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爱是生命的支撑

2007-02-14 00:00:00    作者:张晓晖/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社会各界情系王坤俞群纪事    

“我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中,高邮人民给了我真情,王坤给了我坚强,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人间真情。”俞群情难自抑地抽泣着说,“拥有了这么多的爱,我知足了。希望所有的人都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亲人,让爱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这些日子里,俞群与王坤一谈起善良的人们对她的关爱,便止不住泪水婆娑。俞群说:“我从未给高邮做过贡献,素不相识的高邮市民却给了我这么多关爱,感谢这座城市、感谢我们这个时代!”    

冬日里的暖阳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给人们心头笼上了一丝寒意。2月9日下午,老天像是知道人们的心思,太阳露出了笑脸,阳光洒满邮城大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秋红再次率市文明办、市新闻信息中心、市地税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带着全市人民的祝福,来到大淖河畔俞群家中,给王坤、俞群这对有情人送上节日的问候,同时,给他们带去由市地税局、国税局、市供电公司、工商局、实验小学等单位的爱心捐款28250元。
张秋红一看到早在巷口等候的王坤,就向他询问起俞群目前的状况。得知俞群已经能够下床走动,身体正逐渐好转时,张秋红非常高兴地点点头。踏进大淖河边62号的小院,看到了美丽娇小的俞群裹着红色羽绒服,头戴一顶白色的帽子正沐浴在阳光中,白净瘦削的脸虽然透着虚弱,但看上去精神不错。她面带微笑,与每个前来看望她的人打招呼。接过张秋红送来的鲜花,在阳光下俞群的脸泛出激动的红色:“谢谢,谢谢张部长,谢谢您又在百忙中抽空来看我!
“这次看到你的状态比上次好多了。”张秋红拉着俞群的手关切地问道,“现在眼睛好些了吗?”“好些了,没有这么多好心人的支持,我这次就回不来了。”感激的泪水再次浸湿了俞群的双眼。
“俞群别哭,我们帮助你是应该的。这次看到你和王坤的精神状态都不错,比上次好多了,我们也放心了。”张秋红连忙安慰她,并鼓励她安心养病,战胜病魔。
站在一旁的俞群的父亲告诉记者:“俞群这两次在苏州的化疗都挺成功,多亏了市政府的帮助。张部长他们真是雪中送炭呀!第一次送15000元去苏州时,当时我们带去治病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就是让家里汇钱也没那么及时。这次送来28250元,我们全家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政府、感谢领导、感谢这么多好心的人!所以我经常对儿子说,没有政府的帮助你姐姐早就不在了,你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争取干出点成绩回报家乡,为家乡人民争光。”

大淖河畔现代爱情故事感动邮城

“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著名作家汪曾祺对大淖河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大淖记事》中所写的挑夫女儿和兴化小锡匠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大淖河畔和这条曲曲弯弯的大淖巷。
小说中当年漂亮的巧云和俊朗的十一子,如今早已看不见了,但同样在大淖巷,俞群和王坤这对恋人正在大淖河畔演绎着一场现代的舍死忘生的爱情故事。正当这对恋人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时, 俞群却被确诊患上急性淋巴白血病,王坤并没有因此离她而去,而是毅然选择留在她身边,用赤诚的爱陪伴了她6年。为了给俞群治病,王坤不仅拿出了准备结婚的全部资金,还辞去了工作,并同时打几份工,尝尽了艰辛。
2006年6月26日,王坤、俞群的爱情故事经本报《执子之手  风雨同舟》一文最先报道后,一下子感动了整个邮城,大街小巷都在谈论他们的故事,纯真爱情引来爱心如潮,人们纷纷帮助他们。


