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古稀剃头匠

2006-11-14 00:00:00    作者:张晓晖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对于 “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句歇后语,许多人是很熟悉的,但旧时的“剃头挑子”如今已经找不到了。记者听说在人民路上有一家老“剃头铺子”,铺子主人陈长才今年77岁了,他继承了旧时剃头手艺,从业65年,功夫十分到家,颇受老人和孩子的喜爱。
     前不久的一个上午,记者走进这间不起眼的“剃头铺子”时,已经有一位顾客围好了围布,坐在了椅子上。只见这位陈老师傅先用热毛巾把顾客的头焐热沾湿,左手拿着一把梳子,右手拿着手夹剪从额头开始边梳边剪。
“我这是老式的手夹剪,就是停电了也不用愁。”陈长才师傅笑道,“现在的理发店都不用这了,都是用电夹剪。”
不多一会儿,头顶“作业”结束。陈老师傅又拿出了一把剃刀,打开后在柜子前一条约二寸宽的皮带上蹭了两三下。他告诉记者,这长条子叫“刀荡”,又叫“皮荡子”,他用的剃刀叫本刀,是可以打开的,还有一种长柄的叫做洋刀,都是老剃刀,现在有些理发店里已看不到。老师傅说着又开始用磨得锋利的剃刀,从顾客的前额往后脑勺顺势刮去,一道道有条不紊,甚似耙田,之后又倒过来刮一遍,手脚特别麻利轻盈。
“我这个头别人是不敢剃的,只有老陈能剃,他不但手艺好,头剃得舒服而且还会挖耳朵、敲两下子。”靠在椅子上的顾客跟记者叨咕着。
剃刀用完后,陈师傅又把刀在“皮荡子”上蹭了两三下,轻轻收好。接着他又用软刷子蘸肥皂水涂在顾客的胡须处,然后一把剃刀在脸上滑过,胡须顷刻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奇的是,剃刀的刀尖在顾客的耳孔处转了两转,耳孔的汗毛就不见了,皮肤却未受丝毫损伤。
这时,陈师傅取出了五、六种小的工具分别夹在左手的每个指头之间。“这些叫交刀、耳捻子、耳挖子和镊子,都是用来挖耳朵的。”见记者好奇,陈长才老师傅又介绍道,“到我这里来剃头的,都要享受一下。”
一切收拾停当后,顾客摸了摸自己的头,满意地对记者说:“我已经八十几岁了,人老了头皮不平而且容易破,所以每次都坐三轮车到老陈这里来剃头,虽然每次来回都要多花几块钱车费,但值!”
陈师傅很有兴致地说起自己祖传的手艺,“从十二岁学手艺算起,我在这老街上剪头也快65年了,这些‘家伙’(剃头工具)有的甚至比我的年龄还大。”“早些年,我还用剃刀洗眼,后来上面规定不准搞这项服务,说是怕伤人,我才没干的。”说这些话的时候,陈师傅显然有些“骄傲”。陈师傅所指的“家伙”包括一张已经破了皮露出了海绵的老式理发椅子,理发时椅背可竖立,而剃须时椅背则可斜放;东面的墙上挂着一大一小两面水银镜子,上面还依稀可见当年用朱红漆画的喜鹊、红梅之类的图案;镜子角落处还插着一些旧时的黑白照片;镜子前窄窄的小柜子上,摆放着手推子、剪子、钳子等剃头用具。
陈师傅告诉记者,过去从事此业的规矩相当严格,学艺需经人介绍,学徒期三年,前两年主要给师傅家干杂活:挑水、生炉子,夏天还要给客人拉布帘风扇。从顾客落座到理发结束,前后要经过扑粉、手推、剪、刮、洗,最后提神等18道工序。平时只能从后边一睥一视中偷偷学艺,从观察中练习剃头功夫。学剃头前先要学会敲背、挖耳、推拿,有的师傅还掌握接骨、接脱臼、挑痧和全身经络按摩等传统技术,第三年师傅才开始传授剃头技艺,学剃头先从摇手腕开始,胳膊不动只动手腕,刚开始时他的胳膊酸痛得不得了。熟练后用南瓜、西瓜做道具,削皮削到光滑平整,直练到技艺娴熟时,扔两片瓜皮贴到墙上成为八字,扔三片到墙上像只蝴蝶。
随和且善谈的陈师傅说,自己的父亲陈福生就是位高明的剃头师傅,他的技艺才叫真功夫。一把剃头刀,轻轻地一滑,一片胡须就下来了,再轻轻地一转,耳朵眼儿的脏物就出来了,多邋遢的人这么一修理,立刻就会变得清爽利索。当年这里就是高邮城有名的“陈福记剃头店”,最多的时候这里放过三张理发椅子,仅自己就带过80多个徒弟。
说到这,陈师傅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我们剃头师傅,最基本的技术是剃头和刮脸。不仅如此,顾客还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各式服务,比如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染发、修整胡须和头、面、颈肩部按摩等等,所以剃一次头,并不只是简单修整一下发型,而是包括上述各项全套服务。“剃完头的人,不光须发整齐、面目一新,而且头和肩各个‘零件’都舒服多了!”
陈师傅聊到高兴处还告诉记者,过去有句俗话,叫做“有钱无钱剃头过年”,所以,不管经济、社会兴盛或动荡,不管有钱没钱,都要为“三千烦恼丝”“从头做起”,每月定期掏腰包,这也是理发业得以生存的基础。靠这门手艺他养了8个子女,给4个儿子都砌了房子,帮他们成家。虽然自己的4个儿子个个都会这门手艺,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专门从事这个行业。
如今,更多的人选择去发廊理发,而那里已经很少用得上手推子和剃刀。现在理发的人被称作美发师,问的话也从“剃什么头,留多长”改为“剪什么样式,几几开”,理发的技艺要求越来越高,这门老手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变革。
“这也是社会的进步啊!”陈师傅感慨地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