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高邮书家高峰林立

2006-11-30 00:00:00    作者:居永贵/文 图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书协开展“造山运动”

        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书法是汉字发展和繁衍的艺术升华。高邮书道自古即兴,当今世道昌隆,书道更兴。近几年来,市书法家协会在不知不觉地开展着一场“造山运动”,一个个书家脱颖而出,一座座高峰林立邮都,高邮书法走到了全国县级市前列。
文字与书法在古城高邮的历史长河中曾光彩熠熠。新石器时代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片刻划文字,结构类似殷墟文字,但造型更为流动飞扬,被国内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誉为甲骨草书,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亦可算得高邮书法的肇始。省级文保单位古文游台上的清代《秦邮帖》融汇宋四家中的苏轼、黄庭坚、米芾以及邑贤秦少游和明代董其昌等人的书法佳作,为书法爱好者所尊崇,名播书坛。
当今,高邮的书法同道大力弘扬和传承书法这门中华传统艺术,勇于进取,勤学苦练,团结合力,创造出无愧于前人的辉煌业绩。市书协现有中国书协会员5人,省书协会员30人。这几年来,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展赛中,市书协有13人60余次入选入展及获奖。在具有重要影响的展览中,我市书家皆有建树。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3人入展,两人入围;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展1人获奖,4人入展;第三届全国扇面书法展4人入展;第五届全国篆刻展两人入展;第五届全国新人新作书法篆刻展3人入展;全国首届草书展两人入展;全国首届行书展1人获提名奖。2005年,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省书协主办的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中我市5名候选人全部入选,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高邮的书法同仁尊重传统,不随时风,在书法理论和创作上有自己的见解、思想和追求。如赵明的古玺创作与研究,在国内篆刻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其篆刻及书法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并连续出版多本专著;周同成名虽早,但不自满、不固步,在楚篆和秦隶之路上求索探险,力求另辟蹊径;殷旭明的行草书个性鲜明,大气磅礴,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大展中数次获奖;姜海宽的行草流畅俊逸,频入国展;王之义宝刀不老,创作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目前,我市书法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已颇具规模。老中青层次丰富,后继有人;正草隶篆风格多样,标新立异。
尤为可喜的是,今年9月,赵明应邀赴京参加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并出席“当代篆刻艺术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学术研讨会。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建馆43年来首次自主策划、主办的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仅邀请全国篆刻艺术家62人。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还邀请全国42位印学研究精英开展学术研讨,赵明以其在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跻身全国42位印学精英之列。10月30日,正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现场又传来喜讯:殷旭明荣获“兰亭奖”,周同获提名奖,姜海宽入展。“兰亭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书法专业奖,是书法艺术门类的最高奖,与戏剧“梅花奖”、曲艺“牡丹奖”等齐名。荣获“兰亭奖”为扬州大市首次,我市此次获奖、入展成绩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江苏省县级市第一。殷旭明、周同、赵明诸先生为高邮争了光,也成了高邮书协“造山运动”中的最高峰。

高峰之一:“兰亭奖”得主殷旭明

殷旭明是当下高邮书法界风头最劲的人物,这两三年他连续获大奖入国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首届行书展提名奖,“小榄杯”县镇书法大赛三等奖,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二等奖、“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二等奖、“康有为杯”全国书法家作品评展三等奖……入展全国首届草书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大展、第四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展、当代江苏书法篆刻晋京展……并有论文《“康体”书法的历史成因及审美价值》等发表或获奖。
殷旭明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文联委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也是记者十多年的同事、市新闻信息中心的美术编辑。多年共事,旭明的为人及工作、生活态度,深为记者敬重。这个身材健美、长发飘逸的书家,年虽未及不惑,其实早已不惑矣。他从容地工作,从容地生活,从容地向书法艺术的顶峰攀登。
殷旭明自幼习书,有天赋,但无高人指点,未入正途。小时候他最喜欢上的课是美术课和写字课,所有课本的空白处都是他的“书画作品”。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去镇文化站做临时工,放录像做图书管理员还要写海报。每天文化站里的大海报小海报都是他一个人写。他是一个用心的人,边写边揣摩,渐渐开始有感觉;他也因此顺利考进省文化干校,师从林散之弟子庄希祖教授学习书法及书论,并得到尉天池、言恭达、徐利明诸老师的指授,学书始丢弃“江湖气”,步入正途。
1994年《高邮报》创办之初,殷旭明即到报社工作,报纸上的每一个广告版面几乎都是他设计的,他亲历了报社这十几年的发展和风雨。无论单位如何波折,他始终平心静气,努力工作,做份内事,拿份内的报酬。他不嗜烟酒,亦无其他不良嗜好,也不喜欢凑热闹,最喜欢的是两三知心同好边品茗边畅谈书艺,还有便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关起门来苦练自己的书法。
殷旭明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可是,有时候命运之神也会和他开个小玩笑,让他经历一点挫折,并在挫折中成熟。2003年正值他踌躇满志之时,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揭晓,高邮3人入展,两人入围,没有他!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甚至不想再写字了,一个多月没有拿毛笔、没有读碑帖。赵明和他是好友,这次入了国展,见他如此颓唐,找上门来。赵明说:“你不要在乎的,国展又算得什么!我们大家都相信你的实力,你要相信你自己!”
凤凰涅磐后,殷旭明进入了他书法创作的“井喷”时期。