一批又一批市民来到王坤、俞群家探望。他们有的是合家结伴而来,有的是从远处赶来,有的来了一次又一次。这一批批前来慰问的市民,给王坤、俞群带来了鼓励和祝福,也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此后,本报又后续发表了20多篇关于他们的报道,大淖河畔的这对恋人,成了许多市民持续关注和帮助的对象。
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中年男子,委托记者转交300元给王坤、俞群。他说:“我是怀着尊敬的心情来的。在这个充斥着钱欲与私利的社会里有这样感人的爱情,我深深地震惊了。我为王坤的爱所感动,为他作为男人的责任感所感动,为他的勇气所感动。6年来,他不离不弃身患重病的女友却充满乐观,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对爱情、对生命的理解。”
市人民商城员工特意制作了一只爱心募捐箱,你5元、我10元,纷纷为王坤、俞群捐款。商城一名送货的临时工老管,每次送货只有2元的收入,他也送来了20元钱;商城在外出差的几名职工也特地打来电话,委托别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一名职工说:“王坤与俞群的事,使我相信了这个世界上确有真爱。”
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7岁的儿子好不容易找到了俞群家,在临走时执意留下了1000元现金,并说:“一定要来看望让他们全家都感动的两位经典纯真爱情的榜样性人物。”
2006年9月10日,高邮“钟爱一生”婚纱影楼特地开辟“爱情通道”,圆了王坤、俞群多年的心愿,免费为他们拍摄了一组价值千元的婚纱照,为俞群圆一个美丽的梦。
……
在俞群的心里,这些关爱化成了不尽的春雨。俞群冷静地想到了如果有一天生命终结,她将如何回报这浓得化不开的关爱?2006年9月11日,在王坤的陪伴下,俞群来到市红十字会签下器官捐献协议,如果她和生命终结,她将把眼角膜捐献出来,给他人带来光明。

文明城市文明人                   

“王坤是邮城一位普通的市民,是邮城这座文明的城市哺育了他;几千年丰富的文化底蕴,让邮城人思想情操高尚;勤劳朴素的邮城人,有着广博的胸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副主任张贞明激动地说道,“王坤、俞群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是高邮文明发展的缩影,这样的好市民是邮城人的骄傲,社会各界爱心汇成的暖流让每一个高邮人感到自豪。”
2006年9月21日,在高邮首届“文明好市民”评选活动中,谱写人间生死之恋的王坤脱颖而出,获得“文明好市民”的称号。许多市民感慨道:“王坤的故事教我们懂得了,人应该珍惜自己所爱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相爱的人的双手都应紧紧地握在一起,执子之手,不离不弃。”
2006年10月2日,利用国庆假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秋红专程赶赴苏州看望了俞群,并送去1万5千元捐款。之后张秋红用发短信、打电话等方式鼓励王坤保持乐观的精神,树立生活的信心,叮嘱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联系,家乡人民永远支持他们战胜困难。
2006年11月30日,中共高邮市委宣传部、 高邮市文明办、 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高邮市广播电视局、高邮市市级机关工委 、高邮市妇联、共青团高邮市委七家单位联合发起《爱心倡议书》。
2007年1月18日,王坤荣获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奖。高邮市文明办把“王坤现象”作为榜样宣传,号召广大市民学习王坤无私、高尚的胸怀,共谱邮城新风尚。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供电公司、市实验小学等多家单位积极响应,纷纷用文明市民王坤、俞群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作为对干部、职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使干部职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家庭美德教育。大家为能有王坤这样的文明市民而自豪,纷纷慷慨解囊,你50、他100,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捐款28000多元。大家希望多尽份力,让这对有情人的爱走得更远些。

绝世爱情  情动央视                        

现在,只要打开网络输入王坤、俞群两个名字,《感动邮城的生死恋情》就会跃入你的眼前。《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扬州晚报》分别转载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中央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扬州电视台也分别录制了他们的专题片,好市民王坤成了一张宣传邮城精神文明的名片。
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面对俞群和王坤感人的爱情故事,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人,为了所爱的人付出一切是许多人在相恋之初都会做到的,随着相处日久,激情退去,随之而来的是平淡。都说平淡的生活没有意思,可王坤和俞群现在可能最想得到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平淡无奇。在我们没有病魔缠身的时候好好爱你的爱人,在我们还能够彼此相爱的时候珍惜你的爱人,在有困难挡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执子之手,不离不弃。让每一段感情都成为经典,没有遗憾地走完人生的几十年。”
2006年9月15日,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一行,特赶赴邮城、苏州两地对他们进行了专访。采访结束时,中央电视台编导潘颖说:“采访过这么多的病人和爱情故事,但是这次真的是见到了一个绝世的爱情故事,王坤对俞群的爱、俞群对王坤的爱,让我坚信世上的确仍有真情在。”她表示要让这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被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让这份纯真的情感在世间永远流淌。
王坤俞群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播出后,一时间,信件、捐款像雪片般飞进邮城大淖河畔的小院里,远方的人们有的捎来可口的点心,有的献出祖传秘方。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路一鸣说:“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是什么力量和信念使王坤能六年如一日地对待自己的爱人?江苏省高邮的一个好小伙王坤,用他的行动证明了爱是生命的支撑!”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