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0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记高邮姑娘淮剧传人王萍回乡首演
十二月七、八两日,霏霏冬雨仍挡不住淮剧爱好者的热情。由高邮姑娘王萍担纲主角的上海淮剧团新编历史剧《樊梨花》的首场定于七日晚七时在高邮大剧院开演,可是当日下午5时许,陆陆续续地就有些年岁稍大的观众已在风雨中候场。八日晚上的演出更是爆满,连过道上都是戏迷!
长期在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年过花甲的吕立中老先生,他把一双大手伸到记者面前:“你看,手都拍红啦!”并连声叫好:“过瘾!过瘾!”
淮剧的受众地域大于扬剧。我市正处在扬剧、淮剧受众地域的交界处,既有人喜欢扬剧,也有人喜欢淮剧。此次来邮演出的上海淮剧团当属国家一级剧团,这个早在我市淮剧戏迷心中就有名气的剧团已一别高邮几近二十载光阴,更加之《樊梨花》的主演又是我们的高邮姑娘,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高邮掀起一场热热闹闹的淮剧热潮。
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刘桂兰说,他们协会几十名会员在市总工会的热心帮助下,观看了“上淮”演出的《樊梨花》。大家为在剧中扮演樊梨花的女主角王萍是高邮人而感到自豪,都认为这既是高邮戏迷们的骄傲,也是高邮戏曲协会的骄傲。今后有机会,希望多同她交流交流。
老公安薛桂仙可算是我市淮剧戏迷中的“大哥大”,他珍藏的淮剧磁带就有千盒之多。将近七旬高龄的他观看王萍的演出后,激动不已。他说,这出戏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没有中场休息,而观众少有走动,更没有人大声喧哗,也没有手机声此叫彼呼,剧场秩序非常好。观众席上有的就是掌声。有细心人统计,首场演出仅“贡献”给王萍一人的掌声就达5次之多。
王萍在高邮的首场演出中,还有一对从盐城“尾随而来”的特殊观众。他们是王萍在“鲁艺”的班主任、唱腔老师施广凤和她的丈夫侍顺清(在盐城文化部门工作)。他们夫妇俩还应邀担任我市京淮扬戏曲联谊会的名誉会长、顾问之衔。
这次上海淮剧团在盐阜地区举行“百年淮剧故乡行”巡演,历时20天,上演了《牙痕记》、《柳曲娘》、《樊梨花》三出古装戏,共17场次,观众约2万人次。
施广凤说,在盐城“上淮”只演了一场《樊梨花》,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剧中演得那么好,仅看一场不过瘾,因此,老俩口就又赶到高邮继续看。她还说,在盐城看演出是坐在后排,这次是坐在第3排1座,第二天坐第2排1座。对自己的学生看得越来越清楚越仔细,心里就越高兴。
施广凤说起王萍这名爱徒,真是滔滔不绝,“她那时就是班上的优秀生,这次演《樊梨花》没有文武兼备的基本功,怎么拿得下这个角色。”
施广凤、侍顺清夫妇还热切地期盼“上淮”多给王萍担当些主角的机会。其实,“上淮”对王萍还是十分厚爱的,他们现在已将王萍主演的《樊梨花》申报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另外,王萍还是上海文广集团“民革”团部成员。王萍可是位名副其实的民主人士哟。
有许多戏迷同施广凤夫妇一样,连看了王萍的两场演出。8日晚上的告别演出结束后,更有好些“粉丝”涌进后台,夸赞王萍人长得漂亮,戏演得好看。有的千叮咛万嘱附地说道:“姑娘啊,你要常回家演戏哟!”有的急切地问道:“姑娘啊!在哪里能买到你的磁带、光盘?”王萍进入“上淮”15年,第一次回乡演出,面对家乡众多热情戏迷,感慨万千。她说,回家演出真是温馨无比,充满了幸福感。她表示,今后一定要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