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8 00:00:00 作者:陆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访原新四军干部顾理昌
六十年前,一位青年才俊,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在高邮献出了宝贵生命。
六十年后,一位耄耋长者,为了了却60年夙愿,来高邮祭奠其革命引路人。
5月19日,烈日炎炎。下午,高邮烈士陵园,袁舜生烈士墓碑前,一位头发苍白的老人,在女儿搀扶下,向袁舜生烈士敬献了花篮,并老泪纵横地说:“袁舜生同志您为了革命,把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在这里长眠了60年。今天,我看您来啦!您安息吧!”――这位老人,是新四军老战士、原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宣传组组长顾理昌。
当天晚上,在顾理昌下榻的润扬酒店,笔者与高邮电视台记者周振富、朱超,对顾老进行了专访。
顾理昌心情既激动又沉痛,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回忆那难忘的岁月,讲述了与袁舜生结下的革命友情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顾理昌介绍说,袁舜生虽然出身在地主家庭,但他背叛了剥削阶段,自觉接受革命教育,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41年,袁舜生受党指派,到泰东县(后与东台县合并)拼茶区从事敌后武装斗争,担任区长、区委书记。顾理昌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小学刚毕业,在袁舜生的教育影响下,他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参与组建了儿童团,担任了儿童团团长。袁舜生经常到儿童团开展教育,讲红军故事,教唱“黄桥烧饼歌”等革命歌曲,教大家怎样宣传五二减租,教育大家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革命有用的人。
顾理昌回忆说,袁舜生在他家乡坚持敌后斗争,作风深入细致,斗争勇敢顽强,工作非常出色。1941年春,泰东县县委为了适应斗争形势,把拼茶区划为拼南、拼北两个区,调袁舜生任拼北区区长。这个区敌伪势力很强,6个乡全在敌伪统治下,碉堡林立,扫荡频繁,区、乡游击队大部被敌人搞垮,许多人被杀害,革命士气低落,形势非常紧张,活动相当困难,斗争极为艰苦。身为区委书记兼区长的袁舜生,虽然是外地人,屡遭敌伪袭击、追逐,但他毫不气馁、后退。他高举抗日民主的革命旗帜,采取机动灵活的斗争方式,扎根于群众之中,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开展反伪化斗争。本来,这里的敌伪政权指定伪乡、保长向我游击区渗透,妄图分化我政权。袁舜生利用这个机会,向敌伪人员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讲斗争形势,讲民族气节,讲团结抗日,运用分化瓦解的斗争策略,孤立打击最顽固的敌人,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团结了一批比较开明的上层民主人士,一些不甘心当汉奸的伪乡、保长被争取过来了。一次,区里一个干部被伪军扣留,袁舜生知道后,责令有关伪保长做工作,很快把这个区干部营救了出来。
采访中,顾理昌不时用面巾纸擦拭自己湿润的眼睛,深情地说,是袁舜生把他引上了革命道路,介绍他入党,对他一身影响特别大。1943年春天,袁舜生因革命需要调到其他地区工作后,顾理昌接过他的革命枪,以他为榜样,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48年,顾理昌调到高邮湖西北淮南地区天长县黎城区担任区长;后调入安徽省委工作;1952年在北京俄语学校工作。
自从1943年春上,袁舜生和顾理昌分别之后,他们就永远地离开了。后来得知袁舜生在高邮牺牲,顾理昌悲痛万分,心里的哀思伴随着他60年。顾理昌曾有几次来高邮的机会,但都因特别的 情况擦肩而过。今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组团参观访问苏中,寻访新四军足迹,凭吊革命先烈。顾理昌不顾82岁高龄和身患心脏病,坚决要求参加,借此机会了却60年的夙愿。
顾理昌告诉记者,袁舜生为了革命已长眠地下60年了,没有留下子孙后代;而我自己享受到革命胜利后的幸福生活,子孙满堂。不来高邮祭拜他,自己心里永不得安宁,终生遗憾。今年是袁舜生牺牲60周年,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要让他们永垂不朽,使他们精神永世长存。
目睹顾理昌向袁舜生烈士祭奠感人场面,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副会长、新四军高级将领江渭清之子江旅安,欣然写下了“访苏中,忆往事,老泪纵横祭先烈。大地绣,山川锦,安居乐业慰英灵”一首短诗。
附:袁舜生简介
袁舜生(1919-1947),原名袁其端,曾用名袁顺森,宝应县郭桥乡人。1919年出生于地主家庭。1940年7月参加新四军服务团任通讯组组长,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东台、兴化、宝应、高邮等县担任区长、区委书记、民运、宣传、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副县长等职。1947年7月10日在黄邳区草王镇反“扫荡”斗争中落水牺牲,时年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