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磨剪子――铲菜刀!

2006-10-16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从高邮城北石牌门往北的北门大街,是一条著名的老街。两旁店铺一家紧挨一家,老街上的很多店铺都是手艺人开的,他们的手艺大多传承自上辈。祖辈迁居此地后,一家几代人一住就是几十年甚至百年。如今,当我们步入这条古老的街道,还可以看到手艺人忙碌的身影。虽然这条老街的热闹已今非昔比,但手艺人生活和劳作的格局似乎百年来没有太大变化。

“ 磨剪子――   铲菜刀――   ” ,依稀记得儿时,磨剪刀人那抑扬而铿锵的吆喝声,不经意间常从小巷深处透出来,那时候,年迈的奶奶会从针线篓里翻出几把半新不旧的剪刀,做饭的主妇就会拿出菜刀,交给磨剪刀人去整修一番……随着经济的发展,磨剪刀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日渐式微。近日,从朋友处得知北市口有一家专门磨剪子、铲菜刀的店铺。记者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寻找仍在默默地守望并传承着这个传统行业的老师傅。
在北门石牌门下,一间墙壁已经斑驳的小店铺里堆满了各种磨剪刀的工具,既有古老传统的弓式铲刀,也有现代化的电动磨刀机。店铺门口左首放着一节小柜台,柜台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剪子、刀具,右首有一大块石头,大石头上凹陷的磨刀石,石头边上放着沾满黄铁锈的小水桶,铺里放着一张长条凳。
74岁的店主陆永兴是个爽朗健谈的老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此经营磨剪子、铲刀手艺已经有40多年了。磨剪刀、铲菜刀这门行当蛮辛苦的,又湿又脏。如今,除了自己老实巴交的侄子陆新民(51岁)跟他帮忙外,已经没人愿学,想免费收个学徒都找不到。
陆永兴老人指着长条凳,那是工作凳也叫“牛”,上面的一个小铁拱门是用来铲刀时起固定作用的,也叫“马”,而旁边一把铁弓,弓中间有一个非常锋利的铲刀。谈话中,陆永兴老人饶有兴致地操起一把生锈的菜刀支起,示范起来。他握着铁弓两边的木柄子,一刀一刀地铲着菜刀上的锈,经过他仔细的铲磨后,一把本来已经发黑的菜刀,被铲得特别光亮。
铲完后,陆师傅拿起菜刀,在眼前仔细端详。那眼光,就如木工看自己刚刨好的木条一般。随后,陆师傅用锤子轻轻敲打。他说,这是第一道工序,接下来就要到磨刀石上进行打磨,先在油石(粗石头)上进行打磨,磨出锋口,再进一步到刀砖上进行细磨。然后用小端把(方言,一种蘸水的工具)在被磨处刷几遍,最后再“咣”两下子,一把生了锈的菜刀经过他的手,就像新的一样。
“现在铲菜刀的人越来越少了!” 陆永兴师傅略带无奈地说,“铲过刀的人都知道,其实,刀还是铲的好用。”拿着手中刚铲好的菜刀,陆永兴师傅解释说,现在的刀整身都是不锈钢做的,越磨越锋利;不像以前只有刀刃上有一点钢,越磨越钝。可是现在很多人,刀用钝了就扔掉,很可惜。“当年我师傅那辈人就是靠这些家当走遍四方都不怕,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铲刀红火得很,十分吃香,送上门来铲的刀具排成队;现在不同啦,这种工艺没人做了。” 陆永兴师傅回忆起“往日岁月”,感慨万千。
这时,一位师傅拿着两把裁剪刀来到店里。陆永兴师傅用锤子敲开裁剪刀,把裁剪刀的歪处敲正后,交给了侄子陆新民师傅,陆新民师傅坐在一块石头前专心致志地磨了起来。陆永兴师傅介绍说,这块大石头叫荡山石也叫糙石,他是磨剪刀必需的工具。
陆永兴说,磨剪刀讲究的是不急不躁,心手都要沉稳,磨的时候,刀与磨石要掌握好一定的角度,讲究重按轻推,用力均匀,两片刀锋磨出来以后要基本达到相同的锋利程度,而且磨刀石也要有一定的燥滑范围,这些只有积累一定的经验以后才能达到。最难磨的是里面,手艺差点的根本不敢动那里。剪刀磨好以后还要通过敲打上面的铆钉来调节松紧度,通常要在一块旧布片上试试手感,一切都要凭经验行事。其实任何手艺要做好都不易,磨剪刀也是一样。
那位等裁剪刀的师傅也不禁竖起大拇指告诉记者,他叫陈以春,是特地从龙奔一家服装厂赶来磨剪刀的,因为在陆师傅这里磨过的裁剪刀不仅好用而且耐用,比那些上门磨刀的要多用几个月时间,所以每次都赶到这里来磨。
“现在单靠街面上生意,每天平均有20元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陆永兴师傅告诉记者,他现在已不再主动出门揽活了,他的生意比较固定,基本都是替高邮不少的服装企业磨裁缝剪子,还有一些裁缝店、理发店。他说,“一家服装厂有剪刀几把到几十把不等,一般好点的剪刀可以两个月磨一次,质量逊色点的半个月就得磨一次了,市场潜力还是有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