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1 00:00:00 作者:任仁 来源:今日高邮
――追忆《古代诗词咏高邮》编著王鹤先生
王鹤、王效青父女俩在校对书稿。
王鹤与夫人董艳云
时光如驹,《古代诗词咏高邮》的编著王鹤先生已辞世一年有余。王鹤先生为造福乡里,不惜透支生命,在晚年用3年时间,于浩如烟海的古本典籍中,选录了近千名诗人歌咏高邮的4000余首诗词曲,并集辑成书。此举,令专业人士亦慨叹弗如!
王鹤先生是扬州人,建国初期来高邮工作,直至1996年退休。王鹤先生在他四五十年的工作历程中,因工作需要,曾多次变动工作岗位。他退休前的工作岗位是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并兼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王鹤先生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余年,从而使他有了较多的时间接触到高邮悠久的文化历史。那时,他便与高邮籍的全国著名作家汪曾祺不谋而合,筹划编辑一部高邮的“艺文志”。汪曾祺为此还欣然题签了“古代诗词咏高邮”。后因经费诸事难以落实,此项工作未能作进一步开展。
王鹤先生退休后,人退志不退,他报考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本科),并圆满地完成学分而顺利毕业。
年过花甲的王鹤先生获得中央党校的本科文凭,实在是令人可喜可贺!可是他不满足,他认为自己虽然从市史志办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了,但在任上编辑“艺文志”的使命尚未完成,于是,他决定将把实现汪曾祺对高邮录编“艺文志”的遗愿作为自己晚年的主要生活内容。
高邮仅存的文史资料,不能概其大貌,王鹤先生于是偕夫人董艳云于2002年春季移往扬州暂住,倘佯于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敬文图书馆文史研究室和扬州图书馆典藏部、古籍部……
王鹤先生又成了“上班一族”,图书馆开门他上班;图书馆关门他下班。而且为了抓紧点滴时间,他中午就在图书馆内吃馒头、吃面包,也不午休,只打个盹,然后又埋头于古本典籍之中。
时光一晃就是三年,王鹤先生从史海中钩沉爬剔,潜心研读,抄录历代文人歌咏高邮的诗、词、曲5000余首,并编写作者简介、注释地名、人名等相关史料,添加标点、整理、归类……共约120多万字(出书时压缩到4000多首,90多万字)。
三年里,王鹤先生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执著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扬州几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时,当王鹤先生在图书馆落座后,他们为王鹤先生续上开水;中午还为王鹤先生带去的饭菜加加热,甚至主动邀请他一道吃中饭。
三年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热心热情,也令王鹤先生深受感动,他们有时破例把馆藏书籍让王鹤先生带回家中摘抄;有的知道王鹤先生是自费抄录古代文人咏高邮的诗篇,主动添购有关书籍,供王鹤先生查阅。他们与王鹤先生一道分享喜悦,有时也为王鹤先生查不到相关资料而分忧。
三年里,无论是严寒酷暑,只要是晴好天气,王鹤先生几乎都是从暂住的景旺苑小区步行到图书馆。自费抄录的费用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扬州古籍书店有《古代名人录》出售,500多元一册,王鹤先生购买了上、下两册;花在图书馆复印资料上的钱不计其数;抄录的稿纸有几大纸箱,都是他自掏腰包购买的,有亲属要送些单位稿纸给他用,王鹤先生婉然辞谢。
王鹤先生从小在扬州长大,对扬州的小吃情有独钟,但他晚年在扬州生活的三年里,却无暇顾及家乡的风味小吃,生活极为节俭。王鹤的夫人董艳云对成年累月埋头于书纸堆中的丈夫十分心痛,有时便欲借外出小吃想让他调剂调剂一下一直绷得很紧的生活节奏,可是王鹤先生却反过来劝导夫人:“我们拿的是高邮退休金,现在对高邮没有什么贡献,要消费也要到高邮去消费。”
王鹤先生不仅对夫人这样说了,更是这样做了。三年里,他所用的圆珠笔、稿纸等,都是从高邮购买的。王鹤先生对第二故乡高邮的爱之深、之真、之切,实在令人敬佩!
王鹤先生在职时,有许多出差的机会都让给了别人。他总是说,等退休了陪夫人去北京等地游玩游玩。可是他退休后,先是像年青人一样热衷于“忙文凭”,后来又一门心思于“艺文志”中。他打算把这件事忙完了再陪老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在2005年6月,王鹤先生感到身体不适,腰、腿时常疼痛,并时有痰中带血的症状出现。家人多次劝他到医院去作一次身体的全面检查,可是王鹤先生放心不下案头工作,一推再推。后经医生诊治,发现王鹤先生肺部有肿块。
王鹤先生生性爽直豪放,他面对疾病毫无畏惧之色,只是担心自己百万余字的书稿,能否早日付梓。
病中的王鹤先生,更加珍惜宝贵的时间。他有时左手在输液,便用右手改稿。后来病重时,人坐不住,家人把他扶到藤椅上,在他的前胸和后背都垫上棉被,让他“夹”在藤椅上校对书稿。
疾病无情地摧残着王鹤先生魁梧的身躯,他经常疼痛得汗如雨下,止痛片也无济于事,有时就用安眠药来麻痹一下疼痛的躯体。“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王鹤先生以顽强的毅力与时间赛跑,有时在睡梦中惊醒,还催促家人为他拿纸拿笔……他终于在其亲属的帮助下,完成了对书稿的第四次校对――10天后,2005年12月1日21时,王鹤先生谢世,享年70岁。
王鹤先生是带着完成书稿的喜悦和尚未出版发行的遗憾而离开的……
数月后,这部囊括了千年、近千名文人雅士4000余首对“江淮名区,广陵首邑”高邮歌咏的诗词曲《古代诗词咏高邮》与世人见面。这部巨著4000余首诗、词、曲亦几乎囊括了对高邮自然生态、土物特产、文物名胜、市井街坊、邮驿交通、民风民俗的赞叹。也从多侧面、多层面地反映了民间疾苦,揭露黑暗衰弱和崇尚民族节气、注重诚信友谊、倡导良好品德、尊重精英人才、主张勤奋好学等健康的内容。
2006年4月10日,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联合为《古代诗词咏高邮》举行首发式。与会人员深深被王鹤先生严谨治学和对高邮至诚至爱的精神所折服。许多人感慨地说,王鹤先生完成了一个课题组未必能在三年之内完成的编纂任务;慨叹此书时空跨度之大、内容之丰、涉猎古代诗人之众、门类之广可谓空前。
《古代诗词咏高邮》在内容上还向人们展现了高邮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风物、民情诸多今人未知和鲜知的史实。诚如朱延庆先生在这部书的《序》中所言:为研究古代高邮或者更大范围内的历史提供了佐证和参照……为今人、后人贡献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佳肴。
王鹤先生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