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7 00:00:00 作者:周明灯 居永贵/文 图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伟人毛泽东欣然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两首诗作同一题材,以新旧两种社会鲜明对照,把血吸虫这个瘟神为害之甚,历时之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表现了我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奇迹、一举消灭血吸虫的欢乐之情。然而,时至今日,血吸虫这个瘟神并没有送别人间,虽然不再会“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但最近几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有所回升,而我市这个昔日血吸虫病重灾区,当前疫情亦不容乐观。外来传染源不断出现,内地钉螺此伏彼起,疫情监测方法亟待完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定胜天,岂惧瘟神。在我市便有一支和血吸虫这个瘟神作战的 “正规军”,他们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寄地防科的同志们,冲在最前面的是他们的科长高金彬。
2005年2月,市疾控中心进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岗”,高金彬向组织递交了竞聘报告,并自豪地走上演讲台,坦诚地向大家说出心里话:“我这个人没有特别的爱好,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干工作’,而我的特长就是‘干血防工作’。”“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1998年、2003年连续两次被大家推荐,以最高得票荣获‘高邮市卫生系统百佳医护工作者’称号,我不能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能辜负大家的希望。”一席质朴的话语,赢来阵阵掌声,他平日的工作表现,更是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高金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带领科室人员开展血吸虫病、寄生虫病、碘缺乏病的防治。其中每年血防查灭螺的工作,面广量大,季节性强,任务重。他和同事们长期坚持在查灭螺的第一线,从事野外作业,奔波在荒滩孤岛杂草丛中,风吹日晒雨淋,从不言苦,以能够及时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最大享乐。高金彬时常早出晚归,奉献节假日,每年累计超出勤至少一个月以上。他习以为常,且不计报酬。他经常白天与同事们并肩战斗在一线,晚上回家起草科室各项工作的计划、方案,撰写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他整天忙忙碌碌究竟图啥?收入不高,干的也全是苦差事!有些人对他不甚理解,说他有点傻。妻子见他如此劳累,很是心疼,也劝他放松自己,该休息时就休息。他却正色道:“我是一名党员,就要按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又是科室的负责人,对工作中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应该组织人员攻关,突破工作难点,还要讲究成本投入与防治效果,努力做到投入少、产出高、效果好……”听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妻子的眼里满是柔情,也开始理解并支持丈夫的工作。就连刚满十岁的儿子似乎也理解爸爸的心事,干脆给爸爸一个响亮的绰号“共产主义”。
在工作中,高金彬对病人满腔热忱。有一次,界首镇一位长期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前来就诊,患者多年腹泻、腹胀,血吸虫免疫检查呈强阳性,而常规粪检并没有发现血吸虫卵。为了对病人负责,防止漏诊,第二天他便要了病人大便全样,然后用了下午整整半天时间,认真反复地淘洗处理,最终查到了姜片虫卵,查明病因为姜片虫卵引起的交叉反应。有时遇到病人误解,他总是认真处理、耐心说服。界首镇某患者来进行血吸虫病检查,报告结果提示目前没有被血吸虫感染,系既往感染所致陈旧性病变。报告出来后,病人拍着桌子、怒气冲天地说:“我以往未患过血吸虫病,你们检查结果不准确。”尽管首诊医生反复解释,病人硬是赖着不走。他得知后,先是稳定病人情绪,详细了解病情。根据工作经验,他随即来到资料室,一本本、一页页仔细地翻阅档案。炎炎盛夏,又没有空调,累得他满头大汗,终于找到该患者30多年前的病情原始记录,证实此人曾被血吸虫感染,并已正规治疗。当病人及其家属亲眼目睹纸质发黄的原始记录时,简直惊呆了,好久才醒悟来,赶紧一边惭愧地声声道歉,一边则是由衷地连声道谢。高金彬的脸上流淌着汗水,露出了微笑。
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是高金彬的一贯工作作风。他针对血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找准突破口,搜集资料,积累数据,撰写论文。近年来他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9篇,其中国家级科技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发表在《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上的《新民滩阻断血吸虫病后7年螺情消长因素》《高邮市新民村2001-2004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两篇长篇论文刊登于“防治研究”专栏,这是该杂志自创刊以来扬州地区所有县(市)中仅有的两篇,其中一篇在2005年被评为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受到扬州市人民政府表彰,这在近三年扬州地区所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是惟一的。论文《京杭大运河石驳岸灌浆勾缝灭螺后16年螺情观察》被全国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预防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周晓农等权威专家引用,对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影响”等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为了提高我市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水平,他率先成功地开展了“胶体染料试纸法与环卵沉淀试验现场应用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完全适用于我市及全国同类地区监测疫情,在学术交流时令江苏省血防研究所的专家刮目相看。实验成果也被省内某院所等同行引用,目前此方法已被推广应用于扬州地区各乡镇医院门诊监测血吸虫病。为了掌握基层防治工作质量,他创新的利用电话号码核实调查这种操作简便的质量监控方法,先后被扬州市血防所、江苏省血吸虫病研究所、中国寄生虫病研究所的专家们借鉴推广。
申报省卫生厅课题往往是市级以上科研院所专家们问鼎的事,县级基层同志申报谈何容易。高金彬却于2005年主笔拟稿科研课题《高邮湖区利用社会资本实施垦殖灭螺的策略研究》被省卫生厅立项,成为扬州地区所有县(市)中第一个获此项经费资助的中标课题。为了这个课题,他多方与科研院校联系,自费求购书刊,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去年国庆长假,同事们有的举家出游,有的走亲访友,他却和家人打招呼,请求谅解,然后闭门谢客,不分昼夜,全身心地拟写课题标书,因为他得知10月20日是申报课题截止时间,机不可失,刻不容缓。于是从立项依据到研究内容,从研究方法到预期效果,从实验条件到经费测算等,他认认真真地推敲,翻阅大量资料,研究思考技术路线、创新点等等。长假过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请领导和同事们对课题标书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他大胆主动地将标书寄给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征求专家教授意见。结果,学院副院长黄晓光很快回复:“感谢你对我院的信任,标书非常规范,也很有创意。”而标书只字未改。与此同时,该院则从另一个角度,申报了课题《高邮市新民滩“垦殖、治水、血防”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经济效益分析》,也被省卫生厅立项。同一个高邮新民滩,两个省级立项课题,连评委们都大为惊叹,高金彬自然倍觉自豪和欣慰。
高邮是水乡,水乡的美景也吸引了血吸虫这个瘟神。高金彬从事的工作便是要“送瘟神”,预防重大疫情发生。为此,这个文弱的年轻人使出了浑身解数,投入了全部精力。他和同事们还将继续在血防战线努力工作,直到“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