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光影流年 永不言悔

2006-11-10 00:00:00    作者:任仁 袁慧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记全国优秀农村放映员韩忠海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韩忠海放电影还能放到中央电视台上”,“我们临泽十里八乡,没有人不知道放电影的韩忠海”,“韩忠海是老放电影的了,他放的电影十分贴近我们老百姓”……近日,记者在临泽镇韩庄村访问此次在电影“金鸡、百花双奖会”上表彰的“全国优秀农村放映员”韩忠海时,周围的邻居都争着向记者介绍他们所认识的韩忠海和他的电影。

光 影 魅 力
   
三十五年,农村田野、场头的风雨将韩忠海从一个翩翩少年磨洗成饱经沧桑的老者,可不管人生如何千帆过尽,电影始终是韩忠海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1972年韩忠海接触电影开始,他便与电影结下了情缘,无论此后电影兴衰与否,韩忠海都没有放弃,他坚守着自己心中对电影的爱慕,穷其一生不停地追寻。
七八十年代的临泽共有27个村,全镇118.1平方公里。那时不仅路况很差、交通非常不便,而且上百斤的电影设备全靠两条绳子、一根扁担挑着走,且一挑就整整挑了10年。放映条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渴了喝一点凉开水,饿了吃一点自己带的硬馒头,再远也是靠双脚一步步走下去,电影到哪里,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一幅银幕挂在村里最宽敞的地方,人们或摇着蒲扇,或扛着板凳四处寻找最佳的地点,或热烈地讨论着看过的电影和将要播放的电影情节……上世纪80年代,农村电影异常红火,那时候群众为了看一场电影,可以赶十几里的路,可以不畏严寒、披星戴月。同时,电影还成了农家婚丧喜庆的抢手货,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都流行请场电影放放,电影队还兼为主家发电。韩忠海清晰地记得,那时候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在临泽放了近百场,周边兴化、宝应等地的村民还来请他们去放映。
电影虽然很受群众欢迎,但放电影却是非常艰苦的。不管风吹雨打,数九寒冬,只要有村庄需要,韩忠海与同伴总是准时到达。有一次电力紧张,他们整整拖着电线走了4公里的路,才从一个电站连接到放映点,终于成功放满全场。途中经过一大片水稻田,他们就用葵花杆做成简易的电线杆支撑电线。
有时候放电影,老天爷突然下起雨来,观众看得起劲不愿散去,为防影片和电影机被雨淋坏,他们也只能一手打伞,一手操作,常常累得两手麻木不能动弹。韩忠海还记得,有一次连续赶了3个地方,电影放完已是午夜时分,漆黑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他与同伴只有啃着干粮,在附近的牛棚里过了一夜。当记者感叹他们的吃苦精神时,韩忠海及身边的伙伴笑了,在他们眼里,正是因为这些苦,才换来了临泽电影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被群众遗忘的局面。

低 谷 突 围

上世纪90年代,韩忠海承包临泽影剧院后,此时电视和音像制品在农村快速发展,村民们陆续买回了电视机,电影渐渐步入低谷,放电影的收入十分微薄。据韩忠海介绍,那时一张电影票也就几毛钱,由于观众少,去除片租、人员工资等等,影剧院收入很少。因此,不少乡镇的影剧院相继关闭。但出于对电影的热爱以及为了10多个员工的生计着想,韩忠海开始努力寻求电影的出路。
韩忠海改变服务方式,把等观众上门放变为为电影找观众,把单一的故事片放映与科技片、教育片放映结合起来,将“教育强市、科技富民”贯穿于放映工作中;与地方宣传、教育部门联手,到各个学校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在市电影公司的协助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寻求企业资助实施特约放映;利用快板、幻灯等多种开场形式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宣传……通过这些努力,取得了部门宣传和电影放映双赢的效果。此外,他还在影剧院旁边开发了7间门面房以补贴影剧院的开销。这些年,在韩忠海的苦心经营下,临泽影剧院没有向镇里要过一分钱,而且还稳住了一支10 多人的职工队伍――在近年农村电影队伍纷纷偃旗息鼓的局面中,这是个不可多得的成绩,用韩忠海的话说,就是在困境中求发展。
正是因为韩忠海的对电影事业的执著,加上临泽镇党政部门这些年对电影事业的大力支持,临泽镇的电影放映队一直活跃在全镇大大小小的村落里,用光与影给村民门带去别样的快乐。在农村露天电影普遍没落的那段时间,在临泽这片土地上,群众看电影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对电影放映人员的欢迎程度不亚于对待电影明星。每次当放映队走到一个村口,选好场地,放下设备,挂起银幕时,村里的小孩子们便开始奔走相告。若是放双场,很多邻近乡村的村民也早已来现场“追星”,有的甚至是从几里外撑船过来的。当电影开映时,不仅银幕正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人,而且迟到的村民会站在银幕后面,津津有味地看起从背面映出的影像。韩庄村的老支书韩立清一直都支持电影事业,他说,在农村将村民集中起来向他们作宣传比较难,而电影却能将群众自发地聚集起来,通过电影放映前的讲话和幻灯宣传,可以将需要向村民宣讲的内容说出来,这比开个会更能让村民接受。

永 不 言 弃

此次“金鸡百花电影节”共表彰了9名全国优秀农村放映员。晚会现场,得知韩忠海来自江苏省高邮市的时候,著名演员田华女士特地从前排走到韩忠海身边,告诉他自己50年代曾在高邮拍过电影,高邮在她的脑海留下了深刻而美丽的印象,并给韩忠海留下了“谢谢你。田华”的签名。李双江、何勇、黄宏等明星纷纷感言,“片子拍得再好,演得再好,若是没有27万的放映队伍放到基层去,我们得不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电影公司有关负责人则表示,临泽电影放映队的成绩一直都在我市名列前茅,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131工程”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共同提出的,要求21世纪农村每村每月至少放映一场电影)在我市实施后,临泽电影放映队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获得省、市级先进放映单位的称号。此次韩忠海能够作为扬州市惟一获得“双奖会”邀请的基层电影工作者代表,参加了10月25日至28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应该说实至名归。同时,也是国家电影管理部门对我市农村电影工作取得成绩的褒奖和肯定。
从“双奖会”上回来以后,韩忠海更加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决定将电影放到自己不能放为止。韩忠海是上世纪70年代 初农村为数不多的一名高中生,他的一帮同学,不是当了老师,就是成了干部,或者开办了企业,都比他“风光”、“体面”,家人一再抱怨:“烧饼不挑大的拿,死守着这么个不赚钱的行业,真是傻得可以。”第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邀请,已经让韩忠海体会到自己这些年的坚持――值!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