前殿、大殿、窑殿、水房、南北厢房、殡具室等20多间。
现存主要建筑有关殿、大殿和四方亭阁(窑殿)。窑殿建筑巨翼重檐,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窑殿西北侧有棵300余年的参天银杏大树,在其西南侧有棵百年金桂。两棵古树与窑殿遥相呼应,互为一体,甚为壮观,为寺院增色不少。
整个寺院结构严谨、布局整齐。据说,为当时苏北地区乡村罕见的大寺院。这座寺院虽然建筑历史才160年左右,但已分别在清朝光绪十年、民国十年和1995年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修缮。特别是10年前的翻修,工程量最大,修复了前殿、大殿,整修了窑殿,复原了清真寺石刻、复建了水房和殡具室,改建了五道花墙等建筑,在保持原汁原味、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基本恢复了原有清真寺的规模。
随着近年来菱塘回族乡经济的腾飞,目前,这座清真寺已成为我省、安徽等邻近县市穆斯林活动中心。日常除了每星期五进行正常的礼拜外,每逢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等重大节日,都会有数千名穆斯林前来参加宗教活动。
原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和夫人,海湾5国驻华大使和夫人以及海外宾朋曾来到该寺院视察或进行宗教活动。

周邶墩遗址


周邶墩遗址出土的陶器


周邶墩遗址位于我市卸甲镇周邶墩村,它是江淮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处具有代表性的村落遗址。
遗址距今近4000年,其平面近似正方形,四周环水,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该遗址原为7至10米的台形土墩,上世纪70年代,一砖瓦厂在此取土,发现了埋葬于地下的釜、甑、石斧、石刀等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用品。现遗址上部基本不存,记者凭目测,感觉这一大块土地比四周农田略微高出些而已。
为了解江淮东部地区古代的序列以及与江南、淮北古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上世纪80年代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和扬州及我市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134平方米,清理灰坑20个,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100余件,其中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艺术品。最为重要的收获是,在遗址文化层中,发现了三种来源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性质的文化遗存。
其文化堆积自上而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陶器以夹沙和泥质灰陶、黑陶为主,纹饰以绳纹、篮纹、方格纹为主,文化面貌与王油坊类型的龙山文化相类似;第二阶段的陶器以泥质黑陶、灰陶为多,纹饰以凸棱纹、附加堆纹、弦纹为主,文化内涵与尹家城类型的岳石文化相类似;第三阶段的陶器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常见纹饰有云雷纹、方格纹、回纹、水波纹等,文化特征与宁镇地面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青铜文化遗存相一致。
周邶墩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江淮地区古文化面貌提供了一批丰富的资料,特别是早、中、晚期互相叠压的3种来源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性质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古代人类迁徙、文化传播、南北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周邶墩遗址处,一位69岁的老人姚传友介绍说,传说周邶墩处原有九个墩。姚传友还记得当年发掘时的情景,他兴奋地说道,有坛坛罐罐,也有石斧、石刀。老人还说,就是这一、二年,偶尔翻田时,还会发现一些“宝贝”。
当地的村民听说周邶墩遗址被列为“省保”并不知道真正的涵义,他们只是关心地问道,是否要在这里建庙,是真的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们略显失望。

净土寺塔



净土寺塔,又称东门宝塔。该塔建于明朝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今年恰好400岁。1906年(清光绪年间),曾大修过一次。而从去年7月至今年4月份的大修,可谓是从里到外,从脚到头进行了一次强身健体的大修。
净土寺塔与镇国寺塔(又称西门宝塔),遥遥相对,一个雄伟峻峭,一个墩实厚重。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两座宝塔一雄一雌,每到夜晚,它们就会相聚在一起……

尾声
上述三座“省保”都于1987年被列为“高邮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我市现有“国保”3个,“省保”7个(另有天山汉墓、镇国寺塔、文游台、奎楼、宋城墙),还有王氏纪念馆、高邮州署头门等50多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不仅在我省,就是在全国县级市中也名列前茅。高邮开发文化旅游大有潜力可挖。
在此次申报“省保”中,我市共申报4个,王氏纪念馆由于硬件不硬而未能申报成功。但有识之士认为,王氏纪念馆仍具有申报的空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