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道庆:洒脱人生七十年
2007-01-03 00:00:00 作者:居永贵 来源:今日高邮
佟道庆先生今年七十岁了,我这个后学小编辑,与之交往十年多,聆听他的教诲,拜读他的文章,感受着他人生的豁达和洒脱。
佟先生是江苏睢宁人,原在泰州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下放到高邮。他当过兵,读的医学,喜爱文学,最终干的是计划生育。他1996年服从组织安排退而未休,2002年8月从市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任上彻底退出,正式“卸妆”。现在是市计生协会名誉会长和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虚名而已,不值一提,佟先生笑着告诉我,他现在是卸妆,轻装,归顺自然。
佟道庆说,假如人生是条河,那么少年时是涓涓细流,中年时期是汹涌澎湃,到了退休之年,千条江河归大海,人又变成大海中的一滴水。
佟道庆说,从老百姓中来,又回归为老百姓,又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无牵无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所以他快乐。
佟道庆说,退休了可以休息了,干想干的,读想读的,玩想玩的。休息又可作休养解,但前提是,修养好才能休养好。修养有四:其一注意政治思想修养,与时俱进不变“霉”;其二继续提高知识修养,闲暇之时多读书;其三提高品德修养,甘于平淡不卖老;其四注意人际关系修养,与人为善多包容。
佟先生的大半生并非坦途,诸多尘世的烦恼缠绕着他,他却笑面烦恼人生,吟诗作文写华章。1957年极左狂风袭来,因一句“农民肚子吃不饱”的大实话,被批斗之后职薪双降,打入另册,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他却在劳动之余写短诗《忍冬藤》自励:“插在河畔,撒下一片绿波/移上荒岭,一样扎根生活/坚强敦厚,只要一捧泥土/就献出金花银朵/任凭风雨抽打/傲视霜雪折磨/纵然默默地死去/依然是治病的草药一棵”。到了“千万不要忘记”的年代,“史无前例”的巨浪迎头袭来,先以所谓“右派翻天,贼心不死”的罪名被遮天盖地的大字报狂轰滥炸,后又以海城“三家村”黑干将为由被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抄家靠边,直至全家被赶出海城泰州,下放高邮,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又吟短诗《黄连》以畅心胸:“不妒嫉人参的高贵/也不学甘草的语言/就因为不会撒谎/所以不讨人喜欢/这是何等的不公呵/献的肝胆,收的埋怨/但它还是那么忠心耿耿/把健康和美带给人间”。雨过天晴,阳光明媚,心情舒畅,他再诵短诗《枸杞果》以自娱:“泼剌剌的枝条上/结满了鲜红的枸杞果/一颗颗像玛瑙/一颗颗像跳动的火/这是颗颗赤子之心/献给人民献给祖国/不,也许是草木多情/张灯结彩庆祝新的生活”。
回首走过的路,佟道庆很坦然。他从不过多计较得和失,懂得割舍,轻装上路,但也从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作为一个计生工作者,一个副研究员,他结合实践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人口与计生工作,在较为繁忙的公务之余,陆续撰写发表40余篇与人口、经济、计生、婚姻等有关的学术论文。1988年春患肝炎病,他病休三个月,在此期间写作《人口诗话》15万字,次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该书获得省颁发的“七五”期间人口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佟道庆先生深爱着文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新华日报》、《萌芽》、《雨花》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以来,一直笔耕不辍。已出版散文集《忍冬集》和《运河灯影》,并有诗作入选《江苏优秀诗选》等选本。佟先生的作品写人叙事记游抒情,文字质朴,不虚饰,皆有感而发,见真性情。他却如此评价自己的作品:这些文字不是传世之作,如同浪花一样,闪现一时,随即伴着波浪流逝了,同那些学识渊博的宏文巨著相比,自是微不足道。――较之那些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之徒,佟先生的文品人品可钦可敬!
佟道庆先生说,他写文章他快乐,其中有些篇章若是能够有益于世道人心,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