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6 00:00:00 作者:杨星 文/摄 来源:今日高邮
一走进新华小学,戗牌上、橱窗内生动活泼、由学生自己设计的《熊猫》、《文游台》、《我爱北京天安门》、《西堤风光》等邮票图画,让记者目不暇接。看到记者一脸惊叹样,新华小学大队辅导员赵科老师说,这还不算什么。说着他便招手叫来正在操场上玩耍的几个学生,“你可以考考他们!”“你能谈谈高邮的由来吗?”“高邮是惟一因邮而城、因邮而名、因邮而兴的城市。”“高邮的邮文化始于周、兴于秦、盛于明。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所以得名‘高邮’”。“那你们对盂城驿了解吗?”“盂城驿曾经是两京之间的水陆驿站,现已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百家著名博物馆(邮驿博物馆),被国家邮政总局命名为‘全国邮政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到这里,记者不由对眼前这所学校和学校里的师生顿生钦佩之情。
据了解,市新华小学从2001年就开始组织集邮兴趣小组,不定期请集邮专家来校授课,开展设计邮票、小报以及集邮知识竞赛等多项邮事活动。同时,该校还积极探索,把集邮文化融入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
据赵科老师介绍,集邮品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富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利用集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如开学后,充分利用《教师节》、《国庆》等相关邮品,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从邮品中深切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集邮还可与语文等自然学科融合。新华小学的老师经常把邮票作为插图,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课余时间,辅导老师还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长城》、《岁寒三友》、《草船借箭》等邮票。让学生在设计邮票过程中,通过找邮品、查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到很多课堂上没学到的知识。
除丰富知识外,邮票还让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在邮票的方寸天地间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学校积极引领学生去关注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五年级的杨帆同学告诉记者,每年学校都要组织他们去蝶园市民广场义务劳动几次。虽然他们在家都是娇生惯养的独子,但在那里,大家都干得很起劲。因为他们深切感受到“劳动创造美”。看到蝶园市民广场因自己的双手而变得更加干净、美丽,同学们非常有成就感。赵科老师说,新华小学已创建成省绿色学校,学生在校园内不乱扔垃圾和乱折花草,在校外亦是如此。
经过多年实践,新华小学的教师们以“邮文化与环保”为主题编写了一套课本教材《邮之绿》。《邮之绿》就是把生态环保与邮文化相结合,开发为课程,科学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真追溯家乡的历史变迁,热爱高邮的自然人文环境,充分认识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邮文化的内涵。
赵科老师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因素,这本教材还没有真正实施。不过,他相信,不远的将来这套教材会在全市推广,也将会成为让我市少年儿童受益的好教材。他希望通过这本教材,为我市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小邮迷,培养出更多热爱高邮,建设邮都的栋梁。