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4 00:00:00 作者:李国耀 周同 任仁/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11月14日,记者在界首镇健康巷一郭姓人家见到不久前从界首水厂附近的地下挖出的一口铸于清朝道光廿三年(公元1844年)桂月的生铁铸造的寺庙大钟,钟声依然清新脆亮悦耳。
这口大钟高60厘米,底口直径43厘米,钟壁厚2厘米,重约60公斤。钟的顶部共有8只钟钮,有兽头两只分列,180度对称造型。钟的上部为莲花花纹环列四周,下部是细腻的回纹环绕大钟的底口。
大钟身上还铸有“验名正身”的文字:“江苏扬州府高邮州界首镇宋永兴禅寺”。另铸有楷文“风调雨顺”等字。这口大钟上铸文记载此钟于“道光廿三年桂月 众姓恭铸”。
高邮湖由甓社湖、珠湖等组成,在界首处的湖泊为“津湖”。有资料记载,界首历史上就曾有“津湖永兴寺”。而且还有一说,界首最早得名即为“永兴”。
有资料见证,永兴寺由宋朝僧人如海建造。这也是有文字史料可稽查的界首历史上最早建造的一座寺庙。《高邮州志》上也曾有记载,永兴寺于明代正统十二年僧玉嵩重建;清道光十六年僧海渡募修;廿三年里人王立业施送典业,五总五里(地名)菜花歌田六十七亩,价六百二十千文。另有老者介绍,永兴禅寺位于界首镇南,建国初期时还颇具规模。
以上记载文字,与出土的这口大钟的身世相当吻合。昨日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对郭姓一家爱护文物的举措予以褒奖。界首镇政府表示将收藏这口大钟以作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