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居民储蓄该如何花?

2007-03-15 00:00:00    作者: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近几年,国家采取了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取消农业税、实行免费基础教育、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离退休工资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加居民收入,并以此来拉动城乡居民消费,推动经济良性循环。但在一些地方,居民收入增加后,不但不消费,反而都想把钱存入银行。据了解,去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2.5亿元,比年初增加10.3亿元 。同时,记者在市信用联社也了解到,去年,该社的居民储蓄余额为16.8亿元,比年初增长2 .71亿元,其中,农民储蓄就占到90%以上。

居民储蓄并非越多越好

近83亿元的居民储蓄足以说明,如今城市居民和农村百姓的收入都在不断增加。那为何城乡居民热衷于把钱存入银行呢?银行的存款是否也越多越好呢?
市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的存款并不是越多越好,存款越多说明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该负责人说,如今的居民之所以重视储蓄,不进行消费,是因为居民有“后顾之忧”:教育、医疗、住房等老百姓必需的消费事项定价偏高。现阶段居民在进行购房、教育、医疗消费前,往往要进行长时间的储蓄积累,这就限制了居民对其他产品的消费,而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健全,也让人们的消费心态趋于把钱存在银行,有钱不敢花的现象普遍存在。

积极创业  变“小钱”为“大钱”

不可否认,现在百姓家庭经济的压力很大,住房、教育、医疗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面对着这些巨大压力,百姓为何不变压力为动力,变不敢投入为大胆投资、大胆创业呢?对于自己挣来的钱难道仅有存入银行这一条途径可选择吗?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葛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家庭经济的压力的确非常大,虽然自己在事业单位工作,总体收入还很不错,但即使如此,对以后的生活还感到有点不安。她说,这几年来,看见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选择经商,并且还挣了不少钱,真是看在眼里痒在心里。前年,自己也曾萌发出经商的念头,最终还是因为缺少勇气,所以放弃了。去年,她与一名同事聊天时,偶然提起这件事,没想到那位同事也有这样的念头,于是由她们俩合开的一家品牌女装店很快就开张营业了。记者问她,自店开张后,经商是否与她所在单位的工作有冲突,葛小姐笑了笑说,怎么会有冲突呢?现在女装店是雇人经营,所雇的员工每月除了底薪外还可以拿到提成,所以并不担心她们偷懒,自己只要有时间去看看就可以了。
最后,葛小姐还向记者算一笔账,她和同事合开的这家女装店,每人只投资了10万元,如果把这10万元存到银行10年,10年后多拿到的仅有一点点的存款利息,而如果把这10万元拿出来经商,10年后,所挣的并不是这一点点的利息了。接着她又说道:“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经商具有一定的危险,成功当然好,但如果失败了还可以重来,毕竟自己还很年轻。况且现在市委、市政府也在鼓励全民创业,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只要管理得当,经营有序,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会成功。”
正如葛小姐所说,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理由相信自己会成功。我市第一家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扬州曙光电缆厂,当初也是由高邮湖畔一家村办小企业逐步成长为今天的全市工业战线上的“一号种子选手”,该厂负责人郑连元先生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说出了自己的成功秘诀--“厂当家办”。
市委书记陈扬曾经在全民创业表彰动员大会上说过,一人创业兴家,众人创业兴市。在经济多元化、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县域经济的振兴与壮大,取决于县内外生产要素的激活与富集,取决于全民创业的活力与能力,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全民创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市不竭的动力源泉。对此,我们高邮人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小富则安,有能力、有条件的不妨勇敢地站出来走自我创业之路,推动着高邮经济走向辉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