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8 00:00:00 作者:袁慧/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当我们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感叹生活的多姿多彩时;当我们享受着美妙的青春,感叹人生的美好时;当我们在栀子花的芬芳中,感叹生命的奇妙时……我们的身边却有这样一位花季的少女,用她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了8年的艰苦斗争。就在近期,这个不幸的生命被检查出病情已由原来的慢性肾炎恶化为尿毒症,必须进行换肾手术,手术费用30余万元。这笔钱将少女原本已四处举债的家庭,一下子逼到了生与死的边缘。
1999年10月,甘垛镇志强村村民张文明16岁的女儿张利华被检查出患上了慢性肾炎。从那时开始的8年里,南京、上海、山东、安徽、陕西,哪里有一线希望哪里就有张文明父女求医的身影。
2006年7月,一边上学一边治疗的张利华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分院毕业,同时顺利取得外语6级证书。当张利华带着对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展望踏上讲台还不到半年,她的病情突然急速恶化,并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2007年5月28日,病危的张利华被送往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血透治疗。
6月12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笔者按照约定与市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一同踏上了前往南京的路途,去看望正在省人民医院治疗的张利华。
张利华 做命运的强者
在赶赴南京的途中,笔者设想了好几套委婉的采访方式,以尽力不触及这个家庭最痛苦的记忆。见到张利华后笔者发现,眼前这个面色蜡黄、体形消瘦的小姑娘远比我想象中坚强。
1999年秋季,张利华开始了她的高中生活,发现自己的腿出现浮肿(肾炎的症状之一)时她并没有在意,以为是军训拉练正常现象。国庆放假回家,父亲发现她的双腿不仅浮肿,用手一揿就是一个深窝。村卫生院的医生要张利华的父亲赶紧带张利华上大医院检查。在市人民医院,年仅16岁的张利华被确诊为慢性肾炎,并住院接受治疗,2个月后因病情 加重转往南京军区总院。
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张利华的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期间,一直惦记着学校、惦记着老师和课本的张利华,总是不忘在治疗的空档认真学习。回家后,父亲便与学校商量让她重返课堂。重新入学后不久,张利华就成为了班上的课代表和学生会的团干部,优秀的学习成绩、出色的工作为她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誉,并多次被评为校级、市级优秀三好生、优秀团干部。学习――治疗,治疗――学习,就这样,张利华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她的高中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分院录取。
在此过程中,家人只要是从媒体上得到一丝有关肾病治疗的消息,都要带着张利华去试一试,而每次又因为资金问题而将她独自一人留在异地治疗。8年里,张利华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取钱、一个人排队拿药、一个人坐车回家……至今她还记得,19岁那年,自己怀揣家人好不容易筹集的3万块钱,登上了开往了山东潍坊的长途客车,凌晨2点多到达潍坊的时候,车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一下子,拉客的山东大汉就抢走了张利华的行李包,吓得她赶紧打120要医院来接。
张利华也渴望奇迹的发生,但更愿做命运的强者。平时酷爱学习的她十分欣赏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一句话――“虫子是小的,但它可以使人弯曲”。张利华说,这是一直支撑着她坚强地面对病魔、不向命运低头的原因之一,她坚信再小的生物都有其生存的价值。这些年来,每当她一个人在外地治疗,想家的时候、意志消沉的时候,她总是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
大学毕业后,满心欢喜的张利华以为自己可以像父亲一样,站上神圣的三尺讲台,传道授业于人。不曾想,命运又一次将她推到了死神的身边。刚实习不到半年,张利华就发觉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并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异常等现象出现。2007年2月,张利华在南京军医总院复检时,医生要求其立即住院做血透治疗,并让她通知家长。而此时的父亲张文明却只能无奈地拖延着女儿的治疗时间,因为重新调整后的工资迟迟没有到账,家中无钱给女儿看病。
