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瑞鹤声声唤春归

2006-10-09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43岁的晏鹤春,是高邮市龙盛制衣厂的当家人,也是界首镇安置帮教基地的负责人。多年来他热心对刑释人员进行综合帮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诚帮人,赢得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9月4日,晏鹤春作为扬州地区惟一的代表参加了江苏省的安置帮教工作交流会。
作为一位私营企业的老板,是什么让晏鹤春想到对刑释人员进行综合帮教?他又是如何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综合帮教的呢 ?近日,记者赴界首镇进行了采访。
走进龙盛制衣厂,个头不高、笑容可鞠的晏鹤春很谦虚地对记者说:“我是一名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的培养,我只是做了一点自己想做和应做的事情。”
                             
在全市率先建立回归人员安置基地
 
晏鹤春是界首镇永安村人,1983年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当上了一名武警战士,在北京某监狱负责看管犯人的工作。入伍当年他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营里摸爬滚打5年后,晏鹤春留在北京工作,从给别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从事服装经营。打拼了十几年,晏鹤春在北京5家大商场里拥有了自己的柜台。但是富了以后的晏鹤春心里总是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毅然决定回家乡投资办厂,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点贡献。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2年晏鹤春在界首创办了龙盛制衣厂。近年来,晏鹤春的事业蒸蒸日上,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
晏鹤春说,这些成绩,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所以,他决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
晏鹤春看到社会上有些刑释解教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缺、家庭困难大,加之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导致终日无所事事,有的甚至寻衅滋事,“破罐子破摔”,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晏鹤春对此感到心酸,他想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安全稳定,绝不能让刑释人员再走上危害社会、危害家庭的路,于是,他想吸纳刑释人员来厂就业。
听到要吸纳刑释人员来厂就业的消息,晏鹤春的妻子对他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这种好事做不得!”熟悉晏鹤春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不少亲友也劝他不要冒这风险。但是,他却说:“刑释人员也是人,人是有感情的,现在是人家最困难的时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一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经营者,我有责任伸出手帮助他们,这是我想做的事情!”
2003年,晏鹤春创办的龙盛制衣厂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回归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
既然成了“基地”,安置帮教工作成了龙盛制衣厂晏鹤春应做的事情。晏鹤春首先在厂内成立了帮教小组,自己担任帮教组长,选调政治觉悟高、业务技能精、热心帮教事业的党团员与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助一”结对帮教。落实帮教责任,做到工作交心――理解帮教;生活关心――体贴帮教;处世诚心――信任帮教。

真诚,最好的感化

采访中,后道车间主任史春宽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刑释人员梁某,回地方后生活一直没有着落,家中还有两个子女需要抚养,负担很重,他整天借酒消愁。晏鹤春知道后,请来梁某的叔叔出面邀请梁某来基地上班,并说明一切待遇都和其他工人没什么两样。可梁某怕去了被人瞧不起。
当晚,晏鹤春独自一人去梁某家,在乡村的小路上找了近两个小时。当梁某看到晏鹤春在漆黑的夜晚站到他家小屋门前,不禁愣住了。晏鹤春与他交谈了一整夜,相互交换了看法。晏鹤春告诉他,去企业工作,是用自己双手去劳动,是自食其力,是光荣的事,跌倒的人只有站起来才会有希望。晏鹤春郑重向他作出承诺,说在厂里绝对不会发生歧视他的事,也不会有人压制他,对他与其他工人一视同仁,同工同酬。
就这样,梁某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到了企业。第一天,晏鹤春亲自领着他来到后道车间,让史春宽与他结对,交待史春宽两个任务,一方面教梁某如何操作,掌握工作技能,同时,让史春宽与他经常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掌握其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教工作。后来,考虑到梁某家庭负担重,晏鹤春又特地安排梁某干技术活,不仅让他多学一门技术,还让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孩子。
就这样,晏鹤春用真诚打动了梁某的心。当梁某带着礼物来感谢晏鹤春,晏鹤春连忙推却说:“这是应该的,是我请你来这儿的,我有责任让你能安心工作,你的心意我领了,以后有事情,尽管来找我。”

信任,最好的回报

“晏鹤春对我们是一颗真心,我们只有好好干才对得起他呀!” 刑释解教人员黄某对记者说。
     原来,黄某刑释后来龙盛制衣厂不久,有一次,晏鹤春就安排他独自一人去合作伙伴东台市明敏制衣有限公司出差,要求他收回一笔六万五千元的货款。别人都感到不理解,万一拿到钱黄某跑了怎么办?黄某自己也感到意外,觉得这事自己干不了,毕竟自己刚来不久,也不愿去。晏鹤春就对他说:“我认为你行,才安排你去的,相信你会办好的。”黄某见晏鹤春如此信任他,很受感动。从那以后,黄某生活的自信心增强了,工作的干劲更足了,还经常帮助其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晏鹤春说,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你相信他,他才会信任你。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得到他们的信任,激发他们重新做人,这对做好帮教工作有重要作用。

关怀,最好的报答
           
“晏总是个大好人啊!没有晏鹤春的帮助,就没有我们这个家。” 员工杨文梅哽咽着讲述了晏鹤春对她家的帮助。
2003年,丈夫邹某因盗窃罪被判刑,杨文梅找工作屡屡碰壁。看到家中上有七十多岁的双亲,下有年仅五岁的小孩,杨文梅真想一走了之。最困难时候,晏鹤春来到了杨文梅家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她到龙盛制衣厂工作。
    让杨文梅更为感动的是,晏鹤春还在工作上尽量给予杨文梅更多方便,每逢农忙晏鹤春还安排她休息,为了让她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孩子,还特地给她安排了好的工种。他还经常对杨文梅说:“你我都是一个庄上的人,哪有自家人不帮自家人的道理啊?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你来我这儿上班,把情况写信告诉老邹,让他安心改造。”每年过节,晏鹤春还给邹某寄封问候信,让他知道家乡有人在关心着他,家中有人在盼着他早日归来。
晏鹤春常说,关怀到人的内心深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每个刑释解教人员家庭都能拥有一片宁静的天空是我的愿望。
到目前为止,龙盛制衣厂先后过渡性安置了四名刑释人员、三名服刑人员家属,现企业中还有一名刑释人员、两名服刑人员家属在上班。近三年来,在该厂帮教过的刑释解教人员没有出现违法犯罪的苗头,打架斗殴的现象也没发生过。
在龙盛工作的刑释人员对晏鹤春感恩戴德,但晏鹤春却觉得没什么。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把过渡性安置基地做实做强,对得起部队的培养。瑞鹤声声唤春归――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真正成为一只能给别人带来希望、带来幸福的“吉祥鸟”是我最大的心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