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5 00:00:00 作者:王颖 来源:今日高邮
――邮城晨练掠影
夏日的邮城,天气一天热似一天。在这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邮城的晨练族们却在习习的晨风中,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清凉,舞剑、打拳,或携老伴,或带子孙,构成了邮城生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习 惯
有人说运动是最好的保健品。当我第一次见到穿着黑色T恤,黑色长裤,一双白色运动鞋,精神抖擞的倪老先生的时候,竟没有想到他已经是一位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
“主要是坚持锻炼吧。早晨经常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一个人天天跑跑步,打打拳,舞舞剑,身体上原来有的一些毛病也好多了,而且精神也不错。”倪老先生这样告诉笔者他之所以不显老的原因。“现在的年轻人中恐怕很少有人能像我这样坚持下来的。”说到这里,倪老先生颇有些自豪。
每天早晨四点多钟,当大多数人都还在梦乡里的时候,倪老先生就已经起床了。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后,拿上长剑,出门,开始他每天的晨练。来到体育场后,他压压腿,做做伸展,先慢跑几圈,等天亮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打拳,舞剑,一直要到七点多钟才结束。倪老先生的太极剑舞得相当好,现在正在高邮市老年大学当教练,教授太极剑,因此很多晨练的老人们都来跟他学剑,倪老先生说这也要归功于这么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练习。
今年70岁的倪宁老先生,是众多经常到市体育场的晨练者之一,他坚持晨练已经有二十八个年头了。这二十八年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一直坚持,从未间断。
倪老先生退休前是市印刷厂厂长,为了使自己能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神处理繁杂的日常工作,他坚持每天早晨起来锻炼,即使是出差在外,也不忘记在房间里完成每天的晨练任务,在家里的时候更是风雨无阻。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大雪,体育场里白雪皑皑,大雪使得很多经常来这里锻炼的晨练者们都选择了放弃,往常热热闹闹的体育场里冷清了许多,只有他早早起床,准时来到这里,冒着雪,打拳,舞剑,一丝不苟。
“二十多年了,每天早晨到那个时候就醒过来了,每天不活动一下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没办法,习惯了,就像生物钟一样。”倪老先生说。
笔者了解到,在邮城这样的晨练者还有很多。他们已经养成了晨练的习惯,这种习惯成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正是这群可爱而又可敬的晨练者们,为晨光中的邮城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现 状
据笔者了解,目前全市规模较大的晨练点有市体育场、人民公园、蝶园广场、文游台、海潮市民广场等。由于这些晨练点的硬件设施大都比较完善,有各种成套的健身器材,场地开阔,绿化也好,因此许多人都会选择到这些地方晨练;市运河二桥虽然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晨练点,但由于运河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很好,所以也有很多晨练者把晨练的地点选在了这里,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欣赏风景,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市区还有一些市民们自发形成的晨练点,但大都规模较小。
在晨练的人群中,笔者注意到除了像倪老先生这样的老年人和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之外,晨练的人群之中还有不少小朋友的身影,他们大多都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带着来晨练的。所以在晨练时经常可以看到父亲和女儿或者爷爷和孙子一起跑步的情景,一老一小,倒也其乐融融。
在项目上,年龄层不同,晨练者们也有不同的选择。跑步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晨练者也大都会在正式开始之前,选择先跑上两圈热热身。除了跑步之外,老年人会选择打拳、舞剑或者是做操等运动量不大,能够舒展筋骨的运动。中年人则喜欢羽毛球,跳舞之类有一定的运动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的项目。而年轻人更喜欢篮球、乒乓球、足球等运动,竞技性强,对抗激烈,在这个炎炎夏日,好好地运动一下,出一身汗,正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问 题
通过采访笔者感到,虽然我市的晨练活动开展得很不错,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一些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首先,笔者注意到我市的晨练活动基本上是以晨练者们自己的组织进行为主,缺乏统一的管理,很多晨练点的教练大都是由晨练者们自己推选出来的,其水平参次不齐;同时晨练点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往往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此,笔者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晨练活动的管理和推动中来,通过晨练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扮演一个场地器材提供者的角色。例如可以在全市主要的健身点各设置一位专业的健身教练,对晨练者的锻炼方法给予专业的指导,帮助晨练者科学、有效地健身;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竞赛以及与外省市的交流学习,以促进我市全民健身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另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公共设施的维护问题。如城区主要晨练点之一的市体育场在经过整修之后,增加了很多公用的健身器材,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们的健身活动。但笔者近日发现,大部分器材都已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有的甚至影响了正常使用;还有的晨练者为了图方便,干脆在路边拉着较为弱小的树干做起了伸展运动,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的生长。这样的行为,破坏的不仅仅是公共设施,更使高邮市民的整体形象遭到了破坏。
思 考
眼下正是暑假期间,因此很多学生都选择在这个难得的假期中好好运动运动。所以无论是五、六点钟的清晨,还是傍晚时分,总能看见他们在篮球场、足球场上奔跑的、活力四射的身影。一位正在市体育场打篮球胡同学告诉笔者说,他十分喜欢打篮球,但下个学期就要升高三了,以后恐怕没什么时间来打球了,所以趁着放暑假的机会每天都过来打上一会儿,好好爽几天。
笔者也注意到,除了寒暑假和法定休息日之外,晨练的人群中很少能看见学生们,尤其是初、高中生们的身影。晨练的主角都是老年人和中年人,而这个时候最应该进行锻炼的青少年们,却没有能够成为晨练的主角。晨练的人群之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断层”。
很多学生都反映,不是他们不愿意来锻炼,实在是因为学业太繁重了,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这些。
每天的晨练都是中老年人唱主角,而最应该进行锻炼的青少年们却不见踪影,这是不是一种“失衡”呢?
而在作为晨练主角的老年人眼里,晨练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晨练。笔者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很多老年人在锻炼时,都会和身边的人一边聊天一边锻炼,有时候晨练结束了,很多老年人仍然会三个五个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他们将每天的晨练活动作为一个与人交流、沟通的社会生活平台。很多老年人在晨练之中互相认识,互相熟悉,有的甚至从互不相识变成了很好的朋友,所以经常可以见到老年朋友们在晨练结束后一起去吃早点、买菜、打牌。短短的晨练时光,带给老人们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健,更有精神上的快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们不再为吃穿住发愁,而物质生活的提高,却替代不了精神上交流与沟通的需要。遗憾的是,相对于越来越多的网吧、KTV、茶楼等中青年人的娱乐场所,老年人的交流平台却实在是少得可怜。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身边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老人们为了儿女的幸福不辞劳苦地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