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残疾人,需要全社会的帮助

2006-11-29 00:00:00    作者:周爱华 袁慧    来源:今日高邮

卞可,一家理发店的小老板,每月的第一天,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待工作人员告诉他相关残疾人的地址,然后去为那里的残疾人免费理发;北门大街某药店的周老板,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检查身体的服务……近日,记者从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正把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转化为自觉行动,主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据了解,随着近几年高邮大力推行扶残助残工程,残疾人在康复、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获得的关爱和资助越来越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正逐步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扶残助贫正成为市民奉献爱心的一种自觉行为。

让更多残疾人成为生活的强者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拥有3.4万残疾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其中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很多残疾人来说 ,他们要想实现自立自强,首先要获得工作,这样他们的生活、婚姻、家庭、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才有望得到解决。
为帮助部分残疾人早日摆脱贫困,跟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市政府不仅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还针对残疾人因自身生理条件影响造成文化水平偏低、劳动技能较差等问题,大力兴办福利企业,出台了《高邮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并成立专门的残疾人劳动服务所和职业介绍所。目前,全市共有25000多名残疾人自主择业,实现了自食其力。其中657名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维修和社区服务;有150多名残疾人经劳动服务介绍获得重新就业的机会;全市兴办的137家福利企业也安置残疾人2255名,并为残疾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这些残疾职工的后顾之忧。
不可忽略的是部分农村残疾人。近年来,市政府一边积极落实对残疾人税费减免,一面积极开展“康复扶贫”活动,同时号召市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有关机关党员干部与残疾户实行“一对一”帮扶结对,坚持做到“帮扶项目、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三落实,确保不脱贫不脱钩。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农村残疾人的基础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要想真正解决残疾人的基础生活还远远不够,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才是关键,而技能培训则离不开教育。

特殊教育期待更多关注

特殊教育对改变残疾儿童命运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努力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文明新风尚,理解、尊重和帮助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同时,积极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市周山籍盲人在全国残联举办的器乐比赛中,获得笛子独奏一等奖,是省“十佳自强模范”,并获扬州市10大新闻人物提名;送桥镇聋哑人徐军在澳大利亚羽毛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市推荐了7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省集训,备战2008残疾人奥运会……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的作用。
我市自1992年创办聋哑学校以来,已有30多名学生顺利毕业走出校门。然而全市还有很多残疾孩子因家庭生活困难上不起学,进行不了康复训练,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源于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性,特殊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投入更多的经费,但实际上,由于经济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远不能满足需求,虽然社会各界的资助正日益增多,教育硬件逐步提升,但这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仍只是杯水车薪。
市聋哑学校有关负责人说,将聋哑儿童及时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是让聋哑孩子受教育的良好途径,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聋哑教育,希望更多的家长把聋哑孩子送到学校就读。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市残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残疾人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尽管近年来市政府在扶残助残活动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在残疾人康复、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因为经费不足等原因,高邮在扶残助残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残疾人康复工作距离“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残疾人就业难的状况仍然存在,扶贫解困工作中返贫现象比较突出……
同时,无障碍环境的任务具有更大的难度,虽然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平等对待残疾人,并能在生活中友好地去帮助他们,但不能忽视的是仍有一部分人对残疾人存在着歧视的心理。
为此,该负责人呼吁,残疾人也渴望得到与正常人一样的爱,他们也热爱生活,如何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仅靠一些企业老板和个人的“善心”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有待全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帮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