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为历史留下集邮踪迹

2007-09-06 00:00:00    作者:任仁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金飞声先生近照

一份由我市集邮协会理事、全国首届网络一框邮集展览红宝石奖获得者金飞声先生用电脑制作的《高邮市集邮历史地图》,在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即将来临之际,展现在记者眼前。
这份专题介绍我市集邮史的地图的形成,缘于去年市集邮协会整理高邮集邮史时,金飞声先生有感于我市一些集邮史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使今人和后人难以寻觅前人的集邮踪迹。如1946年由新四军工作人员、后来成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的居洽群先生,于高邮城仓廒巷寄出了贴苏皖边区第一版毛泽东像“平”、“便”、“机”邮票的实寄封,这枚实寄封在如今解放区邮政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时间过去了60年,而仓廒巷在高邮城何方已无人知晓。据有心者考证,仓廒巷可能已在上世纪京杭大运河拓宽中被拆。金飞声先生在收集整理高邮集邮史的过程中,将所涉及的史迹,如我市最早的大清邮局地址、历次邮展场所、历届邮文化节主要活动地点、邮票公司及邮票交换场所变迁、集邮协会会址等一一标注在高邮地图上,由此而诞生了我市第一份《高邮市集邮历史地图》。


位于人民路陈家巷5号的大清邮局原址

说起我市现代邮政史上的第一个邮局,史料上只记载了大清政府于1899年批准高邮开设二等邮局,局址在北门大街,但具体位置在何处、规模多大等状况未见记载。后经市邮协副会长张愈先生多方走访寻觅,初步确定我市的大清邮局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北派出所所在地(人民路陈家巷5号,见图一)。当金飞声在高邮城区的地图上标注下大清邮局所在地时,竟发现其与现在的城北邮政(电)所仅一街之隔。
由于现代邮政的建立、邮票的普及使用,集邮也随之兴起。新中国成立后,集邮活动就在我市蔚然成风。早在1958年,工人俱乐部的孔虎先生和当时县政府秘书朱熙元等5人就在工人俱乐部举办了我市第一次邮展。工人俱乐部位于北门大街工人巷(见图二),也与大清邮局原址一街之隔。大清邮局、城北邮政所、第一次邮展地在地图上成鼎立之势。
从地图上我们看到,坐落在南门大街的明朝所设置的盂城驿与晚清时期开设的大清邮局,形成了南北古代邮驿与现代邮政遥遥相对的格局。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兴起的集邮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正位于盂城驿和大清邮局两者之间的中山路上。1982年10月22日,激起我市当代集邮热的“江苏省新中国邮票巡回展”在中山路与通湖路相交的原文化馆内举办。几天后的28日,我市集邮协会在中山路上的邮电局内正式成立,当时会员28人。在此之前(1982年7月1日)营业的集邮门市部也位于中山路,邮协成立后第一届新春邮展也是在中山路上的现中山路邮政支局举行。
后来,盂城驿的修缮牵动了全国集邮爱好者的心,纷纷捐款捐物。除新四军老干部、在第一次解放高邮的战斗中担任主攻营营长的杨勇伟先生捐赠邮品义拍活动在原市政府第一会议室举行外。杭州的程震远、泰州的王银秋等人的捐邮义拍活动皆在中山路邮电局举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市委、市政府成功地将邮文化作为高邮的一个名片推向全国、走向世界,1995年8月17日我国发行了《古代驿站》邮票,首发式在盂城驿隆重举行,后来又恢复了明清一条街―南门大街,一度时期在此街上邮票商社云集,形成了邮文化之街。


位于北门大街工人巷的工人俱乐部

我市已举办三届邮文化节,每届邮文化节都有一些对全国集邮有重大影响的邮事活动,这些活动场所分布市区学校、机关,在《高邮市集邮历史地图》也有一一标出。一、二、三届邮文化节的主会场均在位于府前街东首的高邮市中学(赞化学校)举行。2003年,在第二届中国邮文化节中我市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授予“中国集邮之乡”称号。2005年,南海中学在第三届邮文化节中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命名为“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
虽然举办的三届中国邮文化节的主会场地点单位名称已更换,随着我市教育布局的调整,三校联动的实施,南海中学校址也将有所变动,但现在制作的《高邮市集邮历史地图》却能如实地记载我市集邮发展的踪迹。
自从高邮成为“中国集邮之乡”,进而打造“东方邮都”后,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纷纷来邮探访邮文化之源,寻踪问迹。有一份《高邮市集邮历史地图》或许能为他们提供些方便,因为地图上不仅有我市集邮史迹,而且有集邮公司、邮票商社的地点,还有少年邮局的位置。
这份集邮地图看似金飞声先生在整理高邮集邮史过程中的“意外”之作,实则是他多年集邮、对高邮邮文化的“有心”之作,为展示高邮邮文化提供了一份新颖别致的载体。虽然这份地图是金飞声先生一人制作,但他认为上面的资料是市集邮协会同仁集体劳动成果的结晶。除了上述张愈先生考证大清邮局所在地外,市邮协副会长芮和靖先生也为我市第一次邮展资料的收集而奔波多时……
从这份地图上还可以看出,我市的集邮活动起先是贯串于中山路及北门大街和南门大街,近年来集邮活动已向东发展,从侧面反映出了邮文化与城市建设东移同步。
记者浏览这份《高邮市集邮历史地图》时,感到我市还有一些集邮活动方面的情况也可以在图上标注出来,如遍布我市城乡的集邮组织所在地、集邮典型单位、“邮驿之路”城雕、与邮文化相关的景点、地名等,还可以附上相关图片、烈士地名邮政日戳、风景邮戳。记者还以为,既然是历史地图,就应标注出活动的时间、概况等数据。另外,为便于检索,可增加索引功能。
随着我市集邮事业的发展,新的邮文化设施如邮都广场、中华集邮文献馆、集邮文献杂志址等不断增添,高邮的邮文化正越来越丰富,高邮的集邮地图也会越来越多彩。
        
附:《高邮市集邮历史地图》详情请登陆www.gytoday.cn《今日高邮》网站。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