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弹不尽的“温暖”人生

2006-09-17 00:00:00    作者:袁慧    来源:今日高邮

“嘭――嚓――嚓,嘭――嚓――嚓,……”旧时人家每逢婚迎嫁娶,谁家没有请弹棉花的师傅弹过几床又软又厚实的棉胎?谁人不为自家能有床新棉被感到过一阵欣喜?依稀还记得儿时,那新弹好的棉胎带着棉花软软清香,盖在身上满是温暖。而如今鸭绒被、太空棉被的出现使得以前的老棉被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地位,省力快捷的弹棉花机则使得伴随棉胎应运而生的弹棉花的老手艺日渐失宠。
曾经回荡在街头巷尾收棉胎的吆喝声现在少有听得,仅存的一些弹棉花的店铺也是隐藏于这座城市的角落。记者经人介绍,在市区琵琶路上找到了一家名为“吉祥”的棉胎加工小店铺。说这是个小店铺一点也不夸张,要不是门口摆满已弹好的棉胎,路过的人大抵是不会留意到还有这么一家棉胎加工店铺的,十几平方米的店堂有三分之二的地方给了一张放棉胎用的木板床,剩下的地方也全都给了弹棉花的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弹棉花的古老行头中还摆放一台现代的弹棉花机。
一大早,记者到那儿时,小店的老板胡师傅正戴着口罩,背着棉弩、挂着棉杆、手拿棉槌在弹棉被,30多度的高温中,他的脸上汗水大滴大滴地往下掉,漫天飞舞的棉絮包围了他。这个才30出头的江西汉子做这行已经10多年了,18岁那年他从老家来到邮城,便开始跟随家人学习这门祖传的手艺,如今兄弟三人都在邮城开有加工棉胎的店铺。虽然迄今为止胡师傅的店铺还是租的别人的,每个月除了日常开支外,还要付几百块的房租,但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一些老市民还是喜欢用棉胎做的被子,现在加工一斤棉胎1.5元,虽然能攒下来的钱不多,但自己与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能够应付。
“ 弹棉花最主要的就是累人,脏!”胡师傅一边说一边停下了手中的活,给记者看他手掌里的茧子,那粗厚的手掌因长时间抓着棉弩、棉槌而结满了厚实的茧子,它们的存在见证着胡师傅那些在不断的弹棉花声中渐已逝去的岁月。胡师傅说干这行没有太多的讲究,只是对把持棉弩的功夫和一个“弹”字要求很高。弹棉花的时候这弩架得不能高也不能低,要保持平衡才能在弹的时候下手力道均匀,这样的棉花弹出来才够松软。要想完全掌握这弹棉花的要领,熟悉弹棉花的各道工序,没有个三、四年,不掉几层皮是学不会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每个学徒都免不了。
弹棉花最怕顾客拿来的棉胎是用了好多年,黑得压根就看不出本来白色“面容”的,这样的棉胎不仅很脏,而且难加工,胡师傅还记得自己有一次给顾客加工棉胎,满屋子都被黑色的灰尘笼罩了。现在只要拿到这些胎,胡师傅都利用他店里的那台弹棉花机来加工。他说机器加工棉絮时产生的灰尘少一点,对人体的伤害也相对较小。
“我家里什么被都有,可不管鸭绒被、羽绒被如何轻便,冬天的时候怎么也比不上这手工弹的棉被暖和、牢固啊!”在与胡师傅交谈的过程中,恰逢家住北海三村的杨女士抱了一床棉胎和几斤新棉絮过来,要求胡师傅帮她把原有的棉胎扩大到2米宽的。她见记者向老板询问现在的生意如何便说道:“现在还在用棉胎的人也不算少,我家的小孩最喜欢冬天睡在太阳曝晒过的棉被里,说是有股太阳的味道,我们大人自然青睐于它的温暖。最近家里装修,原来的床铺也换了,这不特地来请师傅将棉胎的尺寸放大点。”说完杨女士便径自与胡师傅说过两日来取就走了。
放线、网纱……记者采访将结束之际,胡师傅正在加工的棉胎也差不多完工。只见他一边给棉胎做最后的“装饰”,一边接过记者有关弹棉花这个老行当会不会失传的话题。在他看来弹棉花这个行业永远不会失传。他指着自己店里的自动弹棉花机说:“手工弹棉花还是会有人做的,自己前些年就带了两个徒弟,目前都已经出去自立门户了。因为这机器弹出来的棉花没有人工弹的松软,有很多客户来加工棉胎还会指定要求用手工弹棉胎,但弹棉花机器的诞生也确实是节省了不少人力和时间,这标志着社会在进步。以前我一天最多只能弹3床棉胎,有了机器后能加工到6床,所以我们不应该排斥现代化的机器,而应该将它与手工弹棉花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如果有可能,我会干一辈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