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痴迷油布伞手艺的高霞华

2006-11-22 00:00:00    作者:张晓晖/文 图    来源:今日高邮

“那家伞店里有电影、电视剧中见过的那种皇帝外出时用的龙凤伞,旧时达官贵人在马车上用的无顶平面伞,家谱会上用的六和伞……”听罢朋友的电话,记者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北门大街米厂前,果然看到了一家专营各式各样久违了的竹木结构油布伞店。
记者走进这家雨伞店时,看见一位身体结实健壮的中年男子,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干着手中的活。只见他用劈刀将一根长竹子削成若干根短竹子,然后娴熟地用劈刀将每根短竹子中间隔开一道小缝隙。记者趁机取出相机给这位穿着件已经泛黄白衬衫的男子拍了照片。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伞店的主人叫高霞华,今年47岁。
恰巧一位姓陈的客户拿了把黑色长柄自动伞给高师傅修,只见高霞华这儿捏捏,那儿钳钳,一把伞就修好了。陈先生试了试修好的伞,满意地竖起大拇指直说高霞华是个好“伞医!”
高霞华告诉记者:“修伞不只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方便街坊邻居,自己也充实一些。”做竹木结构的油布伞是高师傅家的祖传手艺。高师傅从小就师从父亲学习做油布伞、修伞。当初学做这一行是由于父亲年龄大了,高霞华闲暇时候就帮父亲做油布伞,主要为市面上那些卖水果的摊贩等做遮雨遮阳伞,还有就是一些老人、民间收藏者或是因拍摄电影、电视剧需要而慕名前来订制油布伞者。1988年,高霞华所在的单位因经济效益差破产倒闭,而旧时的那种油布伞也几乎没有人用了,所以高师傅就摆了一个修伞的小摊。由于他工艺细致、收费便宜,当地的居民都称高霞华是个好“伞医”。前来修伞的不仅有街坊邻居,还有人从车逻、八桥、周巷等地大老远地前来找他修伞,而这些顾客大多是老人。但最令高师傅为难的是没配件,由于雨伞款式越来越多,零配件规格也各式各样,不少坏伞往往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件只能报废。
热情的高师傅指着店铺内的一张玻璃柜向记者介绍起来:这里面从小到大的5把雨伞,都是竹木结构的油布伞。这些是旧时平常百姓家用的,最小的直径1.1米,最大的直径3.75米。说着高师傅取出了一把向记者展示它的构造,这是主杆、骨架(骨架又分长骨和短骨)、主杆与长骨连接处叫叉档,这里还有助力线……高师傅一边指着实物一边告诉记者说:“相传我们制伞业的祖师爷是鲁班,而事实上从周朝起民间就有人做这种油布伞了,当时做的油布伞主要是达官、贵族装在马车上用,而做伞的原理源于八卦中的天方地圆一说。”
接着,高师傅又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来到小店铺后面的一个小库房,他从里面拿出了一把有18个角的油布伞告诉记者:“这叫六和伞,也叫家谱伞,是旧时大家族开家谱会时用的伞。”记者看见这把伞的每个角都挂着红色的灯笼穗子。“这种家谱伞下面挂的穗子分红色和黄色两种,根据家族大小分。”“你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一般我是不拿给别人看的。”高师傅笑着调侃道。说实话,不是亲眼所见,记者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伞。
“做一把伞要多长时间?”记者问道。“做一把竹木结构的油布伞从选料、开竹、画字、钻眼、再将短骨子、长骨子连接、绑扎、裁布、缝纫、绷布、再到最后刷桐油等要经过十几道程序,而且每个环节是环环相联,差一点丝毫都做不好。普通的油布伞差不多要做两天时间,而这些复杂的油布伞做的时间就要多一些了。”


高师傅向记者介绍油布伞


“最难做的是皇宫里用的龙凤伞,现在我这里没有。早些年,在我父亲手上做过一把,是一个拍电影的剧组订制的。”高师傅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龙凤伞来。龙凤伞跟这家谱伞一样,也是无顶18个角,四周都有各式漂亮的挂边,龙凤伞的伞面分为三段,上段为彩云、中段为双龙(或凤)、下段为海水,表示皇帝的权力大于一切,天地之间惟皇帝独尊。“刚开始民间有油布伞时百姓只能用白色的,而黄色的油布伞是皇帝用的,直到清朝乾隆后期才允许在白布上刷桐油成为黄色。” 高师傅又补充道:“以前扬州境内共有12家做布伞的店铺,由于做工复杂,而用的人又相对较少,现在只剩下我这一家了。”
谈到做伞的感受,高师傅感慨万千:做伞是个技术活,要的是有巧劲,没有细心和耐心也不行,不管是削骨子还是穿骨子,每一步差一丝丝都不行。有一个词叫“天衣无缝”,就是说的我们这个行当。做手艺的人都要能吃苦。其他不说,就说最后一步刷桐油,必须在太阳下晒着刷,冬天还好过,而夏天太阳烤得头发晕,皮也要脱几层。
高霞华憨厚地笑笑告诉记者,当年他跟父亲学了三四年,再加上自己不断地临摹钻研才学会了这门手艺,后来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当,而且直到现在仍在不断地钻研它。前阵子扬州电视台的“小清别宝”节目播出了高霞华的制伞手艺后,有许多外地客户纷纷来到高邮寻找高师傅,向他订购竹木结构的油布伞。”
高师傅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从十几岁学做布伞到现在30多年了,如今看到有这么多人对我这老行当感兴趣,心里真是特别开心。虽然现在有各种款式新颖的雨伞,但是竹木结构的油布伞仍会以它的防风、防雷、经久耐用等独特的优点会传留久远。”
最后,高霞华给了记者一张名片――“江苏扬州高茂源雨伞行”。他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感趣的人士来与我合作,开一间伞艺作坊或叫伞吧,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订制伞。我一定会毫无保留地把祖传的手艺教给后人,让这门手艺继续流传下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