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5 00:00:00 作者:任仁 /文 摄 来源:今日高邮
――凌芳病情稳定回邮继续治疗
市中医院副院长蒋太生(右一)了解凌芳的病情
凌芳(右二)出现在“5.19“慈善募捐晚会
5月18日,离开家乡22个月的凌芳,途经三省一市,越黄河、过沂水,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高邮。
当市中医院派出接她回家的救护车行程千里跨进江苏境内时,车窗外的田野麦浪滚滚、一片金黄。凌芳终于又见到了她熟悉的农田村舍、一草一木。
在1000余公里的旅程中,长期坐卧病榻的凌芳,很少闭目休息,她仰望蓝天白云,俯看树木河流。车停服务区,她总是指东问西。外面的世界对她来说,真是太精彩了!
是日下午6时许,历经11个小时,救护车终于驶抵目的地――市中医院。凌芳依窗辩认着她朝思暮想的妈妈、姑姑、舅舅等亲人。
车门打开,凌芳缓缓走下车来,一名小姑娘向她献上一束鲜花。当凌芳得知向她献花的小姑娘是已长高了许多的堂妹时,感慨不已。凌芳似乎对家乡已有些陌生。
往事难回首
凌芳早在2005年3月参加高考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遂作“肝炎”治疗,并坚持学习,直至完成当年高考。据现在为凌芳治疗的医学界权威人士说,当时所谓的“肝炎”症状,其实就是“血液病”症状。
由于未能对症下药,到了当年7月底,就在凌芳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她突发高烧,经市人民医院诊断后,立即送至上海就诊。
凌芳在那段时间,高烧不退,三系血细胞重度减少。分别在上海、苏州6家医院诊治。因病因说法不一,治疗5个多月,花去医疗费用44万元,共接到7次病危通知书。
病急“乱”投医。凌芳的父母眼看在南方为女儿医疗无果,又听说北方医治血液病与南方有别,便立即赴天津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主任、国家“211”工程办公室主任邵宗鸿教授诊断。
邵宗鸿教授回忆他当初见到凌芳时的情景说,那时凌芳体质极差,精神状态几乎到了崩溃的境地。脸色蜡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有关指标极差。但是,她患的不是绝症。
后经邵宗鸿教授对凌芳进一步的诊断,确定凌芳患的是“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这是一种可治的良性血液病,也是种慢性血液病,更是一个需要强大经济支撑才能治疗的病。
凌芳从患病到现在,已用去医疗费120多万元,其中社会各界捐资30多万元。为了减少医疗开支,凌芳带着邵宗鸿教授的医治方案回到家乡中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曙光已初现
市中医院对凌芳回到家乡接受治疗之事极为重视。院长柏基荣,负责医疗的副院长蒋太生和分管后勤工作的副院长盛伟武,对凌芳的治疗和后勤保障工作作了精心的准备。
17日晚,市中医院西医学医师马天宇在天津与那里的医师对接凌芳病情时,天津方面一再恳请高邮要为凌芳准备一个单间。他们说,凌芳在天津17个月,一直一人住单间,担心的就是怕她受感染。如果不能保证住单间,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马天宇医师立即将这一情况告知院领导。市中医院在病房走廊上都住有病员的情况下,特意将抢救室腾出来给凌芳单住。在凌芳入住抢救室前的数小时,护士长姚维玲等对抢救室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消毒处理。现在,凌芳已单独住进了正式病房。
在由天津返邮途中,马天宇医师与记者数次交谈凌芳病情。他认为,凌芳能坚持到今天已是个奇迹。他说凌芳顽强抗病的毅志力和凌芳家人以及社会各界关爱凌芳的爱心行动,都很让人敬佩。
据马天宇说,根据天津院方目前制订的治疗方案,凌芳每个月的药品费用在9000元左右。而且这是在一切正常情况下的费用。
马天宇说,如果凌芳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自身免疫力有所提高,造血功能不断恢复,那么,医疗费用就有可能逐步减低。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顽强的。凌芳现在白细胞和红细胞已接近正常,但是血小板还比较低。总之,曙光已经出现。
凌芳终于出现在了我市“5・19慈善一日捐”的文艺晚会上。凌芳在母亲的搀扶下走上台,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她说,父母给了她人生的第一次生命,是社会各界热心肠的人士给了她人生的第二次生命。她将感谢一生,感恩一生。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慈善总会会长朱德辉向凌芳发放了2000元慈善救助金。
凌芳回到高邮接受治疗的一事经媒体传播后,先后有赵明理、胡茂春和王学宽分别向凌芳捐款2000元、1000元、500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成为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