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4 00:00:00 作者:本报记者 来源:今日高邮
连日来的大到暴雨,使我市城乡部分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市防汛指挥部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3日上午8时,乡镇围水面积达54.2045万亩,水稻受灾面积达22.57万亩,棉花受灾面积达3.25万亩,其他经济作物达3000多亩。灾情发生后,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和坚强领导下――
众志成城 抗击洪魔
周山全力以赴抗洪灾
连日来的暴雨,使地处里下河腹部的周山镇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到7月3日上午,全镇累计降雨已达382.6 毫米,外河水位达3.13 米,在全市处于较高水位。全镇围水面积4.1万亩,水稻受淹面积3.3万亩,经济作物受淹面积0.78万亩,十多家企业被淹,被迫停产。
灾情发生后,周山镇防汛防旱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将指挥部全体成员按照十一个行政村分成十一个小组,分赴各村,靠前指挥,现场组织,与各村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全力抗洪。
为确保抗洪物资足额足量满足抗洪需求,镇政府组织六十多万元用于抗灾。全镇目前已组织劳力7100人次,投入固定泵站27座,流动泵站289座,投入电力3483千瓦,编织袋11万条,木桩1.23万根、铁丝300公斤用于抗洪。
针对外河水位持续处于较高状态,为防止圩堤在长时间浸泡下发生决口破圩,周山镇全体干群对险工患段实施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对所有闸站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对突发事件紧急调度、快速支援,确保全镇可能发生的洪涝险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排除。(施维峰 杨晓莉)
界首干群奋力抗灾自救
镇区部分街道及政府大院都浸在水中,部分乡间路两侧白茫茫一片,偶而可以看到秧苗的嫩尖,村民们趟着齐膝深的水在门前土路上走来走去...... 7月3日上午10时许,离最近一场雨已过去20小时,记者走在界首镇集镇及维兴村、界北村一带,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据了解,截至7月2日晚,界首镇水稻围水面积32900亩,受淹面积24000亩,其他农作物受淹达6710亩;房屋围水1066间,10户房屋倒塌;镇工业园区16家企业全部进水,工业园区外也有五六家企业进水。
灾情就是命令。界首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成立了抗洪救灾物资调配组和维护稳定、调查灾情工作组,组织8900人参加救灾。同时,调整排涝思路,合理布局机泵,科学排水,确保界首境内积水尽快排出,不回流,减少对下游乡镇的压力,确保团结治水。
记者在灾区看到,虽然部分村民吃水、烧草有困难,但供电正常。村民们知足地说:“用电饭锅煮粥煮饭,镇里还送来一些方便面和矿泉水,吃饱没问题。”
另据了解,为安置灾民,界首镇腾出张任小学和三官小学的校舍,并提供方便面等,让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毛群英 晓寒)
成片的受灾秧田。陆学智 摄
周巷万人会战抗洪魔
连续几天的暴雨,使周巷的外河水位上升至3.07米,全镇防洪圩堤、涵洞闸全线告急,险象环生。到7月2日下午3时,全镇围水面积4.551万亩,受灾企业5个,东元铜业、龙鑫服装、丽邮公司、众鑫化工等四家企业灾情较重。
面对灾情,该镇迅速行动起来,启动防汛预案,党政领导靠前指挥,镇、村、组三级干部全部分工到所有圩堤、闸口、坝头。全镇268台水泵24小时排水,同时紧急从外地调用近20台水泵进行排涝,省抗洪队也支援了5台50马力的柴油机泵帮助排涝。这两天,全镇每天有近万名劳力奋战在防洪第一线,叠打坝头31道,挖取土方1.48万方。
