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1 00:00:00 作者:任仁/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吴进忠,年过半百,身材精干,面庞饱满,皮肤黝黑。经历丰富的吴进忠现在是越南进国联营公司经理。
吴进忠2000年刚到越南时,公司设在素有“海上桂林”之称的夏龙。如今公司已挺进越南首都河内辖区。他的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摩托车手把开关等零配件。产品销售占越南市场份额的60%左右。
认识吴进忠,缘于他上幼儿园的女儿吴中卿。小姑娘拉得一手小提琴,今年5月份去俄罗斯海参威演出,现在又取得了赴新加坡演出的资格。吴进忠对此是既喜悦又忧愁:喜悦的是女儿小小年纪已有点小出息,忧愁的是公司业务繁忙,他难以顾及女儿的兴趣爱好。
吴进忠说,他能有现在的创业之果,实在来之不易。他于1977年参加工作,担任过供销员、市物资协作公司经理(法人代表),丹阳市宏发电器有限公司经理(法人代表)等职务。还从1987年起连续是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的市政协委员,曾被评为市党外优秀青年干部和扬州市经协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吴进忠有过辉煌经历,但也经历过下岗的苦恼。一度时期,为了生存,他还开过出租车。一些故交旧友乘坐他的车,打趣地说道:“政协委员为我们开车,深感荣幸啊!”
“天生我材必有用”。吴进忠开出租车时间不长,便被一位故旧熟人聘用到广东省的番禺市担任进国摩配厂副厂长,主管技术和生产。
吴进忠任副厂长不久,越南亦走“改革开放”之路,一批批越南人跨越“友谊关”,来到中国“淘金觅宝”。
中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虽然开始从自行车向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方向转化,但自行车仍占主导地位。而越南,全国人口虽比江苏省多千把万,而摩托车的年销售量却在300万辆左右。摩托车的市场太诱人啦!
一名越南人看中了巨大的摩托车市场,便向吴进忠的厂方提出在越南办生产基地的愿望。同时,请求中方委派一员“大将”担任主管。
吴进忠的顶头上司,慧眼识宝。他认为吴进忠能当此任,便十分大度地将吴进忠引荐给越方。
吴进忠现在回首六、七年前出国当经理、做老板时的情景说道:“当时心里就坚定一条,不怕吃苦。但是,对困难方面,估计不足,尤其是语言方面的困难估计不足。”
中国、越南,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渊源流长,中国许多民风民俗和传统节日,越南人民也在沿袭,如端午节他们也吃粽子;中秋节他们也吃月饼。许多越南人也会讲中国话。但是,他们会说的中国话,多为广东一带的粤语方言。而聘请的越方翻译,也只能翻译生活方面的一些日常用语,双方在生产、经营中的专业术语,几乎没有“共同语言”。这可急坏了吴进忠。
“急中生智”,吴进忠把企业的生产、销售等部门用符号代替,例如“生产部”就用“☆”代替。而上千种的生产用品,分别用英语字母代替,如前刹车开关共有6个零件,便分别用S1至S6代替;后刹开关11个零件就用H1至H11代替。目前,企业的“代替符号”已为中越双方员工共识。
语言关攻破了,但是越南炎热潮湿的气候,还是令吴进忠感到十分难受。吴进忠说,一次他加班工作至次日凌晨二、三点后,越方一名小青年陪他去宿舍休息。谁知这名小青年就是无法打开宿舍的门锁,苦得他俩在室外一直熬到“东方红、太阳升”。吴进忠感慨万千地说道,那个苦熬啊,再加蚊子叮咬啊,实在令他一辈子忘都忘不掉!
当然,吴进忠在越南六、七年,还有许多令他难以忘怀的喜悦之事。他说,越南年轻人结婚,布置喜庆的场景,都贴有中国“双喜”汉字。婚宴上也闹闹新郎、新娘。每当置身这样的环境里,吴进忠就仿佛在国内家乡一样的欣慰。
更令吴进忠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每到夜晚,越南学校开设的“夜校”,有70%的课程是汉语。许许多多越南的年轻人,对学习汉语感兴趣。吴进忠告诉记者,出现这种现象,既有社会现实的需要,也反映出祖国经济繁荣强盛,对世界的影响辐射力越来越大。中国人受到越南人的尊重和羡慕。
在越南,由于汉语老师紧缺,吴进忠被“客串”担任一个月的汉语老师,他说,就教他们会说生活中的一些生活日常用品,如牙膏、牙刷、眼镜、手表、手机……
吴进忠“客串”汉语老师时,恰遇越南国家的教师节,校方专门宴请老师,而且还向老师发红包。吴进忠说他亦“沾了光”。
吴进忠说,越南这些年来,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设方面发生的变化最为显著。而且各方面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透明和公开。他的企业在越南也是蒸蒸日上。
吴进忠目前在越南的企业,早已由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近400人。去年产值达到2100万元,今年上半年产值就可达到2000万元。而且企业前景看好。
吴进忠真诚地说,他也没有想到,年近50岁,还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他表示,趁着现代的好时光和一副好身体,再为中国、越南两国人民和两国的企业作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