高峰之一:高邮书协的领头人周同

周同的名下有一大串实实在在的头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省楹联研究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市文联副秘书长……这些头衔都是他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得来的。
周同是我市书法界成名较早的一位,在高邮城乡有广泛的知名度。他为人宽厚,淡泊名利,字亦好求,不少商家店铺的招牌都是他写的,有的仅备一杯薄酒他也答应下来,全无一个获得“兰亭奖”提名、深受启动先生生前褒奖的大书家的架势。
周同的舅父名叫周振野,是高邮老一辈人中诗词、书法造诣较高者之一。周同幼时从其习文学书,颇受教益。初中毕业后在部队服役时,周同亦习字不辍。转业后,周同更是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到了研习书法上。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亦耐得住寂寞,无特殊情况每天练字两小时,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收废品的总要在他家门前勤吆喝,因为他练字弃下的废纸多。周同的书法日益精进,屡屡获奖。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被市委、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
周同初攻正书和隶书,前期主要书法成果也在于此,尤其隶书,在扬州乃至全省都颇有盛名。近年他改变方向,另辟蹊径,在楚篆和秦隶之路上求索。战国楚简帛书上接商周金文和甲骨文,下启汉魏碑刻,它不仅是篆隶之间的桥梁,还填补了早期草书的空白。其结体俯仰多变,不拘一格,行笔自然流畅,不事雕琢,给人以奇秀雄逸、怪异难识、扑朔迷离之感,实为书学之富矿。周同在其间辛勤勘探开采,并大有收获。此次获得“兰亭奖”提名奖的作品便是八尺楚篆对联。
周同字异之,“异趣味淳臻大雅,之途路险上高峰”(周同自撰联),追求的便是不同于别人。一次一位书友的一句玩笑话令他颇多感触:“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不前死在沙滩上。”是啊,艺无止境,墨海无涯,唯有勇立涛头,方能弄潮!
周同业余从事书法创作外,还进行古文字研究和楹联创作,尤擅嵌名联制作,作品被《新中国楹联大观》《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等权威辞书收录200余副。市内外许多知名人士请他制作嵌名联,他多慨允。日前《中国楹联报》副总编马杰专门请他为其制嵌名联,他旋即拟就寄出:“良骥须经伯乐识,杰才也为稻粱谋。”周同还从事诗歌创作,已在省市报刊发表诗歌数十首,其创作的首届中国邮文化节节歌歌词《邮之魂》,受到行家好评。深厚的文化、文学功底促进了周同书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周同已届知天命之年,他从事文物工作18年,是新时期高邮文物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如今已离开此岗位,对此他很坦然、淡然。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他坚持原则,敢于直言,为保护高邮文物他不遗余力,问心无愧。
周同的众多头衔中还有一个是: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很看重这个“主席”,不是这个名头,而是藉此为高邮书法事业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高峰之一:当今印坛古玺创作的代表人物赵明

赵明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初接触者甚至觉得他有点傲气。其实,他的“傲气”来自于他的“底气”。他道行深着呢,不傲都不行。
赵明是中国书法家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创造印社社长,职业书法篆刻理论家。其作品入选全国三、四、五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获三等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西泠印社第三、四届篆刻评展、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不再往下抄了,字数有限,要写还有好多。这一个个大奖国展,取得一个都是了不起的成绩,赵明却多得一口气都数不完,他怎能不自信!
更何况,他理论、实践双丰收。论文《古玺印与古印陶之比较研究》入选“中国书法史学・美学学术研讨会”、《朱白相间印初探》入选“首届中国篆刻艺术理论研讨会”并获优秀论文……专著《中国篆刻古玺、秦印创作解读》《中国篆刻技法全书》(合著)《古印、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赵明篆刻精选集》相继出版。由于他在书法篆刻创作、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的突出贡献,其业绩被载列权威性的《中国篆刻大辞典》。他怎能不自信!
再看看前辈、专家、同行对他的评论:“赵明的古玺在中国也可以算是一等的,朴拙、凝重、旧气氤氲”、“某以为,他日神在而形去,则天下莫之能抗衡也”――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徐正濂。“赵明深入古玺及古陶印之中,于其间独辟蹊径,于当今印坛日新月异中别开一生面”――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刚田。“赵明作品为当今印坛古玺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古玺创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全面的、令印坛瞩目的成就”――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书法导报》篆刻版编辑、《青少年书法》杂志副主编谷松章……他怎能不自信!
再看看后学同好对他的追捧:赵明古玺印式创作班常年招生,期期爆满;山东、广东等地的篆刻爱好者诚邀其去讲学;更有甚者,一个广东的爱好者专程来邮拜他为师;在网上向他求教的更是络绎不绝;他的篆刻作品价格一涨再涨……他怎能不自信!
取得如许成绩,自然有天赋。他邮中毕业后不久,便用钢锯条磨出了第一把刻刀,去刻字摊买了几块石头,一笔一划一刀刀地刻下去,二十余年的石浆四溅的日子就此开始。
取得如许成绩,更是靠的勤奋。梅花香自苦寒来。赵明6岁丧父,家境贫寒,走上社会后也是做一个“三班倒”的工人,无钱无权,良民百姓一个。但正是苦难的童年让其觉醒,他不甘平庸。他给自己立下志向:先读3年书,打好文化底子,然后搞篆刻。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他顺利通过中文大专自学考试,然后参加多个篆刻函授班,四处拜师求学。这其间吃了多少辛苦,抓住多少机遇,不说也罢,反正赵明的成绩明摆在此。
赵明现在时间宽松、思想自由,在早已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他越来越活出了自我;作为他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篆刻艺术也是如此,不说开宗立派吧,那也是赵明的而不是他人的篆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