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爱捏面人的巧小伙

2007-06-20 00:00:00    作者:张晓晖/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听说高邮有个巧小伙――邹祥,在市区某大酒店担任厨师长。他做事一丝不苟,厨艺好,而且爱好广泛:建网站、捏面人。近日,记者来到他家中采访。
走进邹祥的面塑工作室,一件件面塑作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面人造型新颖,率真自然,有着浓郁的民间气息,令人看了爱不释手。
当记者问邹祥制作面人的方法时,他平静地告诉记者,他18岁开始学厨师,厨师这门手艺中有雕刻,因为喜欢而且有师傅指导,勤于钻研的他雕花、做展台样样技艺精湛,曾荣获市烹饪食雕大赛二等奖。而捏面人并没有师傅指点,原来不懂如何下手,自己经过不断的实践,现在能随意捏出所需要的作品。邹祥对捏面人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每捏一个面人,都觉得它们是活生生的,跟我一样有喜怒哀乐。这辈子跟它们做伴,我其乐无穷。”
2000年邹祥在扬州迎宾馆当厨师,第一次看到“满汉全席”,被盘中摆着的各种造型的面人深深吸引,他驻足观看了两个多小时。后来听说这个捏面人师傅单独在一个房间里捏,别人看一眼都要付钱。这让邹祥又羡慕又嫉妒,但直觉告诉他:这东西不难,我一定能学会!
邹祥就开始摸索“捏面人”的技艺, 刚开始他抱着“耍”的心态,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做些小兔、小鸟。每个“小家伙”耗费的时间只有1个小时左右。并不专业的他,完全把制作“捏面人”当成了业余爱好。一次在饭店炒菜时,邹祥发现餐桌上用萝卜南瓜等做成的“看盘”需要现雕,浪费时间,花样不多也不很好看,而且还只能一次使用,于是,他大胆地向餐厅经理提出了将面做的小动物当“看盘”的建议。 由此,他获得第一次把“小家伙”摆上餐桌的机会,他的面人意外地获得了食客的好评。邹祥从此更加努力地钻研“捏面人”,一有时间就开始琢磨“面人”。
由于没有人指点,市场上也找不到相关的书籍,刚开始邹祥遇到了不少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样才能让面定型、不沾手,经过无数次试验后,他终于摸索出捏面人的面要在刚蒸熟冒热气的情况下揉捏最好。
定型的问题解决了,又遇到了捏好的面人易干裂变形、发霉变质的问题,为琢磨解决方法,他连走路、吃饭也在想。尝试了各种方法,用肥皂水和面,当时效果还不错,不干裂,但是过了不长时间还是发霉;到商店去买防腐剂被人误解,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怎么办?
邹祥说,真正走上捏面人的道路,离不开妻子杨丽的支持。一段时间他在青岛工作,有一次陪当时还是女友的杨丽出去玩,在一处旧书摊上看到一本青少年读物《面塑》,他当即买了下来,结果把坐车的钱用完了,只好和杨丽走回了住处。
捏好的面人易干裂变形、发霉变质,这些都是配料不合理造成的。根据这本《面塑》书上的介绍,他重新调整了原料配比,改进了配制方法,又从湿度、温度等方面反复实验,并特别注意了操作过程的先后工序,终于使面人达到不裂的质量要求,摸索出最佳配比方法。
也正是这本《面塑》真正让面人融入了邹祥的生活。看着书上介绍的大师的作品,他对捏面人的兴趣越来越浓。大概是天生与这门艺术有缘,那些不起眼的面团在他手里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动物、人物形象。不久,亲戚、朋友里就传开了……不久便有人跟他定做面人了。
“高邮本地捏面人的师傅很少,并且手艺不外传。即使有少量面塑作品也是祖传下来作祭祀用的。”邹祥告诉记者,为了能与其他捏面人师傅交流,捏出更好的作品,他买回了电脑,自己申办了一个网站,把作品传到网上,通过网络与其他人交流,邹祥对作品不断改进,手艺也越趋成熟。
看邹祥捏面人是种视觉享受:红、绿、黄、白、黑等各色面团,被他随手一掰,先在小木棍上捏一个头形,然后用其他颜色的彩面捏出眼睛、鼻子、嘴巴等点缀其上,再辅以搓、捏、揉、压、按等手法,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一个面人就这么成形了。这给人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但这“简单”之中其实包含了他多年的心血。
邹祥有着自己的梦想:高邮是一个邮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捏面人的工艺与邮文化结合起来,表现更广泛的内容,使捏面人的路越走越宽广。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