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忙碌的社区“文化部长”

2007-06-15 00:00:00    作者:刘久凤 张晓晖/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老林是我们社区的大忙人,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出主意、搞策划,最近他又被推荐为‘文明观察团’的成员,写了份有关公共厕所节水方面的调研报告,已引起市里有关方面的重视。老林为社区忙这忙那、任劳任怨,不要任何报酬,大家都叫他‘文化部长’。”――早就听说市水部楼社区有个忙碌的“文化部长”,近日,记者慕名前去采访。
还没走进水部楼社区,就远远看见几个买菜回家的老头老太,正站在社区外墙的橱窗前。“高血压病人应忌食公鸡、狗肉等温补性强的食物,不宜喝浓茶”,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头一字一顿地读着橱窗内的文字。其他几个人就议论开了:“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回家得提醒我家老头注意点。”还有人由衷地赞叹:“这个老林还真有两把刷子。”
踏进社区活动室,只见一位老者正在桌前忙碌:裁纸、画线、打色,有条不紊,一板一眼。社区的张主任介绍,他就是老林,大名林向阳,今年62岁,退休前在市电子公司从事20多年工会工作。“孩子们快要放暑假了,为他们出一期橱窗。”说起橱窗老林是侃侃而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我这期刊头要画成绿色代表希望,下面再画一些小树代表茁壮成长。”“这些内容都是你选的吗?”记者注意到已经写好的内容,非常活泼,不仅有家庭教育、优秀学生谈学习经验方面的内容,还有“童言稚语”、“儿童健康”等栏目,果然是“专业水准”。
“为帮我们社区节省开支,连刻字这样的技术活,老林从不到电脑刻字社里刻,而是自己刻。”谈起老林为社区的付出,张主任是滔滔不绝,“老林每出一期橱窗,都会累得腰酸背痛,可从不见他皱过眉,总是乐呵呵的。”一年前,老林退休了,他看到社区的橱窗破败不堪,内容陈旧,闲不住的老林自告奋勇找到社区张主任,要求义务包揽这一块的活。
橱窗是社区的“脸面”,有了老林这个“专业人才”,社区的“门脸”果然大放异彩。首先是橱窗更新勤,每月至少换一次,更多的时候是换两次。其次是有看头。老林的毛笔字写得好,楷书、隶书、黑体字,看上去赏心悦目,画也画得有水平。
“老林还善于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府的工作布署与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一旁的张主任插话:“老林有一个锦囊,妙计全在里头。” 老林的“锦囊”是一个剪贴本,里面贴满了图案。原来老林是个有心人,平时看报纸、杂志上有个什么好的图案、文章,他都一一剪裁下来,方便自己在出橱窗时用;就连一些保健品、食品的外包装盒,他也能从中找到灵感。有一次,他在一个保健品盒上看到一幅大手牵小手的全家福图,他特地留了下来,在出计划生育专版时就将这幅画画了上去。
老林对社区其他工作也很上心,各类庆典、检查评比啊,他都帮忙出个点子,策划一些节目。在今年的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由水部楼社区表演的扇子舞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这不,“七一”快到了,老林又向张主任建议搞一个互动的党建联谊会呢,并拿出了几页纸的方案。
“老林总是不要任何报酬,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出主意、搞策划。不知是谁给他封了个‘文化部长’的业余职务,后来大家就叫开了。”对于这个称呼,老林也乐于接受。
“老林还是社区里的义务理发师。”说起“文化部长”老林,社区其他主任又谈起来,“老林这个绝活,还是当兵的时候学来的。”每到月半,社区的“党员活动日”,老林就背着他的挎包来了,包里放的是几件简单的理发工具:电推剪,剪刀,梳子,毛刷,剃刀……剃完一声“好了,下一个”,动作细致轻柔,且不收分文,因而他的顾客群也不断扩张。不久,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也被他纳入服务对象。他有一个小本子,每月谁的头发该理了,他盘算好了,就骑着自行车登门,果然,人家在家盼着呢。忙活完这一家,再到下一家,总之,老林每个月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前不久,热心的老林被群众一致推举为市“文明观察团”成员,这下老林更忙碌了,没事就在社区、大街上转悠,交通违章了、乱扔垃圾了,吵架斗殴了,他都要亮出身分管一管。他还积极献计献策,前不久,他花一个多月时间跑了城区的十多家公共厕所,就厕所的节水问题写了一篇调研报告,报告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也有人说他傻,不为钱不为利每天这样忙值吗?可老林说:“我是共产党员,大家又信任我,称我为‘文化部长’,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