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0 00:00:00 作者:吴慧梅/文 陆学智/摄 来源:今日高邮
十年前,陈国银在新房里给刚刚失明的妻子梳头。
1997年,《高邮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故事:生活在金湖县涂沟乡的小伙子陈国银从事水产生意,1991年6月与湖滨乡南湖村渔家姑娘全玉梅相识、相恋。但恋爱两年后,全玉梅被诊断患了脑瘤。陈国银四处借贷为姑娘治病,但姑娘在进行开颅手术后虽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双目失明、终生不孕的后遗症。陈国银不顾家人反对,于1996年两人结了婚。甜蜜的爱情冲淡了病痛带来的苦涩,坚贞的爱支撑起一个温馨的家。婚后,陈国银努力赚钱,他最大的心愿便是将妻子的眼睛治好。
如今,十年过去了,这对夫妇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爱是否仍在延续?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次走进陈国银和全玉梅的家,走进他们的故事里。
相濡以沫:走过十年漫漫人生路
与很多以高邮湖为生的渔民一样,陈国银的家至今仍坐落在湖滨老圩堤上,现属于高邮镇新民村管辖范围。湖畔那个简陋的屋架式房屋紧偎着老圩堤上惟一的交通道路,亦如陈国银和全玉梅夫妻紧紧相依相守。
见到记者,全玉梅所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十年来,他始终是我生命的支柱。因患脑瘤进行开颅手术后的第七天,全玉梅便告别了光明,但她的生命中却没有从此失去希望,因为她还有第二双眼睛陈国银用他的爱照亮全玉梅心房。
结婚以后,为了照顾全玉梅,陈国银只能做二道贩子的生意,每天清晨起床四处收鱼,过了运河再将货倒给贩子,从中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一年下来,毛收益也仅万元左右。但怀揣着这一点点钱,陈国银始终没有放弃为妻子医治眼睛。因为生活条件落后,夫妻俩主要依赖广播和电视获取信息,但只要有一点医治眼睛的消息,陈国银便会打电话咨询,按咨询的意见购买药品。有一次,他们从广播里听到扬州城南医院将有北京专家前来会诊的消息,夫妻俩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经过专家的初步诊断,全玉梅的失明是开颅手术留下的后遗症,她的视觉肌肉已经萎缩,很难完全治愈。专家开了两剂药给全玉梅,嘱咐她吃了之后见效再来,而这两剂药一下子就花去了3200元,相当于这个家庭近半年的收入。转眼两个月过去了,专家开的药也吃完了,但全玉梅的眼疾却不见好转,两人知道这三千多块钱又打了水漂。陈国银告诉记者,他很想带妻子去大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但高昂的医疗费让这个家庭实在负担不了,现在夫妻俩只能听广播电台的医疗资讯买一些治疗眼疾的药。“去医院花钱太吓人,挂号、拍片、做CT……家里没有那么多钱。”全玉梅无奈地说。
生活上,陈国银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全玉梅。术后,全玉梅虽然失明了,头脑倒还清楚,但就是不能受刺激。因此,陈国银在家说话都会放低音量,生怕吵到全玉梅。全玉梅长时间坐着腰部疼痛,陈国银就特地买了一张躺椅回家;担心全玉梅端洗澡水会撞着、烫着,他又挤出钱买了台太阳能热水器,成为附近最先装上热水器的家庭……走进陈国银家的厨房,看见灶台、煤气灶、电饭煲等厨具一应俱全。全玉梅告诉记者,为了节省开支,家里一般是烧火做饭吃。但夏天的老圩堤上蚊虫特别多,附近一位邻居烧饭时被虫子咬到,手肿了好多天才好。得知这个消息后,陈国银就死活不让全玉梅再烧火了。“现在煤气贵,咱能省则省。”“不行,咱家不缺这钱!”陈国银态度十分坚决。
“他总是一切为我着想,什么时候才考虑到他自己啊!”全玉梅轻叹。但陈国银却说:“失去她的话,我可能不知道该如何生存。她是我的骄傲,更是我生命的依靠。”一位后天失明者,不但将自我心理调节良好,更在不用别人照顾的情况下,独立肩负起所有的家务活,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她是我的骄傲!”说着这话的陈国银幸福地看着妻子,看着被妻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家――干净的地面,窗明几净,甚至连灶台都光可鉴人。他告诉记者,妻子是个闲不下来的人,没事就在家里走走,想想还有什么事没做,即便偶尔坐下来,手也不闲着,叠衣服、织毛衣……而最令记者惊讶的是,全玉梅在家走动时竟不需要用手扶墙,利落得压根不像位盲人。在家完全跟着感觉走,到外面就不行了。她含笑说道。
全玉梅怀着身孕在厨房里凭感觉做饭洗衣。
拳拳希望:爱情结晶悄悄萌芽