2007年4月10日,张文明的工资终于到账。在他将女儿送进医院刚想松口气的时候,却听到一个让他伤痛欲绝的消息,女儿再晚来一天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她两眼的视力已经下降到0.2和0.15;血色素不到5.0;脂肝上午1400,下午1600,这是正常病人一个月的脂肝上升量,医院确定张利华的双肾坏死,并已转化为尿毒症,必须进行血透治疗或者换肾。
家人 与死神赛跑
张利华的父亲张文明是甘垛镇中心初中的一名普通教师,母亲陈兰英务农,农闲时在镇上一家轧花厂打工。张利华算起来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早在1982年他们有过一个男孩,后因意外患上了脑瘫症,连续治疗6年、花费3万余元还是没能挽留住那条生命。就在张文明一家感谢上天又给他家带来一对小儿女时,上帝又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女儿张利华被确诊为慢性肾炎,这一治就是8年,目前已经花费30余万元。
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张利华的医药费是笔不小的数目,一家人平时是省吃俭用,想着法子挣钱。张文明白天上课,晚上就跟老父亲两个人出去掏树根,最多一个晚上可以淘到200多斤,4分钱一斤能挣到8块多钱;村里有谁不要的田地张文明就申请过来种棉花,最远的田地曾种到离家10多里远的外村;家里养的鸡鸭很少上桌,都拿到集市上去卖;家里10多亩地的农活,张文明从来没有花钱请过人帮忙,是70多岁的父母跟着他们一起起早贪黑地忙;青菜上市了,老母亲经常一个人走上10里远的路到集市上去卖,往往为了赶回家干农活,40斤的菜10块钱就卖给别人了……有一次在山东潍坊看病,张文明甚至跑去卖血,以维持女儿在看病期间的生活费用。为了能省出更多的钱让张利华看病,在张利华考上大学的那年,成绩同样优秀的弟弟中途辍学外出打工。
时间一点点流逝,钱越花越多,张利华的病却越来越重。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面对孩子病情的不断恶化,张文明的眼泪还是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现在张利华在南京一个星期要做三次的血透,每次1500元左右,平时每天的医疗费用高达800元以上,刚到省人民医院17天,就已经花去了近2万元。张利华病危后,母亲陈兰英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因为一个陪护床位要30元左右,陈兰英每晚都是坐在椅子上休息,实在困得不行的时候就趴在女儿的床沿边。而为了省钱,母女俩早饭是一份稀饭,两个馒头,中午和晚上都是一菜一汤一份米饭,张利华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吃,虽然医生交代自己营养严重不良,可自己从来没有吃过荤菜,现在就是逼着吃也吃不下去。
张文明含着泪告诉记者,8年来,家人的执著付出就是希望能挽留住女儿的生命,虽然 已是四处举债,但他们不会放弃。一个肾源需要8到10万元,而且等待合适的肾源所需要的时间不确定,所以,陈兰英决定将自己的肾移植给女儿,目前,她与女儿的肾配型已经检查完毕。然而,尽管原本30多万元的手术费现在只需要20多万元,但张利华的家人又如何才能在短期内筹集到呢?
爱心 生命不能等待
市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看望张利华
张利华的病情恶化并急速转化为尿毒症的消息在亲戚朋友中传开后,所有的人都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感到惋惜,不少人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希望尽一点绵薄之力以延续这个年轻的生命。
市委宣传部、高邮市关工委、扬州教育学院高邮校区、市教育局关工委等分别为其送去1000元,市慈善总会送去1500元。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还在6月初联合市教育局及张利华家乡镇政府向全社会发出捐赠倡议,得到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张文明的学校领导、乡镇的领导纷纷慷慨解囊……张文明的同学金开明为其送去了10000元,素不相识的扬州和益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的杨卫平捐助了2000元。
今年4月里的一天,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看完张利华寄去的求救信后,当即批示“请市民政局、慈善总会牵头对张利华的情况做调查,如情况属实,尽力给予帮助,并可联合其他有关部门进行一次捐助献爱心活动”。同时,他还带头捐款。市政府办也将张利华列为定向捐助对象,共捐现金6900元。
关注张利华病情的热心读者们,如果您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为挽救一个即将凋谢的花朵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请与市新闻信息中心4683110或市慈善总会4644913联系,我们将根据捐赠者的个人意愿,为您服务。
生命不能等待。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吧!几块钱,对你来说也许仅仅是一支雪糕,一瓶饮料,一块汉堡,而对她来说,却是生命的希望啊!只要您献出爱心,您会发现,一个生命的奇迹正因为您的加入而慢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