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6 00:00:00 作者:任仁/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访淮剧爱好者薛桂仙先生
薛桂仙(右)与赵五娘的演唱者施广凤合影
年届七旬的薛桂仙,自小爱好淮剧,10年前退休后,爱好淮剧的情趣更浓更烈。用他自己总结的经验来说,淮剧是他生活的内容、学习的渠道、健身的方法。
薛桂仙一辈子从事公安工作,离岗前是市公安局的主要领导。他说,他这辈子爱好淮剧,从中感悟到许多人生真谛,那就是要做好人、当清官、办实事。这样,一个人这辈子就不心慌,退休了也不寂寞,而且是一辈子不会寂寞。
薛桂仙的住所乱中有序,繁而不杂。他的桌上有字帖、宣纸和笔砚,一张大柜上放着一台大大的录音机,柜中是满满的淮剧磁带和碟片……
薛桂仙指着满满一柜子的淮剧磁带和碟片说道:“现在想听哪个名家的、想看哪出戏是信手拈来。以前,想听、想看淮剧可苦啦!”
记者随着薛桂仙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
薛桂仙的家乡在周巷,他在临泽镇上的小学。50年多前的临泽镇列高邮三大镇之首(临泽、三垛、界首),位于高邮、宝应、兴化三县交界之地,那里时常有京剧、越剧、淮剧、扬剧、黄梅剧等剧团来演出。但对于身无分文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去剧场看戏却很难,他经常向父母苦苦相求才能如愿以偿。在这些剧种中,薛桂仙对淮剧是情有独钟。
薛桂仙说,淮剧的乡土气息浓,唱词朴实易懂而不华丽,唱腔优雅易学而不花俏,剧情真实感人而不矫情。薛桂仙说他看淮剧演出,从不掩饰感情,常常是痛哭流涕,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后来走上工作岗位,看戏时才备了手帕,往往是一条手帕都不够。他现在有时一人在家听磁带或者看碟片,也经常是泪流满面。他称这叫入情入戏。
薛桂仙爱好淮剧,还感染了许多人。老伴自然与他是志同道合,也是淮剧戏迷。
薛桂仙早年在临泽派出所工作期间,一次扬州市公安局的领导莅临检查工作,其时有个著名的淮剧团在相距临泽10多里的宝应王营(子婴河)演出。薛桂仙早就想看这个剧团的演出了,可是上级领导在这里检查工作,怎么脱身呢?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向领导建议晚上调剂一下工作节奏,放松一下,去看场戏。领导对他的建议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薛桂仙继而介绍了这个剧团的阵容、名角和演出剧目……领导被他对淮剧执著的热爱所感动,同意和他一起去看戏。
薛桂仙在多年的工作中,还时常以《巧断无头案》《哑女告状》《三女抢板》等淮剧与公安干警共勉。他说,许多冤假错案,不是严刑逼供造成的,就是工作不实不细而导致的。观看历史题材的淮剧《秦香莲》《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就是要古为今用,为民伸冤,惩恶扬善,以确保一方平安为己任,为民造福为天职。
薛桂仙爱好淮剧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他购买淮剧磁带碟片有上千盒(只),录音机已用坏了五、六台。有次他在卖音像的摊子听到淮剧《赵五娘》的唱段,立刻要买。谁知摊主说,就剩这一盒了,不能卖。于是,他便托人到扬州、宝应、南京、上海、盐城等地购买。前后经过了一两个月才买到。
《赵五娘》的磁带到手后,薛桂仙便沉醉其中,他深深地被这优美的唱腔所吸引。薛桂仙从磁带上了解到,《赵五娘》中的赵五娘是由盐城淮剧演员施广凤演唱的,遂萌发了拜访施广凤的念头。又经过一番苦苦寻求,他终于与施广凤见了面。薛桂仙笑称作为施广凤的“粉丝”,一点也不比现在年轻人追逐大腕明星逊色。
薛桂仙还经常把自己对淮剧的认识与施广凤交流。几年前,我市京、淮、扬戏剧爱好者联谊会成立,施广凤在薛桂仙的邀请下,欣然担任名誉会长。这些年来,施广凤经常来邮,指导我市淮剧爱好者练唱、排演。
薛桂仙是我市淮剧爱好者中的重量级人物,但是他所做的多为“幕后”工作。联谊会成立以来,人员多有变动,他主动热情帮助斡旋,活动场所数次更换,多由他出面协调。
薛桂仙谦虚地说,他对淮剧仅仅是爱好而己,看到其他爱好者又能拉又能唱,很羡慕。他就心甘情愿为那些又能拉又能唱的爱好者抄录曲谱和歌词。
薛桂仙还有一可贵之处,那就是他收藏的淮剧磁带和碟片,只要是别人看中的,他都尽可能地满足他人的心愿。他的藏品有1958年录制的《女审》,有1960年、1961年等录制的武筱凤、筱文艳、马秀英、何双林等淮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品,其中有些已为他人割爱。
薛桂仙还高兴地告诉记者,在高邮淮剧爱好者中不乏有年轻人,尤其在农村,喜爱淮剧的年轻人更多,而且会唱的、唱得好的年轻人为数不少。他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像普通话大赛那样,来个高邮市淮剧爱好者大奖赛。
薛桂仙老人的心愿能够成为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