机缘巧合,2003年的某一天,夫妻俩从运河大桥经过时,全玉梅突然扯了一下丈夫的衣角,说自己仿佛听到了小孩子的哭声。陈国银也细耳聆听,那细微的声响似乎真的是孩子的哭叫声。夫妻俩连忙下车,循着声音在草丛中找到了一个小婴儿。“孩子小小的身体紧紧地裹在襁褓里,小脸也哭得通红通红,看到有人来竟然伸出手来要抱。”陈国银回忆说。或许是被孩子那惹人怜爱的哭声打动,亦或是小孩真的与夫妻俩有缘,全玉梅抱着小孩再也不肯放手。他们在原地等了好半天,却没有发现孩子的父母前来认领,夫妻俩知道这个可爱的小女婴被她的父母狠心地遗弃了。为了让全玉梅有个伴,也为了将他们的爱更多地洒向社会,尽管家境并不富裕,陈国银还是将小女娃带回了家,细心照顾。如今,已有5岁大的小女孩非常懂事,在搀着妈妈走路时尽量走宽阔、平坦的路;每逢路上有小石子、小木棍时,她便会走上前将它移走,好让妈妈毫无障碍地走过去。有了这个贴心“小棉袄”,陈国银和全玉梅的精神生活丰富了许多,即使供应孩子生活和上学要花费不少钱,他们也甘之如饴。
但是,就在这个家庭日益走向稳定和温馨的时候,又一纸诊断书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全玉梅怀孕了。奇迹!这是夫妻俩的第一念头;拼命要将孩子拉扯成人!这是夫妻俩的全部希望。
去年腊月,全玉梅便觉得身体不舒服,一闻到腥味就会干呕,但是夫妻俩却一直没有往怀孕方面想,还以为是全玉梅的胃出现了毛病。2006年3月的一天,忐忑不安的陈国银便携全玉梅到中医院检查,在做过B超后才知道原来一个小生命他们的爱情结晶正在全玉梅的腹中奇迹般地生长。这个诊断让夫妻俩措手不及,全玉梅呆呆地轻抚小腹,而陈国银也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经检查,胎儿的四肢正常。但小生命的诞生会不会影响全玉梅的生命安全呢?陈国银在高兴之余又不免担心妻子的安危。专家告诉他,小生命是独立的个体,母体又无遗传性疾病,所以怀孕、生产对大人和小孩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听了这话,陈国银才稍稍松了口气,而全玉梅却激动地说道:“即使付出我的生命,我也要把他生下来。他是一个奇迹,是我们毕生的希望!”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夫妻俩又犯愁了。在收养小女孩时,陈国银曾到相关部门要求办理领养手续,但由于种种原因,手续一直没有办成。而如今,小生命的诞生则意味着小女孩的离开。在万分不舍的情况下,陈国银将女孩寄养到全玉梅大哥家里。每当晚上或一个人在家时,思念孩子的全玉梅便会悄悄地掉眼泪,想走路时大手里的小手,想经常依附在身边的小身躯,更想孩子撒娇时银铃般的笑声。幸好,女孩还经常回来陪伴爸爸妈妈,这给了全玉梅和陈国银些许安慰。
经过十年的生活磨难,陈国银苍老了许多,他每天还是守在湖边收购水产品。
从另一方面讲,这个家庭又更加困窘了。陈国银那点微薄的收入除了要给付全玉梅的眼疾和家庭日常开支外,还要照顾他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同时,小生命诞生后的衣食住行及教育问题也加重了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的负担。全玉梅告诉记者:“小孩今后上学是最大问题,孩子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就能帮我们干活;但如果孩子成绩节节攀高,我们又怎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他因为没钱而辍学呢!”
如果说,全玉梅怀孕是一个奇迹的话,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老天爷会不会善待这对夫妻,让全玉梅重见光明呢?一位脑外科医生告诉记者,全玉梅在进行开颅手术后一直未持续进行眼睛恢复手术,现在十年过去了,其恢复视力的可能性不大。但陈国银却说:一个奇迹已经发生,只要我们努力,也许另一个奇迹就会降临!他表示,生活过得简单点没关系,只要家人健康、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现在家里没有很多的钱带她(全玉梅)到大医院进行治疗,但我还是会尽最大的努力寻找能让她恢复视力的办法。而双方的亲戚朋友也都虔诚地期盼着奇迹能再度降临这个家庭。同时,记者从陈国银所在新民村了解到,该村正积极帮助陈国银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手续,希望能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个家庭,以集体的力量唤起这个家庭的欢声笑语,让爱满人间。
身边有这么多爱她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双目失明,全玉梅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丈夫无限的关怀和集体博大的爱。在此,我们希望,社会能给予这个家庭更多关爱,让这对饱受生活磨难的有情人能长相厮守、一直到老,让他们徜徉在社会大家庭的怀抱中,克服困难,扬起希望之帆微笑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