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1 00:00:00 作者:张晓晖/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对于大多数高邮人来说,私家车是个可望不可及的高档消费品。而现在,特别是近两、三年来,随着高邮经济的发展,收入相对较高的私营企业主及一些“白领”阶层,有部分人捷足先登圆了自己的轿车梦,成了“有车一族”。
那么,目前邮城的“有车一族”的现状是什么样呢?近期,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作了采访。
记者来到市车管所了解高邮私家车整体情况。“应该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市就有私家车了,但是当时的私家车主要是以营运为主,主要是客车和货车,因为数量不多,所以当时高邮私家车的车牌号与单位车牌一样是“苏KJ……”;到了上世纪90年代,高邮私家车数量有所增加,有些私营业主因为业务需要购置了私家车,为了区分,开始出现“苏KA……”私家车专用牌号,此时出现了轿车类的私家车,但大多是雇用专门驾驶员开车;直到本世纪初,真正为了方便出行,以及体现身份和品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个体老板等开始购买私家车,这时以轿车为主,并且基本上都是自驾车。” 市交警大队某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去年一年我市新增私家车967辆,增长率高于周边县(市),但高邮大多数的“有车一族”热而不燥,购买车型以小排量、低油耗的中低档轿车为主,具有实用与享受兼备的特点。”
记者就购置轿车的目的、作用对部分私家主作了采访,发现他们大体有这样几种类型:
提高工作效率型
“买车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某单位殷先生谈到购车初衷说。因为平常工作经常要与客户打交道,没有车子之前,殷先生与客户交流不是很方便,特别是到乡镇去,乘公共汽车往往要转车,有时为了等车错过了与客户约定的见面时间,给工作造成被动。2006年,殷先生花费15万元买了辆银白色的别克轿车。他说:“以前一天跑一个乡镇就不错了,现在一个上午就可以走访几个地方。”
“有了车子可以提高自信,更是提高了客户对自己信任度。”殷先生颇有感言:“与客户打交道时,客户往往十分关注交谈者的实力,自从我开车与别人谈业务,自信心更强了,成功率也有了提高。”
实用与享受兼备型
蒋先生说:“自从买了私家车后,办事效率提高了,出行更方便了。”
家住高邮市区的蒋先生,是位从事土木工程的私营老板,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私家车。他经常到各个工地,而这些工地往往比较偏远,没买汽车前他常要雇车,一年雇车的费用超过1万元。虽然自己早就有购车欲望,但是由于家人不放心等原因,直到去年初他才买回了一辆耐磨实用的中华轿车。
轿车使用了一年多,蒋先生笑道:“我买车是值了。”以前他到工地上往往受时间限制,一般雇的车到天黑时要赶回家,第二天再雇,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开支;现在到工地工作再晚,都可以当晚赶回家。蒋先生热衷于向大家宣扬他的爱车,总爱对没车的朋友说“我有车,我送你回家”,其实,他更多的是想让朋友夸一下他的车。朋友要是夸他几句,他会乐上半天。
在他的影响下,如今,同样从事土木工程的弟弟和弟媳也学了驾驶,准备买车了。
张扬个性型
“我也没想太多,买车是一种必然。”邮城一位从事酒类销售的张女士,自己创业已有几年,是位事业有成、追求时尚的前卫的女强人。几年前,她已拥有一辆小型面包车,但是去年她又买了辆红色的别克凯越时尚运动型轿车。
独立特行的张女士买车有自己的主见。她说:“别克凯越有青春气息、造型优美,动力性、安全性和操控性都十分出色,特别是时尚的外形,很适合自己的个性。”
买了车后,张女士对汽车进行认真仔细的包装。她换上了黑白相间座垫,车台前方型的香水瓶简洁大方,用的是蝴蝶状的底垫。“现在到扬州、南京办事就像在家门口一样”,张女士说。虽然每年要增加1万多元的养车费用,但张女士觉得,活动半径扩大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每逢节假日,张女士常会带着家人去体验一番自驾游的乐趣。
不甘落伍型
“前年去参加同学十年聚会时,发现同学们个个都开上了车,比较受刺激。”大学毕业后在邮城某机关任公务员的孙先生谈到当初想买车更多是为了面子。但是真正决定买车前,孙先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的。
孙先生做了一番市场调研,了解到邮城目前一辆私家轿车正常的消费大约在1万2千元左右:保险费4500元/年,养路费1500元/年,保养费1000元/年,作为市内代步工具加上油耗5000元/年。现在邮城停车市场管理等还没有到位,不存在停车费用。正常每年花费12000元就完全可以享受到“有车一族”的快乐了。
孙先生谈到自己和妻子收入都比较稳定,养一辆车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问题。自己家住在城东,而邮城市区的学校集中在城西,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节假日下乡、访友,去年他购买了一辆10万元的北京现代轿车。购车后,虽然每年要增加1万多元的养车费用,但孙先生觉得,活动半径扩大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今年春节拜年,他一天就探望了三户长辈。每逢节假日,孙先生常会带着家人去体验一番自驾游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