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回首激情燃烧的抗战岁月

2006-06-15 00:00:00    作者:袁慧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访老共产党员郦正元

83岁高龄的郦正元,是一位参加了抗日战争的老兵,有64年党龄的他当年是从事敌区工作的地下党员。1945年,江南新四军转至江北,他从故乡丹阳来到高邮,参加了高邮地区革命斗争。解放后先后任高邮县粮食公司主任、车逻区区长等职务。在建党85周年前夕,记者采访了他。回首抗战时期那段血与火洗礼的日子,老人有着深切的记忆与特殊的感受。
  
誓死不做亡国奴

1923年,郦正元出生于丹阳县陵口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受着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中国大地肆意烧杀掠夺,郦正元的家乡也没能幸免。在敌人惨无人道的“三光”扫荡中,祖父为了扑救被敌人点燃的家中仅有的几间茅草屋,当场被敌人打瞎了眼睛;外祖母家的小侄子被日寇用刺刀刺破肚子,肠子都流出来,还被敌人逼着在村里跑;村里的妇女遭受日寇侮辱……这一切都深深地烙在了郦正元幼小的心里,仇视日寇、反抗压迫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郦正元那时想,如果有人带头跟日寇算账,他一定要跟着干。1939年,在同村的共产党员郦双书的鼓动下,满怀报国热情的郦正元加入了游击队,并在郦双书的引荐下,接触到了当时任河南区(抗日民主政府,丹阳县陵口区当时名为山南县河南区)区委书记的孙定国。孙定国告诉他共产党是专为穷人翻身求解放的党,是一个誓将日寇赶出中国大地的组织。
郦正元如大海中迷航的船看见了灯塔一样。他进一步接受了党的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学习了秘密斗争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积极完成孙定国布置的“敌伪办政训班,安插特务汉奸”的情报,“地主富农收租收息及对抗日政策态度”的调查等任务。
1942年春, 凭借工作中表现出的胆大心细、忠诚可靠,能迅速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能力,在孙定国的推荐下,郦正元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怕死就不革命

入党后,郦正元并没有立即被编入党支部,在1942年到1945年期间,他一直受孙定国的直接单线领导,在陵口县敌占区做地下工作,负责搜集当地日寇、伪军、汉奸的活动情报。因为家里的亲戚朋友多,那时候在陵口十里八乡都有郦正元认识的人,正因为这样,郦正元才得以在家乡一边利用自己地头熟、人面熟等优势,在敌占区散发抗日传单、张贴标语、搜集敌人的各种情报,多次为党组织提供宝贵的信息;一边建立秘密据点,通过亲戚朋友结交更多有爱国热情的雇工、贫农,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并积极动员他们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为党建立地下民兵打下坚实基础。
日寇经常利用离陵口县仅1里的铁路运输军需物资,1944年初,丹阳党组织决定对铁路进行破坏。在孙定国的领导下,郦正元利用姑父在铁路上做事的便利,混入其中当上了夜间巡路员。在那里,郦正元用心了解哪里有几个岗哨,岗哨几时换班,晚间有几支巡逻队伍及巡逻路线等情况,同时,有意识地向有爱国思想的铁路职工灌输共产党抗日救亡的观念。到正式进行破坏铁路行动时,大部分铁路职工已经在郦正元的影响下加入到地下民兵队伍中来。
革命的道路上充满了风雨和荆棘,与日寇秘密斗争的日子更是如此。1944年秋季的一天,孙定国得到消息,日寇有一批军需物资将经丹阳铁路,组织上要求他们去破坏铁轨、拖延敌人的运输时间。当晚11点多钟,郦正元便与秘密联络好的100多名地下民兵摸黑赶到铁路边,用特制的大铁钳去拧铁轨间连接的螺栓。因为没有月亮,又不能让日寇发现灯光,这给郦正元他们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当他与战友好不容易将分解开的8根铁轨丢入附近的池塘,再返回准备继续行动时,日寇的先前部队发现了他们,一时间四周枪声骤起。
郦正元回忆,为躲避敌人的追捕,他与战友迅速从池塘爬过去,钻进路边的树林,只听得子弹在头上“嗖”、“嗖”的声音,有一颗差点就打中了他。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他才得以保住性命。事后得知,他们的行动取得了成功,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寇也提高了警惕。现在想来,老人有点后怕,他形容在敌占区的每一次行动都是九死一生,有很多次如果没有老乡的掩护和他对地形熟悉,他早就在日寇扫荡、搜捕时被捕或牺牲了。革命是残酷的,死亡的危险时刻伴随着他,但他一直牢记毛主席的教诲,怕死就不革命,所以每一次行动他都毫不犹豫向前冲。
   
智取日寇手枪

1945年初,受党组织委派,郦正元打入陵口中山桥桥旁的大寺内做勤杂工,伺机套取盘踞在那里的日军情报,当时寺里有日寇30多人,而他只身一人,没有内应,一旦身份暴露就是死路一条。可革命道路上没有犹豫和退后的余地,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要挺身而出。
郦正元开始有意识地与日寇接触。为了能在寺里顺利进出,郦正元每次去打扫卫生都挑个小箩筐,里面放一些衣服、工具等物品以迷惑敌人,日子一长,他与日寇的3个小头目渐渐混熟了,站岗的敌人对他也开始减少检查的频率。5月的一天傍晚,郦正元准备了3壶白酒,一包花生果,两碟炒黄豆,把3个小头目约进自己住的小木屋喝酒。喝酒时,郦正元佯装自己不会喝,却一个劲地为他们斟酒。喝了个把小时,3壶酒也所剩无几,3名日寇也已有几分醉意,只顾着猜拳喝酒,对郦正元毫无戒备,此时的郦正元赶紧趁机脱下了他们的上衣,卸下他们别在身上的手枪,把衣服和枪一起垒在门板后面。
没多久,3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郦正元见时机已到,立即起身来,拎起3支手枪,转身出门并把门随手带上。出了小木屋,郦正元把手枪分别藏在早已准备好的装有香灰和垃圾的小箩筐中,而后挑起小箩筐向寺庙大门走去,两旁站岗的两个日寇一看是住在寺里的勤杂工,对他既没有查看也没有盘问。就这样,郦正元在30多名日寇的眼皮底下,将手枪顺利运出寺去,并于当晚步行20多里赶到设在防仙的地下联络点,将手枪交到抗日民主政府河南区区长张利群手中。此后,郦正元便公开党员身份,参加了抗日地方武装。同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内的时局发生急剧的变化,郦正元随部队北撤至高邮。
1945年以后的解放战争岁月里,郦正元一直负责队里的粮秣管理和药品供给工作。1946年,为顺利拿到美国的捐赠物资,郦正元与战友从高邮连夜步行赶至兴化;1947年,酷日暑天,前方的将士们还穿着棉衣,郦正元与战友利用夜间穿过敌占区,去南通弄土布;1948年冬,郦正元赴江都收购药品、纸张等军需,遭到南逃的国民党部队偷袭,一船东西被国民党部队抢扣,同时牺牲了几名战友……回忆往事时,郦正元不只一次说革命的胜利是无数个烈士鲜血换来的,他永远都会记得革命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每个生死与共的战友。
与郦老交谈,听他丹阳口音中夹杂的高邮味儿,尽管听不太清楚,但却能充分地感觉到郦老身上始终如一的对党的忠诚。谈及电视新闻里有些日本人到现在还不承认侵略中国的历史,老人很气愤,说如果国家还需要,他第一个报名。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