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让我们的扬州鹅走得更远些”

2007-07-25 00:00:00    作者:夏鹤生 张晓晖/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记双拥模范杨万明


图为杨万明接受记者采访

夏日炎炎,河风习习。在送桥镇张公渡村的邵伯湖段上,一个中年汉子来到湖苇边给一大群大白鹅投食。看到大白鹅激烈抢食的场面,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泛过一丝微笑。
他就是退伍军人杨万明。
46岁的杨万明言谈中显得憨厚、朴实,对于自己的创业事迹,他总是说:“这其实没什么。”可是,这13年里,杨万明不但勇于开拓,创业成功,而且带动了家乡父老致富,建成了“扬州鹅养殖基地”,成为退伍军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回首创业路,杨万明走得并不轻松。
1983年12月,杨万明从北京某基建工程部队光荣退伍后转业在北京市城建公司工作,1994年调到高邮市食品公司,成了名吃皇粮的城市工作人员。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杨万明看到不少同学、战友、同事相继下海创业。在学校曾是佼佼者,在部队曾是优秀班长,在单位曾是先进工作者的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杨万明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一片新天地。
那么,路该怎么走?
杨万明在食品公司工作时间,发现外地人对土养的家禽格外青睐,高邮鸭、菱塘鹅、鸭蛋、鹅蛋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种情形,让杨万明眼前一亮。 杨万明老家在送桥镇,西临高邮湖、东靠邵伯湖,圩堤、滩涂及水面,非常适合种草养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杨万明决心利用老家得天独厚的水面资源,辞去城里舒适的工作,回家办一个养鹅场。
杨万明的决定遭到了父母、家人的反对:“好好的铁饭碗,别人想都想不到。”村里的老百姓也议论纷纷:“杨万明是不是犯糊涂了,从城里回到农村。”……这一切都没能动摇这位退伍军人的决心,1999年,他说服了家人,在父亲简陋的养鹅场上,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杨万明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力支持,他向亲朋好友借来1万元,整天守着鹅观察、研究。杨万明祖辈几代人养鹅,也没有发家致富。父辈们养鹅经历,让杨万明开始思考养殖鹅的道路如何走才能取得更大收益。
为了学习种鹅饲养技术,杨万明整天守着鹅舍,吃尽常人难以忍受的苦,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脏,挺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冬季他吃住在鹅舍内,探索秋孵冬养技术;春季吃住在炕孵车间内,学习炕孵技术;夏季他不怕蚊虫叮咬,吃住在新民滩上……经过反复观察思考,杨万明发现,祖辈们延续的都是传统的品种,饲养炕孵技术很难有新的突破,必须更新品种,改进饲养、孵化技术,这才是惟一的出路。于是,杨万明调整发展思路,决定找专家学习技术。
说干就干!杨万明开始与扬州大学赵万里教授合作,饲养扬州鹅,通过认真刻苦的钻研,杨万明养的鹅孵化技术有了明显提高。2001年杨万明在与赵教授合作的基础上,创办了高邮市扬州鹅种鹅场,专门从事鹅新品种的杂交选育和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培育,扬州鹅品种于2003年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当年杨万明养鹅量、炕孵量翻了三番。  “扬州鹅的饲养成功对我鼓励很大。”杨万明说,经济效益的上升,让他看到了艰苦创业的曙光。
杨万明艰苦创业的精神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为了鼓励和支持杨万明搞鹅业开发,送桥镇党委、政府帮助他投入100多万元租赁土地400多亩,建成了扬州鹅扩繁、饲养基地。从此,他办起了名副其实的养鹅场。
规模扩大了,劳动量也成倍增加。杨万明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每天都要往基地跑,夏天晒得像个黑人,冬天冻得瑟瑟发抖。“苦不苦?那是真的苦!但是想到会有好的收获,这些困难都能够面对、克服。”杨万明说。
有付出就有收获。2006年,杨万明饲养的扬州鹅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的审定,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意浓。杨万明致富后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没有忘记退伍军人这一特殊群体,他思索着,如何把大家带动起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杨万明乐于帮助别人,真是个好人呀!”在送桥镇许多人提起杨万明是赞不绝口。2003年起,杨万明就开始鼓励带动村里人一起干,他帮着村里人赊苗鹅、送饲料、帮着找客户,还经常给这些刚创业的农户教技术,介绍经验,帮助大家共同发展。他的战友马士力告诉记者,2004年,以前马士力因为经济困难,常常与妻子闹矛盾,杨万明知道后主动找到他,送了200只苗鹅让他饲养。在杨万明的帮助下,马士力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路,家庭也和睦了……现在,在杨万明带动下,送桥镇2000多人加入了扬州鹅饲养业,70%以上的农户走种草养鹅致富路,同时也给送桥镇的传统产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2006年全镇种草6000多亩,养鹅120多万只,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近年来,杨万明扬州鹅养殖基地连年获得市绿色五业表彰奖励,2005年以来杨万明多次被评为市劳动模范。近日,杨万明作为扬州市的双拥典型接受了扬州市5家媒体采访。面对这一切杨万明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家乡自然条件优厚,才让家乡人走上了致富路子。”“我只希望让我们的扬州鹅走得更远些,成为带动农村经济的一个龙头。”在这个中年汉子的眼里,闪耀着自信和勇敢的光芒。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