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感谢亲人解放军”

2007-08-02 00:00:00    作者:王金宏 张晓晖    来源:今日高邮

――市人武部帮扶特困户李锦英

马棚镇十桥村的李文清是个孤儿。他出生刚几个月时父亲因病去世,未满周岁时母亲抛下了他离家出走,从此以后,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幸运的是,社会各界给这个困难的家庭送去温暖,帮助祖孙俩迈过了一道道坎儿。
7月30日,李文清的奶奶70多岁的李锦英老太奔波十几里路,找到记者,请求记者代她向多年来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表示感谢。李老太说:“没想到,我这个穷老太婆能住上新房子,每月还有生活补贴,这些都是人武部帮助解决的,感谢亲人解放军和那些帮助过我的好心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祖孙俩支撑不到今天。”为此,记者对李老太进行了专访。       
19年前,李锦英添了孙子,取名李文清。但几个月后,一场不幸就降临了,李锦英的儿子祝龙突然发现患尿毒症,病情急剧恶化,不久便去世。儿媳不忍生活重负,离家出走了。想到自己早年丧夫,唯一的儿子又离开人世,李锦英真想一死了之,但是看着襁褓中的孙子,坚强的李锦英挺了下来。
“小清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李锦英说,多亏了乡亲们接济,你一个鸡蛋、他一把馓子,帮她将孙子养大。麦收、秋收时节,村支部还派人来帮着李锦英忙前忙后,给予他们祖孙俩很大的帮助。该村支部书记朱春法说,孩子这么可怜,大家伸把手是应该的。“孩子拉扯大了,就是一条根。” 
儿子去世后,李锦英和孙子的生活尽管比较拮据,但并不缺少关爱。对“有困难就找政府”这句话,李锦英体会得异常深刻。有一次,李文清突发高烧,可她只剩下10块钱了,她找到了乡政府,一位不知名的干部当即就给了李锦英100元钱。给孙子看好病后还剩下30多元钱,李锦英还给这位干部时,他又到商店为小清买来了学习用品。
2005年春节前,李锦英心里很不是滋味。快过年了,可家里的两间茅草房坏了,家里一分钱也没有,别说是修房子,就连年都不知怎么过。正在这时,市人武部政委张玉平来到马棚镇慰问,他们听了十桥村村支书朱春法的介绍后,立即赶到李锦英家,送去了200元现金、两袋大米和色拉油等年货,让李锦英祖孙俩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
回人武部后,李老太那双充满苦涩和期盼的眼神,以及那两间摇摇欲坠的茅草房,还不时浮现在张玉平的脑海中。张玉平及时向上级作了汇报,决定将李老太作为人武部重点帮扶对象。
张玉平召集人武部一班人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先从大家有限的津贴中抽出一部分,为李老太翻建新房;定期为李老太送上慰问款和生活必需品;组织人武部机关人员每月上门探望,解决实际困难。此外,他们还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为李老太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人武部的细心关怀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李老太的心田,使她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她逢人便说:“感谢亲人解放军!”
为了报答党和解放军的恩情,去年9月,李锦英老太主动领着刚满18岁的孙子来到人武部报名参军。12月,孙子李文清被批准参军入伍。临行前,人武部部长陆士坤动情地说,“小李啊,你是一名军人了,你的奶奶就是军属,我们就是你的娘家人,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们呢!”
如今,李锦英老太不仅住上了三间明亮的新砖瓦房,孙子李文清也是捷报频传。由于李文清工作努力、刻苦训练,参军第一年就受到部队嘉奖,今年又被评为训练尖子,参加了上级骨干培训,当上了班长。喜讯传来,李老太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