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翰墨清香乐人生

2007-06-19 00:00:00    作者:杨星/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智者乐水,文人雅士都钟情于高邮湖畔这块宝地。在浓浓的水韵中,这块宝地孕育出一大批热衷书法艺术的铁杆书迷。其中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百姓;有耄耋老人,也有小朋友。
这当中也包括薛刚。
认识薛刚,缘于最近《中国硬笔书法报》向他约稿求墨迹,喜欢书法的我也满心欢喜地接下了这个采访的活。
看见薛刚的作品首先的印象是“字如其人”。薛刚擅长颜体,在他的作品里那种年轻所固有的朝气以及字的雄健端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前书坛浮躁之风日盛,急功近利之辈对颜体楷书望而却步,然而薛刚却对“舞墨”楷书痴迷有加,不由让我们这些80年代后的浮躁一代对他顿生敬意。印象中薛刚就是这样一个人:自信、直率、乐观、坚韧。
薛刚性格豁达,爱书成癖。对他来讲,书法言志也。他笃信“书法虽不能延伸人生长度,但可拓展人生高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起点,但可定位人生方向”。薛刚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受父亲的影响和教导,薛刚迷上了文学和写字。
说起写字,薛刚说,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师范的文选老师。文选老师的楷书规范流畅,深受同学喜欢。他曾暗下决心:一定要像文选老师一样写一手好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崇高的、伟大的。文选老师成了薛刚学书法的最初启蒙者和引路人。那时,师范生强调“三字一话”,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由于自小的基础,薛刚在练字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深受文选老师偏爱。每逢周末,文选老师都要将薛刚带入其家中,单独教字,并经常勉励他“百尺竿头更进一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薛刚的字已写得有模有样。新春佳节,亲朋好友常要薛刚书写对联。看着自己书写的楹联高高挂起,他露出了快乐的笑容,同时也更坚定了他习字的决心。
那时,除了书法,他对文学、艺术兴趣也愈来愈浓,不但涉猎广泛,而且积极参与。黑板报上有他的字迹,宣传栏内有他的文章,书社等各种团体组织有他的身影,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正是这最快乐的青春年华为他以后的书法艺术做了很好的铺垫。他在高邮珠湖青年文化周书画现场比赛中频频获奖。师范毕业那年,他还荣幸地获得全国青少年书法比赛银奖。
1989年,薛刚成为界首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他告诫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写好字,尤其是板书,否则难以为师!在教学当中,薛刚把每次板书作为自己练字的平台,将硬笔书法的千变万化融于其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薛刚的古诗板书,可谓是一幅书法作品,学生在其书法的熏陶下,学习文学更起劲了。虽然身兼语文、美术老师,教务繁忙,但稍有闲暇,他总喜欢写写画画。手就是“笔”,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就是“纸”,信手写来,日不间断。在教育学生时,他反复强调:“字,犹如一个人的脸面,见字如见人,大家一定要把字写好。”在其严格的教导下,薛刚的学生在高邮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中频频获奖。业内人士说,当时在大家的印象里,只要有界首的学生获奖,那必是薛刚的学生。
后来,薛刚调至教育局工作,虽然行政工作繁忙,他依然临池不辍。每天临帖、练字,成为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余时间他又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书论,为日后在书海遨游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学书法,薛刚多次与同道们上太原、赴京津、下郑州、走西安,请高手、拜良师……为了学书法,薛刚跟随高邮书法名家“送文化”、“送春联”下乡,虚心学习他人作品;为了学书法,省内外书店成了他淘书的乐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 九十年代,他在书法方面有了较大的收获,犹擅楷书,形成了浑厚大气而又朴实无华的书风。他成为扬州书法家协会会员、高邮书法家协会理事。同道夸赞他“作品的特点是大气,是堂堂正正,大大方方。面对赞誉,薛刚格外冷静,他说:“学书法,如登山,只有登临山顶,才能一览众山的雄姿。而我现在还在半坡,还要更加努力,而不是浅尝辄止,自我满足。”
薛刚不仅热爱写字,只要跟书法有关的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在读师范的时候,薛刚就是该校书画社社长。在刚刚结束的“国税杯”高邮市首届硬笔书法大奖赛中,薛刚积极参与了该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另外,薛刚还经常应邀到学校进行有关书法艺术的客串讲座。薛刚坦言,到学校举办书法艺术宣传讲座,既是在师生中营造良好的书法艺术氛围,同时也是他这位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的职责所在。他说,书法是一种艺术,它集中而深邃地反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中国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的一种方式。面对网络信息时代,键盘将逐渐代替笔的现实正在向我国的传统文化挑战,中国书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拯救和传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