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谭伟海:竹笛吹响人生光明曲

2007-08-27 00:00:00    作者:张晓晖/文图    来源:今日高邮

一个出生在偏僻乡村普通农民家的孩子,一个刚出生就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看不见灿烂的阳光,也看不到缤纷的色彩,但却用惊人的毅力在音乐上执著追求,用竹笛吹响了自己人生的光明曲。他就是去年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正式录取的我市周山镇盲人笛手――谭伟海。
        暑假期间,记者采访了19岁的谭伟海。还没有见到人,记者就先被谭伟海悠扬的笛声所吸引,一个个子不高,浓眉、平头、身体壮实的年轻人正手持竹笛吹奏着,随着他手指的起伏,一个个婉转欢快的旋律便倾泻而出,如果不是他那双略显凹陷的眼睛里一层发白的眼膜,没有人能想到他是盲人。
                             
童年梦想

1988年,谭伟海出生在周山镇双河村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父亲是木匠,母亲在家种田。在谭伟海不满周岁的时候,家里人才发现他的眼睛看不见东西。父母抱着他到扬州、上南京,跑了不少医院,但医生们告诉谭伟海父母,谭伟海患上的是先天性视觉神经萎缩,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很难医治。于是这个不幸的孩子在无尽的黑暗中度过了童年。   
        8岁时,比谭伟海小一岁的弟弟上学了。当他听到弟弟起床穿衣的声音时,他也摸索着爬起来哭喊着要跟着弟弟去上学。母亲含着泪说:“孩子,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因为你看不见。” 谭伟海沉默了。舅舅见谭伟海有时跟着喜欢唱民歌的父母哼唱,就送了一台小收音机给他,从此谭伟海的世界里有了音乐陪伴。真正触发他学习音乐愿望的却是村子里的民间乐队。偶尔听到民间乐队传来的音乐声总让他怦然心动,那些简单的乐器传送出丰富而细腻的感情,让谭伟海有种说不出的快意。童年的他一直梦想着,要是自己能学会一门乐器,当名乡村鼓乐手多好。

新的目标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谭伟海12岁的时候。1999年秋季开学前,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来高邮招生,偶然发现了天赋异秉的谭伟海,便把他从乡村带到了扬州。谭伟海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一头扎进了音乐的海洋中,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最难忘的恩师――华桂明。
第一节音乐课,华桂明放了一首《二泉映月》给大家听,还讲了盲人音乐家阿炳的故事。从那时起,谭伟海的心底就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我要做阿炳那样的人!”有着强烈求知欲的谭伟海,一下子选学了竹笛、萨克斯管等五、六种乐器,他开始了几乎有些自虐的苦练。
从小就患有哮喘病的谭伟海,刚开始练习吹奏时,不但口干舌燥,而且吹一会就会咳嗽不止。但是,这些并没有让谭伟海退缩,相反使他下定“自讨苦吃”的劲头,越是难受越练。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谭伟海慢慢学会了运气,最初的口干舌燥等现象也好多了。除了苦练,谭伟海身上表现出来的对乐器的钟爱、对音乐的敏感,让老师也暗暗吃惊。一段音乐,谭伟海只要听一两遍就能记下来了。入校第二年,谭伟海以一曲萨克斯《回家》,在江苏省音乐推新人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
由于条件限制,谭伟海最终选择了学习竹笛,因为竹笛价格相对便宜。但要把构造简单的竹笛吹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吹竹笛时,谭伟海遇上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肺活量不够大、气息短。为了闯过这一关,谭伟海经常独自一人苦练,嘴唇吹破了,口腔酸酸的.....有一次,谭伟海听到收音机上讲笛子大师冯子存为了吹好笛子站到坝上苦练“顶风笛”的故事,他也来到学校的教学楼楼顶上迎着大风苦练吹笛,有一次他竟把自己惟一的一根竹笛吹裂了。
就在谭伟海艰难摸索音乐之门时,由于经济原因,弟弟要上中学了,父母承受不起两个人学费,就想让谭伟海辍学回家。这时,倔强的谭伟海不顾一切地跟父母抗争起来,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也不断上门做工作,父母的态度终于改变,谭伟海又继续他的学业。
华桂明老师为谭伟海买了很多笛子演奏的碟片,让谭伟海先听出大概旋律,然后分段学,再按照曲子要表达的意思找感觉。为听准音,谭伟海总是反复听练习曲,然后背下来。一有时间,谭伟海就向老师讨教,晚上睡觉也都在默默背谱。除了吃饭睡觉外,谭伟海的时间基本都用在了练习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三年的时间,谭伟海就通过了竹笛10级考试。从2004年起,谭伟海便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2005年,谭伟海获得江苏省“优秀残疾儿童少年”称号;同年7月,他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残疾人舞蹈、器乐比赛,以一曲《小八路勇闯封锁线》获得一等奖,填补了江苏省连续16年未获此项荣誉的空白;他还被评为“2005年度扬州市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的获得让谭伟海增加了自信,同时也让他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笛声,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梦想成真

2006年,在学校老师和省、市知名专家的推荐下,谭伟海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试训。经过三个多月的考验,最终谭伟海以扎实的艺术功底,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赢得了艺术团专家的一致认可,成为这个中国残疾人最高级别艺术团体的正式演员。
然而,听到这个消息时,谭伟海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想把这次机会让给山东来的另一名笛手。谭伟海对陪自己一起去的华桂明老师说,那名选手跟我一样都是盲人,对于盲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太不容易了,而且他比我年轻,我的承受力比他好一些。华老师笑了:“傻孩子,你是凭实力进去的,怎么说让就让呢,现在你要利用这样的好机会继续学习。”
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后,谭伟海平均每天练习竹笛仍达到7小时以上,从师于多位全国知名竹笛大师,他的竹笛演奏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参加国内外多个重大演出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运气要循序渐进,慢慢吸气、再轻轻吐气……”此次,趁谭伟海假期回高邮的机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姜文定特约请了谭伟海为我市文艺界几位吹笛的新手作指导,他十分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认真指导起小笛手们。
在艰难的学习过程中,谭伟海认识了很多善良的人,也明白了实实在在做人的道理。谭伟海说,命运让自己与光明无缘,但是他始终相信“上帝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生活让他懂得人一定要有感恩的心。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帮助别人,他对记者说,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乡人民做些事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