该镇还及时成立了14支抢险突击队,圩堤、闸口、坝头等处24小时有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通报,组织抢险。与此同时,该镇动员全镇上下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思想,继续加大防汛物资的组织力度,储备了3万条编织袋,准备了60台抽水泵,组织了突击队突击拆除全镇所有影响泄洪的鱼罾、鱼簖,确保行洪安全。(汤高东 宝珍芳 吴天真)
甘垛千名党员干部奋战抗洪一线
连续多天的暴雨,使得甘垛外河水位猛涨至2.8米,这给地面只有1.8米左右真高的甘垛镇抗洪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该镇一千多名党员干部率先走上圩堤,日夜坚守在抗洪一线,保圩保闸。甘垛镇防汛防旱指挥部迅速启动二道防汛预案,并向全镇9000多名农户收集蛇皮袋4.5万条。镇水务站组织调运木桩、铁丝、编织袋等物资,对6座老闸病闸进行加固,打好二道坝头;对所有险工患段逐一加固;对地势低凹田块实施二级排涝,减轻圩堤闸门压力,确保安全度汛。(袁同玉)
7月3日下午,周巷镇营北村村民印金兰主动进行生产自救,抢时间为秧田追肥。陆学智 摄
供电公司汛期保供电
连日来,受集中强降雨影响,我市水位迅猛上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汛期到来后,市供电公司成立了“防汛抢险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汛预案,每天对全市21个变电所进行特巡,一旦发现积水、设备缺陷等当场处理,确保可靠供电。同时,对全市所有防汛重点地段的供电线路进行分片管理,落实到人,为防汛提供电力保障;抓好抢修物资的组织,特别对变压器、电杆、导线等物资,想方设法备足备齐;农电、变电、用电等部门还组织200余名员工分赴各闸坝、泄洪站所做好电机的调试工作,对重点用电设施重点看守,确保汛期安全、正常供电。(林华鹏)
郭集人机 同上排积水
从7月2日开始,郭集镇组织2000多名干部群众抗灾自救,排出田间积水,尽力将涝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连续几天的暴雨,致使郭集镇内河水位由原来的4.8米猛涨至5.71米。 该镇5000亩水稻田被淹,2000多亩鱼池、虾池受灾。灾情发生后,该镇组织干部群众抗灾自救,镇村两级干部包片定村到组,层层建立责任制。镇党政主要领导深入受灾严重的毛港、孙巷、邵庄等村,现场指导干部群众排涝降渍。同时,全镇组织12台套机组向外排水,内部各小圩口45台套机泵也分框向外抽排。两天来,该镇还出动劳力近万人次,进一步对全镇范围内所有排涝河道进行障碍清理,确保引得进、流得畅、排得出。(丁筱灵)
朱广宽 主动开展生产自救
趟过齐膝深的水面,65岁的朱广宽又带着老伴和儿子来到界北村团结组的鱼塘上加固围网、理网、缝接口、打竹桩,有条不紊地忙着......
界北村是界首镇受灾极为严重的村组之一,朱广宽的塘口在界北村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但老朱一直不轻言放弃,已连续加固围网三四天,不论大雨还是雨隙。儿子在邻镇自来水厂工作,也请假回来帮忙;他的老伴每天天一亮就和老伴一齐来保鱼塘,直到天黑才忙回家。2号傍晚,老朱在打竹桩时,不小心斧头从柄上滑落磕伤了他的手臂,次日早上去村卫生室稍稍包扎了一下,又带着家人到鱼塘上干活。
朱广宽说:“天灾面前怨天怨人都没用,自力更生,抗灾自救最重要。”
图为朱广宽一家不等不靠,主动开展生产自救。(韩粉琴 )
夜修孙家站
2日,大雨滂沱,卸甲镇郭楼村800多亩低洼田围水,有的田块已是白茫茫的一片。该村立即开动水泵向外大河排水。受水围困的田块一点一点地露出水面。
下午5时许,高速转动的水泵突然停了下来。村里迅速与镇农技中心取得联系,很快农机组的技术员朱国清赶到了孙家站。他立刻脱掉衣服,下水检查故障。由于水泵下部在水中,只能靠手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黑了,机站内全是蚊虫,站在上面观看的人都两手不停地拍打驱赶蚊子,而朱国清全然不顾,靠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将零件一个一个拆卸下来检查。夜深了,外出买配件的人一回来,朱国清又下水安装,直到天亮以后,机泵正常运转,他才离开。(龙起高 卞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